特斯拉電池日》換車再等等?馬斯克:三年後推出不到75萬元的電動車!-商周頭條|商周
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特斯拉電池日》換車再等等?馬斯克:三年後推出不到75萬元的電動車!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國際 | 全球話題

特斯拉電池日》換車再等等?馬斯克:三年後推出不到75萬元的電動車!

特斯拉電池日》換車再等等?馬斯克:三年後推出不到75萬元的電動車!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張庭瑋 編譯
商周頭條 2021.03.29
摘要

1.特斯拉22日舉辦「電池日」,執行長馬斯克宣布將打造「超級電池工廠」,控制整個電池供應鏈,降低電池成本,還說計劃三年內推出一款只要2.5萬美金的平價電動車。
2.不過馬斯克坦承,特斯拉的平價車、電池設計與製程還沒全面完成,讓投資人的「期望變成失望」,盤後股價大跌7%。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22日於美國加州的超級工廠,舉辦年度股東大會與「電池日」(Battery Day)。《路透》報導,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形容新一代的電池性能更強、續航力更持久,而且價格比目前的電池便宜一半。他還說,計畫三年內要推出一款價格只需2.5萬美元(約新台幣74萬元)的平價電動車!

「超級電池工廠」降低電池成本,推平價車款

《商業內幕》分析,對於電動車而言,電池和其管理系統是最重要的零件,它們決定車輛充一次電可以行駛多遠,是電動車中最昂貴的零件,因此是降低成本的關鍵。

根據《華爾街日報》,馬斯克在電池日上丟出目標:打造更便宜的電池。馬斯克說自己創立特斯拉的夢想,就是創造出比燃油車更便宜的電動車,但現在電動車在市場中仍不是平民選項,就是因為電池製造成本降不下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華盛頓郵報》指出,特斯拉的解決方法就是打造自己的「超級電池工廠」,將控制整個電池供應鏈,從基本材料到設計製造,再直接裝到特斯拉汽車上。特斯拉規劃中、體積更大的新圓柱形電池名為4680,能提供的電力是當前版本的5倍、功率則是6倍,能讓續航里程數提高16%;且,價格比特斯拉目前使用的電池便宜一半。

「我們現在還沒有一款平價、人人負擔得起的車款。這是我們的未來目標。但我們得先把電池成本降低。」馬斯克說。

不過馬斯克坦承,特斯拉的平價車、電池設計與製程還沒全面完成。特斯拉預期,產能終將能達到一年2,000萬輛。

不僅要自製電池,還要自己挖礦

隨著電動車與電池大量增加,各種金屬原料價格也在上漲。根據《Tech Crunch》,特斯拉已取得內華達州1萬畝土地,要透過自行研製的挖礦機開採豐富的鋰礦。特斯拉估計光這個礦場的產量,足以提供全美國所有車輛都換成電動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斯拉還計畫在內華達州新回收廠中,回收自家電池,讓電池中最貴的材料之一「鈷」成本幾乎降至零。

自行挖礦另一個重點好處是,特斯拉能完全掌控過程的環境影響,以及目前有不少爭議的勞工權益問題。

「還要三年才能完全實現...」特斯拉股價盤後重挫7%

特斯拉22日盤後股價起初上漲,但後來翻黑,跌幅達6.87%,至每股395.08美元,在盤後短短兩小時市值蒸發200億美元。

《Market Watch》分析特斯拉盤後股價大跌原因是,馬斯克坦承特斯拉規劃中的平價新車、電池設計與製程還沒全面完成。他已在周一(21日)晚間推文說,在電池日活動公布的電池改進事宜,至少要到2022年才能達到「高度量產」,這讓投資人「從期望變成失望」。

Gerber Kawasaki財富暨投資管理執行長格伯(Ross Gerber)和美國投資銀行Wedbush分析師艾維斯(Dan Ives)仍看好特斯拉,他們告訴《商業內幕》,該公司可能會超越自給自足電池,進一步成為其他汽車製造商的電池供應商。畢竟電動車是未來趨勢,電池需求肯定會增加,屆時就是特斯拉的大好機會。

格伯說:「到時候特斯拉就不只是一家電動車生產商,而是主導整個產業的技術供應商。」這會讓它看起來是蘋果或微軟這樣提供服務的公司,而不是賣車的通用或福特。

(參考來源:ReutersBusiness InsiderTech CrunchMarket WatchWashington Post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核稿編輯:林易萱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電池日 特斯拉 ESG 馬斯克 電動車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