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via Visualhunt

《VO》導讀:秋冬是容易生病的季節,而致病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懂穿衣服」!別以為穿厚大衣裹得像肉粽一樣就行。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何裕民 教授

秋,衣有層次最保健;冬,八分暖加二分寒

秋天是由夏轉冬的一個過渡期,氣候難免有些喜怒無常。每逢立秋後,各大醫院內科、呼吸科、消化門診科總是人滿為患,季節交替時,冷暖一疏忽,就易生病。

冬季衣服穿得過多,會影響身體的散熱、散潮;其次,導致體溫升高,一旦氣溫有變,不適時地增減衣服,就有可能減弱身體的耐寒力和適應力,反而更易感冒。

1.運動時穿薄一點,運動前後注意保暖

習慣早晨鍛鍊身體的人,在秋天要注意氣溫開始下降,早晚溫差大,有的人認為秋季戶外晨練穿外套是多餘的,一旦運動起來身體便不會冷了,那就大錯特錯。

要知道,戶外運動中產生較多熱量時僅是運動的中期,前後十分鐘仍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若不加注意,很有可能因溫度的劇烈變化而生病。所以說,秋季運動時,穿衣最好分出層次,就是不運動時多穿一點,運動時穿薄一點,運動前後注意保暖。

在晨練開始時,當多穿件寬鬆舒適、有避風功能的外套,鍛鍊結束後出汗多,在往回走的路上也要先穿上外套,待回到屋裡後再脫去汗濕的衣服,記得擦乾汗,換上乾衣服;最好能多帶一雙鞋,避免長時間穿著被汗水浸濕的鞋子而引發腳氣。

很多患腰肌勞損、肩背關節疼痛、風濕性關節疾病的人,與大量出汗卻不及時更換乾衣服有很大關係。所以秋季運動,運動量較大時,宜選擇類似聚丙烯材料生產的內衣,可以幫助人體散濕,有利於保持皮膚乾燥、清爽。

2.腰腹部的保暖是重頭戲

腰腹部居於身體中段,上接頭部之陽,下連足部之陰,為人體陰陽轉換樞紐。腰腹分布著許多重要的穴位,一旦陰寒入內,非常容易透過任督兩脈影響到全身臟腑氣血的運行,上可達脾胃心肺,影響呼吸、循環、消化功能;下可至肝腎、腸道、膀胱,妨礙代謝、排泄及繁衍的運行,因此中醫相當重視腰腹部的保護。

在嚴寒的季節,冷風侵襲使腰腹部血液循環低下,致使血管收縮、缺血,造成腰腹部皮下、筋膜等組織的血流減慢,引起微血管充血、瘀血,致使局部纖維組織炎症發作。

對那些患有心腦血管病、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痛經、月經不調以及年老體虛之人,腰腹部的保暖尤為重要。

3.小心染上皮靴病

長筒皮靴由於能有效地抵禦冷風侵襲,成了不少時髦的女性足下首選,但是皮靴緊緊地裹住小腿,有損女性健康。若皮靴尺碼偏小、靴腰過緊、靴跟過高等因素,都會使足背和踝關節處的血管、神經長時間受到擠壓,造成足部、踝部和小腿處的部分組織血液循環不良。

同時,由於高筒皮靴透氣性差,行走後足部分泌的汗液無法及時揮發,會給厭氧菌、真菌造成良好的生長和繁殖環境,讓妳患上足癬、甲癬。為了避免高筒靴造成危害,建議女性朋友不要穿靴腰過緊的高筒靴,也不要天天穿皮靴,出太陽的日子,皮靴要經曬一曬,或者烘乾保持鞋子乾爽。

4.一件厚,不如幾件薄

現在許多冬衣,都有了輕、柔、暖、薄四大特色,與其穿一件厚重冬衣,不如多穿幾件薄一點的,可根據溫度的變化方便穿脫;二來在視覺效果上,不會顯胖,看起來既有精神又比較瘦。

5.不宜穿厚衣服入睡

有些人天冷怕寒,睡覺時總愛多穿幾件衣服,這樣很不利於健康。

由於人體皮膚能分泌和散發出一些化學物質,若和衣而眠,無疑會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蓋上較厚的被子,也會感到冷。

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不宜穿厚衣服睡覺,一般來說,脫衣而眠,容易放鬆,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的各個器官都得到很好的休息。在寒冷的季節,要靈活掌握穿衣規則,穿衣不在多,關鍵要有技巧。

養好身推薦好書

《二分養身八分養心》

這裡買

延伸閱讀:

【快跟上】地中海飲食 + 沖繩飲食,你聽過讓人不復胖又回春的「龐德飲食」嗎?「怕冷族」喝牛奶再多吃 4 種食物,「抗寒能力」Up!
覺得好厭世怎麼辦?憂鬱就像一隻黑狗,與其把牠當野獸不如把牠當朋友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二分養身八分養心》,由大塊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