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硬碟 vs. SSD 固態硬碟,你該怎麼選?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傳統硬碟 vs. SSD 固態硬碟,你該怎麼選?

SSD(固態硬碟)是近年出現的硬碟種類,具有重量輕、低耗能等特性而被喜愛,逐漸被大眾接納與採用,既然這樣……

那我們為什麼還可以看到有廠商依然使用傳統硬碟,市面上也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賣呢?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做些比較,到底傳統硬碟與 SSD 的差別在哪,你到底該繼續用傳統硬碟,還是投入 SSD 的懷抱呢?

傳統硬碟:大容量、高 CP 值、突發意外好救援

傳統硬碟外觀。圖片來源:WIKIPEDIA。
傳統硬碟外觀。圖片來源:WIKIPEDIA

那麼,就讓我們從傳統硬碟說起。

傳統硬碟的發明時間可以追朔至 1956 年,由 IBM 電腦工程師研發的儲存媒介,在那個 3.5 軟碟片當道的年代,這是一個很新穎、突破性的科技。

TO 延伸:想知道 3.5 軟碟片是什麼的可以看這邊

從過往硬碟只有 30 MB,到今日硬碟以 TB(1024 GB )為單位做計算,科技的進步,讓傳統硬碟的容量逐步提升,價格也逐漸下降。

  • 容量大、價格便宜

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傳統硬碟大多容量從 1 TB 起跳,安裝於電腦用的 3.5 吋硬碟售價大約落在新台幣 1,500 至 2,000 台幣左右,而較小型的 2.5 吋硬碟(通常也都做為外接硬碟或筆記型電腦硬碟使用),售價則約在 2,000 至 2,500 台幣。

相較於隨身碟或是 SSD,相同容量下這樣的價格是很經濟實惠的。

  • 壞掉有前兆,突發壞軌有錢就有機會救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或很不幸的遇過)「硬碟壞軌」之類的事件,簡單說就是硬碟故障導致無法讀取內部的資訊。傳統硬碟由於其儲存的構造與運作原理,當出現故障時,有許多軟體與硬體的方式可以嘗試進行修復,即使硬碟的損壞程度較為嚴重,只要內部最重要儲存資訊的磁盤還沒遭到破壞,都還可以透過花大錢的情況下,送至專業的硬碟救援公司,後者會將硬碟送至專業無塵室拆解,透過特殊工具讀取內部資料。

雖然硬碟維修的價格不斐(一般硬碟的救援價格起跳價都是 5,000 台幣起跳,若是判定需後送無塵室拆解者往往上萬跑不掉),但基本是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俗話說的好,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另外,在大多數的狀況下,硬碟的損壞都會有一些預警訊號,例如硬碟的讀取速度降低、發出噪音、開機時開始出現異常當機等,使用者可以及早進行資料備份與硬碟更換,降低損失。

傳統硬碟的原罪:體積大、耗能,而且不能晃

但有一好沒兩好,既然傳統硬碟這麼多好處,為何大家還要追求其它的儲存產品呢?

傳統硬碟內部構造。圖片來源:pxhere。
傳統硬碟內部構造。圖片來源:pxhere
  • 體積大

傳統硬碟相較於隨身碟、記憶卡與 SSD,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就是其體積。在現今筆記型電腦越做越小的年代,2.5 吋或超薄 2.5 吋硬碟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於輕薄筆電對於體積的要求;除此之外,現代人也對於攜帶大型物體越來越排斥 手機除外

  • 耗能

傳統硬碟由於運作上需要驅動內部的馬達,來運轉儲存資料的磁盤,和讀取資料用的針頭,因此比起完全沒有動態零件的 SSD 與隨身碟來說,需要消耗更大的電力才能使用。

由於近年來電池的發展技術遇到瓶頸,在無法進一步提升電池容量的情況下,電腦(主要是筆電)廠商只好開始朝向快速充電與節省耗能這兩個重點下手,來試圖提升電腦的電池可用時間,在這樣的前提下,使用傳統硬碟的電腦,相較於使用 SSD 的電腦就無法維持相同的長久使用時間。

  • 難以在晃動的環境下工作

傳統硬碟的運作,有賴於非常精密的磁盤與讀取頭的移動,而這兩者在移動期間,一旦受到晃動干擾,非常容易造成零件損壞,或是硬碟壞軌,導致資料的遺失。這樣的設計在筆電的使用情境上尤為不妙,考量到筆電的使用往往就是在各種地點之間移動,傳統硬碟因此受損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

  • 雜音與震動

傳統硬碟內的磁盤,在運作時是需要馬達驅動並高速轉動的,轉動的速度一般可達每分鐘 7200 轉,因此一定會有聲音,若是想追求絕對安靜的話那傳統硬碟注定無緣。

同時,由於這個超高轉速的關係,硬碟運作使用者是可以感覺到震動的,對於使用筆電的人而言感受更是明顯,在某些情境下或許會干擾到使用者的操作(像是電腦麥克風錄音,或是在共同工作桌上使用時造成桌子震動等等。)。

SSD(固態硬碟):高速傳輸,體積輕巧又省電,還不怕晃動

再來,輪到 SSD 的回合了!

好,對不起我就只是想放這張圖,我們繼續。

SSD 外觀。圖片來源:pxhere。
SSD 外觀。圖片來源:pxhere
  • 傳輸速度快

SSD(固態硬碟,下同)我們可以用比較大略的概念來比喻,就是將許多的隨身碟中的記憶體,通通拚在一起後組成的硬碟。由於 SSD 的儲存運作原理,並不需要轉動詞盤與移動讀取頭,因此省略了「找尋資料 → 移動磁盤與讀取頭 → 讀取」的時間,同時也可以更快、更有效率的傳輸資料,這造就了 SSD 在傳輸速度上大勝傳統硬碟的結果,其效能有時甚至可差距到十倍以上。

  • 體積輕巧

前面說過,SSD 的概念比較像是一堆隨身碟拚在一起,因此內部沒有馬達、磁盤、讀取頭等構造,讓 SSD 的體積可以做到更輕巧,甚至在超小體積內塞下超大容量也不是問題。

三星推出的兩款 SSD,下方為仿傳統硬碟大小製作,上方則是新一代 M.2 SSD 規格,可看見大小已有相當的差距。圖片來源:露天拍賣。
三星推出的兩款 SSD,下方為仿傳統硬碟大小製作,上方則是新一代 M.2 SSD 規格,可看見大小已有相當的差距。圖片來源:露天拍賣
  • 無聲無息

相較於傳統硬碟,由於少了移動式零件,SSD 在運作時是完全不會有超自然震動或是雜音的,因此很適合追求靜音、精密工作等場合使用。

  • 省電

一樣,因為少了傳統硬碟需要的馬達驅動等構造,SSD 不需要大量的電力支援,只需要讀取記憶體的電量即可,因此 SSD 的耗能非常小,這使得採用了 SSD 的筆電可在相同電池容量的情況下,獲得比安裝傳統硬碟多更多的電池續航力。

  • 不怕晃動

因為少了傳統硬碟的可動零件,SSD 基本是完全固定沒有會晃動零件的(也是「固態硬碟」一詞的由來),這也使得 SSD 先天具備適合移動設備的優勢,因此許多強調可移動工作的筆電,都會使用 SSD 做為硬碟的抗震對策。

缺點:超貴,而且壞掉就 GG 了

至於 SSD 的缺點,其實跟傳統硬碟的優點呈現剛好對調的狀況。

  • 容量不高,要大就要付出代價,還滿貴的

SSD 雖然不是非常新的技術,但是其蓬勃發展要追朔到 2015 年的技術突破,讓 SSD 的價格降低到大眾「可接受」的價格,不過注意,我說可接受不代表他很便宜。

事實上,挺貴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小弟不才去年(2017 年)底剛換一台新的筆電,我將我內部的硬碟自費更換為 1 TB 的 SSD,當時廠商給我的報價,最便宜的要價台幣 7,500 元,最貴的可以到 13,000 元。

而 1 TB 的傳統硬碟多少呢?恩,前面提過了,給筆電用的 2,500 元有找。

這樣應該大家有個概念了吧?

雖然說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SSD 的價格最終會貼近目前的傳統硬碟價格,但現階段相較同容量之下,SSD 價格依然高昂。

  • 說壞就壞無前兆,壞了有錢也沒輒

SSD 硬碟雖然讀取快速,但由於其採用的儲存技術,針對儲存的單位是設定有一個讀取次數上線的,一旦達到臨界值,該單位便會從可讀寫狀態轉換為唯讀(可讀取、不可改寫),或是直接關閉不給讀取的狀態。

因此,雖然 SSD 少了因動態零件而可能造成的物理故障,但是一旦出現了硬碟損壞的狀態,就是直接掛點,而且在這之前基本毫無徵兆。

同時,現階段還沒有任何技術可以在不傷及資料的狀況下將資料完整救出,因此 SSD 硬碟一旦壞軌,我也只能請各位節哀順變。

SSD vs 傳統硬碟,我該怎麼選?

好,說了這麼多,我也都幫大家分析過了,那麼最後的問題就是,我到底要怎麼知道,我今天要選擇哪種硬碟好呢?

  • 傳統硬碟:經費考量 / 大量儲存 / 不常移動(桌機)

如果在你的考量中,你有預算的顧慮,或是有大量檔案儲存的需要(像是影片編輯、照片編輯工作者等),而你的工作平台大多也是在桌上型電腦,或是不常移動的筆記型電腦上的話,那傳統硬碟或許會讓您的預算花的更有價值。

  • SSD:快、快、快 / 長效使用 / 經常移動

如果,你的使用考量上,就是需要越快越好(商務人士、業務),或者你要使用筆電,而且你希望你的筆電可以在沒有插座供電的狀況下保持高續航力,又或者你是個早上在辦公室,下午在咖啡廳,晚上在客戶家,整天趕場到處跑的行動上班族,那多花一點錢使用 SSD ,或許是您最好的選擇,但記得,資料備份不可少,善用雲端沒煩惱。

─ ─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經驗談,希望能夠幫助到在選擇硬碟時,被眾多資訊搞得一團亂的各位。

對了,講個笑話,以前在固態硬碟剛出來的時候,曾聽到有人在討論,並且說「什麼?這叫固態硬碟?那我們一般在用的硬碟叫做什麼啊?」

「不知道欸,應該是相對的叫做

液態硬碟

吧?」

─ ─

參考資料來源:
WIKIPEDIA:傳統硬碟固態硬碟
《TechOrange》:PTT 鄉民大哉問:SSD 到底要不要磁碟重組

更多硬碟小知識

硬碟裝滿資料會變重嗎?答案:傳統硬碟不會,但固態硬碟會喔
PTT 鄉民大哉問:SSD 到底要不要磁碟重組
【微軟砸錢買了人工 DNA】在微軟眼中,這可是 1024×1024 TB 的超級大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