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全国各地都吃什么呢?

美食
关注者
18
被浏览
8,793

18 个回答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唯一一个,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由于我国是一个多元素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个节日吃的也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看看自己的家乡是吃啥的,你了解吗?

1.青团

每当清明时节,上海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2.麦芽塌饼

江浙一带的你在清明节有没有吃到一种叫“甜芽塌饼”的特色小吃呢?它特色主要取决于它制作该饼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麦芽。佛耳草,学名鼠曲草俗称清明菜,当地人又叫石灰头草。麦芽塌饼其貌不扬,但制作的工序却相当繁复。先用大麦浸水发芽,晒干磨成粉待用。在村间田埂上采摘佛耳草,洗净晒干。在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麦芽粉——这是做好麦芽塌饼的关键,掺少了饼子“塌”不下来,食之会有硬硬的感觉;掺多了,饼子会“塌”得过分,成不了形。接着,和以煮熟剁烂的佛耳草,加适量的水和成面团,包馅成饼。馅料有赤豆沙和黄豆沙两种,再加上用糖制的猪板油丁和核桃肉。在饼的外层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饼凉后,在平底的锅上油煎,煎至撒芝麻的一面略呈金黄色,用刷子涂上用麦芽做的糖水,这时,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细腻甜糯的麦芽塌饼便呈现在面前了。(但是小编没有吃过哦,这些也都是网上看来的,据说非常好吃,推荐给大家吖!)

3.艾粄(ban)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的传统小吃,是清明粄中的一种。艾粄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4.薄饼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5.大葱和蛋饼

山东青岛许多人家清明节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白面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

6.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7.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糕就是谷物类,谷物类加上枣,符合春季养生增甘的目的,可以增加脾的功能来限制一下肝气过分的往外张扬。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风俗习惯已经逐渐的被淡忘,大家想要吃到地道的美食还是要去当地的,吃着当地美食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体验风土人情。

作为祭祀祖先的节日,清明节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特殊。各国各民族有很多类似的节日,诸如印度的排灯节、日本的盂兰盆会、拉美的亡灵节、天主教世界的万灵节等等。但在众多祭祖节历中,清明节绝对是最好吃的那一个。从华北平原的各色面食,到长江流域的青团艾粿,再到岭南的各色野食,全国人民用行动向祖先表达丰衣足食的当下,也诠释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文化。

图片

糯米做成的清明粿丨图虫创意

01

北方的清明供桌 / 摆满了好吃的面食 /

很多人都觉得北方饮食单调,但看到华北人民清明节放上供桌的那些食物,绝对会推翻这样的观点。

虽然这个季节的北方刚刚开春,物产并不丰盛,但依赖小麦、红枣、大葱、鸡蛋等简单食材,就缔造出无与伦比的清明食谱。山西一些地方,把枣糕称为“子推饼”。这种传说为了纪念介子推才出现的食物,要用酒糟发面,再加枣于其中蒸熟,浓郁的酒香、枣香和面香混合。枣糕可以直接拿来冷吃。

图片

枣糕丨图虫创意


馓子全国都有,但甘肃、陕西地区,流行清明吃它。当地昼夜温差大,小麦灌浆周期长,面粉筋力高,炸出的馓子格外酥脆。讲究的,要用芝麻油前后炸两遍,再撒上芝麻,出锅放凉了也不会软。无论冷吃,还是浇上高汤泡着吃,都有好的滋味。

图片

馓子丨豆果美食网网友大饭桶与小饭团

山东人清明节吃大葱和鸡蛋饼,寓意聪明伶俐。两种在齐鲁大地最普通不过的食物,经由清明的无形之手一整合,就成了独到美味。大葱里代表香气的脂溶性物质,在油花满满的鸡蛋饼里肆意袅娜,构筑出山东的清明滋味。在胶东,当地清明节还要捏面花,大多塑成小鸟形状,蒸熟后称为“蒸小燕”。吃了“蒸小燕”和鸡蛋,寓意燕子来了,春天到了——这是属于山东人的浪漫。

图片

小鸟造型的花馍丨图虫创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北方大部分清明的饮食,都是冷吃的——不管馓子、枣糕还是面花。这也许来自古代黄河流域干燥,春季禁火的传统。虽然寒食节和清明节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但因为“食”这个字,故人和当下就此有了交集。

02

长江流域 / 那口新鲜的春意都摆上供桌 /

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中国,是一块很特殊的区域:北方人眼里,它是南方,但在岭南人眼里,它是北方。地处中国的中部,却从来没有一个地理上“中部”的概念。原因是,这里的气候风物并不是华北和岭南的过渡带,与二者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清明节,是长江流域最怡人的季节,也是物产丰富的季节:稻米、春笋、雪菜、红豆、马兰头、荠菜、芥菜……统统汇聚到了清明的供桌上。

图片

清明能吃的物产很多丨图虫创意


虽然米做的团子种类很多,但长江流域的青团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它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长江流域和周边省份清明节重要的食俗。白居易有诗:“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描述的就是乡野小店,在寒食清明前后,柳树抽芽的时节,出售枣泥馅儿糕团的场景。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对清明团的记载,带有甜味儿的枣泥,以及后来蔗糖技术成熟后的替代品豆沙,是青团传承千年以上的经典口味;而咸口的青团也毫不逊色,除了笋丁雪菜肉末之外,还有蛋黄肉松荠菜猪肉笋丁火腿等馅儿,都带着强烈的网红基因——一红一个准。

图片

枣泥青团和肉松青团丨豆果美食网网友爱吃_阿阿

除此之外,清明的长江流域,还有人吃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传说可以终年不长疥疮;吃泥鳅煮面,传说可以固精壮阳;吃加了酥海苔、油煎蛋丝和辣酱的薄饼,传说可以六畜兴旺……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各式各样的食物,好吃是真的。

图片

温州的芥菜饭丨豆果美食网网友啊瑜佬


03

岭南的清明节 / 好吃的太多了 /

到了岭南,清明的食物就更加丰富了。

烤乳猪是不可或缺的清明祭祖佳品,广东人也给它起了一些非常好意头的名字——“鸿运当头”、“红皮赤壮”等,向先人奉上脆皮金猪,祈福子孙身体健康、家人和睦、宏图大展。

图片

烤乳猪丨图虫创意


客家人把米制品称为“粄”(bǎn),它和潮汕人所谓的“粿”是同一种东西。但“粄”出现频率最高的无疑还是清明节。比如韶关、梅州等地,人们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做“艾粄”;用艾叶、麻叶、鸡屎藤、清明菜、荠菜、枸杞叶等煮熟,和糯米、红糖一起拌成的饭团“清明粄”等等。

图片

艾粄丨图虫创意

粤北的韶关地区,还有吃包糍的传统,这种形状像水饺,材料用米粉的东西,和面时还要加黄栀子染色增味,里面的馅儿包的则是笋干、酸菜。

图片

包糍丨豆果美食网网友蔚I华仔

潮汕地区的清明,则盛行吃糖葱薄饼朴籽粿。糖葱里没有葱,而是以糖制成,颜色形状像大蒜、白葱的甜食,嚼起来清脆香甜,用它卷饼,就是嗜甜的潮汕人的最爱;

图片

糖葱卷饼丨《老广的味道》


朴籽粿则是用朴籽树叶和果实一起捣烂,加大米舂成粉末,略微发酵后加糖,最后再用陶模型蒸或梅花模型蒸熟而成。粿品有极其罕见的浅绿色,味道嘛,甜到忧伤!


图片

朴籽粿丨豆果美食网网友铧发妈

广西的稻米产量更大,当地壮族、侗族清明节会吃五色糯米饭。同一种糯米,分别用红蓝草、黄花、枫叶、黄栀子、黄姜等天然色素染色而成,搭配各种鱼类肉类,预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此外,还要用糯米酿酒、做甜酒发糕;用糯米磨成粉做粉蒸肉;用糯米粉加入鼠曲草做暖菇包……

图片

五色糯米饭丨豆果美食网网友拾光机

海南人也与之类似,清明节的“饭珍”,也是糯米唱主角。用肉汤、鸡汤煮的饭被捏成一个个漂亮的饭团,吃的时候蘸花生油,再夹一块五花肉,油香、米香和肉香混合,无比美味。

图片

饭珍丨hnhk.wenming


据说东南亚华人发明的海南鸡饭,就是海南清明节“饭珍”的一种延续和改良。从这个角度出发,闻名世界的海南鸡饭,也源自中国人的清明美食。总而言之,虽然各类食材丰富,但在岭南人清明的食谱里,米,占到了绝对的主角。所有的滋味,最终都要在稻米的平台上呈现。

图片

海南鸡饭丨豆果美食网网友龙静CCCCC

无论北方的小麦,或是南方的稻米,淀粉是中国人清明绕不过去的话题——其实不止清明,过年要吃年糕、重阳节要吃重阳糕、七夕要吃巧果、端午要吃打糕粽子、冬至要吃麻糍、中秋要吃月饼,其实,它们都是同一种东西:含水量较多的、以淀粉为主料制作的点心。如果说传统节日包含了农耕民族对自然的景仰和四季的敬畏,那么淀粉,就是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上飨神明、下赠肚子的礼物,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