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史上最複雜工程】斥資 7000 億台幣的核融合反應爐計畫,2025 年展開電漿實驗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堪稱史上最複雜工程】斥資 7000 億台幣的核融合反應爐計畫,2025 年展開電漿實驗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是否設立核電廠一直是個具爭議的國家政策,正面論點如核能屬乾淨能源,對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幾乎是零,對環境較友善;負面論點如核電廠建設成本高、技術需求高、養護成本高,且仍然有放射性汙染的安全疑慮。

這次多國合作,花費大筆資金執行核融合反應爐計畫,肯定又將掀起一波核能討論,將對未來能源使用產生什麼影響呢?(責任編輯:賴佩萱)

獲得官方核准 14 年後,科學家 28 日開始在法國南部組裝一部機器,尋求確認核融合是否能成為地球上安全又可靠的能源來源。

史上最困難核融合計畫,將實現無碳地球?

多國參與的突破性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畫(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來自世界各地的零組件近幾個月運抵法國南部小鎮杜蘭斯河畔聖保羅(Saint-Paul-les-Durance)。

現在必須煞費苦心組裝這些零組件,以完成這項被大肆宣傳為「全球最大拼圖」的 ITER。

編按:根據英國媒體《The Guardian》報導,核融合有望帶來無窮無盡的清潔能源,但儘管已進行了 60 年的研究,仍未克服技術挑戰。這次 ITER 計畫,多國合力斥資 200 億歐元(約 7000 億台幣),複製了太陽提供能量的模式,有機會實現這個願景。

計畫所需的零組件總重 23,000 噸,堪稱歷史上最複雜的工程,且將近 3,000 噸的超導磁體(比巨型噴氣機重一些)將透過 200 公里的超導電纜連接,保存在 -269℃ 的低溫工廠裡。

這座實驗工場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核融合能大量、安全且商業化規模發電

參與 ITER 的 35 國共同發表聲明說:「核融合提供清潔、可靠且沒有碳排放的能源。」這些國家包括歐盟 27 個成員國、英國、瑞士、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與中國。

複製太陽的發電模式,ITER 五年後正式實驗

此外,核融合的燃料可在海水與鋰金屬取得,海水與鋰相當豐富,足以供應人類達數百萬年。

聲明表示,鳳梨般大小的這類燃料,就相當於 1 萬噸煤。

ITER 將由約 100 萬個零組件建構而成,預定 2025 年 12 月展開初步實驗。

這個人造太陽設施目的是要產生約 500 個百萬瓦熱能,倘若持續運轉,可轉換成約 200 個百萬瓦電能,足以提供電力給大約 20 萬戶家庭。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核融合發電 科學家在法國組裝人造太陽[影]〉;首圖來源:ITER YouTube 頻道。)

你可能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