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458870993286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知道東方人和西方人的戀愛流程大不同嗎?東方人首先是曖昧,再來是告白、在一起、結婚,如果以同樣的流程套在西方人的戀愛觀裡,反而很難開啟一段戀情喔!

以下文章作者是 Tilaine,在美國待了七年,作出以下有趣的文化分析。

文/Tilaine

「告白」的英文怎麼說?Tell someone that you like him/her? or Confession? 前者不能算是專有名詞,後者則多使用於對於一件壞事的表白/ 公開。

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因為仔細想想在西方文化裡好像沒有「告白」這件事,延伸出來也就沒有「告白」這個詞。

理由或許有很多,但我想討論的是,我們好姐妹間常會有疑惑的感情問題:「他到底什麼時候要表白?」「我應該跟他說清楚嗎?」

或許是在台灣,我們大多接觸到的不是台灣偶像劇就是韓劇、日劇。在這三個地方的文化中,「表白」都是兩人在一起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橋段。男方通常都會表現十分誠懇或至少在某一個時點上進行該一儀式。因此若雙方都在認真的前提之下,彼此對於「告白」的時機就難免殷切期盼或慎重安排。可是如果你約會的對象,是「美式戀愛觀」的時候,或許「告白」這件事就變得遙遙無期。

還記得自己也曾遇過一個 ABC 男生,他帶我去跟家人、朋友吃飯,我都還在天天巴望著他告白的日子。直到有一天我自己受不了跟他攤牌,詢問為何他都沒有跟我表白,讓我對自己與他之間的關係時時抱著不確定感。沒想到,他一副吃驚的表情回答我:「什麼是表白?如果我都帶你去見我父母、朋友,這難道不夠嗎?」於是,我又回去跟  ABC 女生朋友討論這個狀況。原來在美式的約會文化當中,還真沒有告白這回事,但有更多的「專業術語」:

Hang out:朋友般的聚會,不帶有性別或其他的意圖。例如一起看想看的百老匯歌劇。

Go out date, call it a date:一次性的約會,有種試用版的概念,通常是晚餐。

Dating someone:數次的約會紀錄,且會持續有約會的行程。但他有可能跟多人都保持這樣的狀態。

Seeing someone/ Exclusive dating:終於比較像是我們常說的「談戀愛」狀態,開始有排他性但不見得有公開。

Open relationship:有正式的關係會稱彼此男女朋友,但仍不排除與他人交往的可能。(我個人覺得這完全是個玩咖的術語)

Serious relationship:就是我們常說的「在一起」,公開且排他!

按照我的外籍戀愛顧問(ABC 好姐妹)的說法,對美式戀愛來說,雖然也像是我們熟悉的戀愛流程「認識」→「約會」→「拒絕」或「在一起」→最後「結婚」。但是對他們來說,在 Seeing someone/Exclusive dating 之前大家應該都要抱持著比較開放(open-minded)的心態──畢竟什麼事情都要嘗試,才能知道彼此是否合適;但如果為了情侶當不成連朋友都不能當,感覺對彼此都是一種損失。

當她說出這段理論時,突然間我的人生如走馬燈一幕幕的出現,當初的曖昧不明似乎都證實了這樣的理論。原來沒有告白只有曖昧的兩三階段(Go out date, dating and seeing each other)也唯有走完這兩三階段才有機會真的走到「在一起」。

只能說本以為在搬來美國兩年之後,自己對於所謂的文化衝擊已經接受的差不多了。原來當自己越進入這個社會時,還有更多隱藏成其他(感情)問題的 Culture Shock一一出現。但至少在理解這個理論後,下次對於所謂的「美式」約會,自己終於可以有不同的約會期望及目標(哈!)。

每當投資人問起自己憑什麼作 AiMM,只能說自己的感情生活很豐富。遇過 ABC 也遇過台灣留學生。談戀愛的場景從紐約市的曼哈頓與皇后區,到費城與紐約,最後達拉斯與台北。所有留美學生該遇到的都遇到了,就連離婚都要經歷美國法院及台灣法院。

責任編輯:李恬芳

目前經營:「一個時尚媒人的生活日誌

《關聯閱讀》紐約、慾望、城市──談談大蘋果的戀愛觀戀愛泛科學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我的字典裡沒有告白……」──談談「美式戀愛」的「專業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