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寶儀:我不想讓大家以為我都跟父母和解了,你們也可以|天下雜誌

曾寶儀:我不想讓大家以為我都跟父母和解了,你們也可以

曾寶儀和爸媽緣分不深,但只要到姨媽家喊餓,就能被滿桌的菜療癒。人生是每一天的生活,母女關係修復不是一頓飯就沒事,而是和自己和解,認真對待往後每一餐。

曾寶儀-共餐-吃飯-家族-親子-關係 曾寶儀常和男友主題性吃飯,餐廳、小吃都不放過,例如嘗遍各家四神湯、滷肉飯後一一評比,並直呼活著能吃美食真好。圖片來源:王建棟攝(場地提供:寒舍艾麗酒店 La Farfalla 義式餐廳、化妝:菀瑜 wanyu、髮型:Nelson kuo by Zoomhairstyling、服裝:Ralph Lauren)
    其他

因為主持第57屆金鐘獎,藝人曾寶儀的演藝之路又更上一層樓,讓外界見識到她亦莊亦諧、硬底子的主持功力。

曾寶儀與父親曾志偉、母親王美華(寶媽),是演藝圈知名親子檔,曾寶儀也曾多次分別與父母同框,為彼此站台。

然而,曾寶儀的童年,卻非傳統幸福童話。父母在她3歲時離異,隨爺爺奶奶自香港移民到台灣,在曾寶儀記憶中,家中永遠常備著奶奶為孫女煲的那一鍋湯,是她與食物溫暖記憶的起源。

【小檔案】曾寶儀

  • 出生:1973年
  • 現職:主持人、作家
  • 餐桌關係祕訣:專心享受食物,以及與食伴的相處時光

因為與父母不常相處,偶爾有機會與媽媽見面,她連主動握著媽媽的手都感困難。童年的記憶,使她從小被植入「只要做得不夠好,就會被拋下」的念頭,即使功成名就,空虛仍在她心中蔓延。

曾寶儀-曾志偉-藝人-家人-美食長大後,曾寶儀與父親曾志偉共度美好時光。(取自曾寶儀臉書)

2011年,與曾寶儀最親的爺爺過世後,她感到難以言喻的巨大悲傷,就此開啟生命療癒與覺察之路——她想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是不快樂?為什麼總害怕不被需要?

她去阿拉斯加旅行、去印度拜訪大寶法王,亦曾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毫無理由地突然失聲痛哭。

廣告

最終,她選擇從原生家庭去找答案。在一次母女衝突過後,曾寶儀主動和母親長談,向母親說,「我真的很愛你,我要把所有曾經對你的不滿、憤怒全部都放下,一筆勾銷。」

她將那一日,定義為她與母親的「重生日」,並將這段和解過程寫進散文集《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中。

近十年,曾寶儀不斷嘗試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各種課題和解,她想過一個更為輕盈、沒有框架與負擔的人生。她勤於訓練自己對萬事萬物的感知,變得更懂得活在當下,更加珍惜身為人能有的所有快樂。

她也從食物中體會到,從小生長在大家庭中,陪伴在她身邊的人,從爺爺、姨媽到(堂和表)兄弟姊妹都給予她更多的愛,彌補了原生家庭的不足。

廣告

「這十年的旅程,超棒的!」曾寶儀說,這是她人生當中最有收穫、最豐盛、最開心,當然裡面也有痛苦,卻更是最勇敢的學習歷程。以下為訪談摘要:


我是香港人。如果你有看港劇的話,會知道港劇裡面的媽媽在孩子出門的時候,都會叮嚀晚上記得回來喝湯;如果他今天晚上沒有辦法回來吃飯,家裡會有一碗湯留給他,讓他回家的時候可以暖暖胃,這也是家人的一個心意。

所以從小我們家就會煲湯,不管我那天有沒有回家吃飯、晚上工作到幾點,回家時都會有一碗湯在等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奶奶煲的青紅蘿蔔湯。

從那個時候開始,或許就感受到食物跟我有一些很溫暖的連結。

吃貨家族,旅行必找美食

我們家真的是很貪食的一個家族,也充斥許多跟食物有關的記憶。

廣告

每次家族旅行十幾、二十人,討論最多都是吃什麼。有次去北海道,一頓飯卻買了3、4天的食材,還買了最有名的北海道螃蟹,根本吃不完,最後決定隔天早上煮螃蟹粥,晚上姑姑、媽媽、姨媽幾個女生就圍坐著拆螃蟹、拿蟹肉。

我也會跟爸爸、弟弟去旅行,我們最在乎吃,認真做功課、訂餐廳,一定要吃到好吃的東西。

男友因為大學時代就交往過,或許也深知這一點,每次吵架時,他不知道怎麼道歉或是哄我,就會帶我去我喜歡的餐廳。基本上我只要坐下來、打開菜單,心情就好了。

至今,我不論是跟爸爸或媽媽的家族仍常聚會,從長輩生日到逢年過節,都一定會邀宴聚餐。

曾寶儀-曾志偉-藝人-家人-美食儘管父母離異,大家族中的每個人都能補位。(曾寶儀提供)

因為上一輩的感情好,我們這一輩的感情也非常好,我覺得這就是「家教」,因為看到家人感情好是多麼值得珍惜,所以我們也很珍惜身邊兄弟姊妹。

廣告

但因父母在我小時候就離婚,成長過程反而很少跟爸媽一起吃飯。

回想起來,爸媽會一起出現的吃飯場合,不是喜事就是喪事,兩個人就跟朋友一樣見面、聊天,直到我高中畢業典禮時,才第一次有了三人的合照,連妹妹都說她好羨慕。

和解不是一頓飯,是每一餐

跟媽媽吃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要出版《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這本書前。

當時我在書內陳述和媽媽的衝突,以及之後和解的過程,因為我們都是注重隱私的人,既然要寫在書裡面,我想必須要讓她先看過,所以特地約出來吃飯。

當時心想,如果她覺得不舒服,我就不會放在書內,總不能我自己覺得爽就好。

曾寶儀-寶媽-藝人-家人-美食曾寶儀與母親寶媽王美華(取自曾寶儀臉書)

很妙的是,那時我非常緊張,將書稿放在包包內,一直到飯快吃完,才拿出書稿,並告訴她所寫的段落,心驚膽顫地等待答案。她卻說,我知道你要寫什麼,不用看了。

廣告

因為這本書所寫是比較自我探索的過程,既然是自我探索,如果在書裡沒有回顧原生家庭,就沒那麼完整。

但大家也不用以為人生會像電視連續劇一般,不管是和解或是療癒,可以在一餐飯中包山包海完成,或是在吃飯過程中哭了、療癒了,然後像王子跟公主般,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沒有,其實人生就是每一天的生活所組成,這才是王子、公主真實的生活,在盛大漂亮的婚禮之後,還是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尤其我們是母女,怎能期待我們之後永遠不吵架?在虛幻的表象背後,更重要的是要不要花時間相處、能不能成為掏心掏肺的朋友,這些都騙不了人。所謂的和解、放下,不過都是對自己的交代而已。

出版這本書,我自己學習到許多,然而我並不想被自己框死,我不想讓大家以為,我都和解了,你們也可以,或是在和解之後,人生一切都美好。沒有這件事。

最終你會慢慢發現,所謂的和解,不是和別人,而是來自於你和你自己的和解。

事實是,我想要往前走。套一句之前在Podcast訪問楊謹華時,她所說的話,「我想要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想要知道放下之後會不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生風景。」我不希望大家有錯誤印象,以為吃頓飯就和解了。

吃飯,不會只是一餐飯,而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面對每一餐飯,而不只是特定的一餐飯,只要懷抱這樣的心情,每一餐飯都非常珍貴。

身為女藝人,吃對我來說是愉快而不是痛苦的事情。

除了在準備金鐘獎頒獎典禮期間,特別控制飲食之外,我不會因為恐懼變胖而不吃,以前看到朋友吃薯條,先用紙吸油後再入口,原本會帶來的愉悅感都被罪惡感趕跑了,不如不要吃。

快樂大過恐懼,人生更輕盈

去年9月,我去義大利參加威尼斯影展,再去找我弟弟一起玩,10天期間每天都是海鮮和白酒,回來秤體重還瘦了1公斤。

這並不是天生體質不怕胖,我的爸爸、弟弟和奶奶的體型都是胖的,而是因為我沒有恐懼。

曾寶儀-家庭-藝人-家人-美食(王建棟攝;場地提供:寒舍艾麗酒店 La Farfalla 義式餐廳、化妝:菀瑜 wanyu、髮型:Nelson kuo by Zoomhairstyling、服裝:Ralph Lauren)

很多人對食物懷有深層的恐懼,一種是來自於擔心變胖而不受人歡迎,一種是對吃本身的恐懼。如果你看過黛安娜王妃談到飲食障礙的傳記,或許可以理解食物有時候讓我們平復恐懼,卻也是增加恐懼的管道。

我從來都不是靠美貌在娛樂圈走跳,如果有人覺得我是靠臉,我會滿難過的,因為你沒有看到我的才能。

如果你問我,我會不會擔心身形走樣,當然會啊,但我不要讓擔心成為恐懼,如果會擔心就控制,每天量體重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因為我在食物裡面得到的快樂,大過於變胖的恐懼,現在我開始體會到,過去執著的事,比方家庭要很完整,或是別人有、我卻沒有等等,埋怨也好,不甘心也罷,都會讓我往後的人生道路覺得沉重,而我想要過相對輕盈、輕鬆一點的人生。

冰箱堆的全是愛 有人愛我,挺好的

食物在我的人生中,的確是一個很美好的連結。我從小吃姨媽的菜長大,那一輩的人有一種很憨直的愛:如果我愛你,我就要餵飽你。

所以姨媽家永遠都有充足的食物,即使是在疫情三級警戒時期,我從來都不擔心會餓死,當時一確診,冰箱堆的全都是姨媽的愛心。

曾寶儀-家庭-藝人-家人-美食雖父母離異,但曾寶儀的姨媽在她生命中扮演了如父如母的關鍵角色。(曾寶儀提供)

即使是現在,心情不好時,我就會去姨媽家,只要說一聲「我肚子餓」,她隨時都能生出一大堆東西,我吃完就好了。

因為我知道有一個人無條件在支持你,她不用說什麼大道理,我也不見得會跟她說哪裡不開心,但只要吃完這餐飯,在飯桌上跟她說說話,我就覺得挺好的,有人愛我,挺好的。

我覺得只要她在,家就在;只要她在,我們就不會餓肚子。別人可能以為我的父母離異,好像我很可憐,但我是在一個大家庭中長大,家裡有很多不同的人隨時補位,我的爺爺、姨媽都補了非常好的位置,讓我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

當然,我也會自我懷疑,我是不是有什麼缺陷?是,但只要靜下心來想想,我其實是在被祝福下成長。有什麼好埋怨的?為什麼要執著一定要得到父母的愛?

我其實很富足。

(責任編輯:曹凱婷)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765期「找回好食光」,單本即享免運】

相關熱門主題
找回好食光
《天下雜誌》765期:找回好食光
解除疫情封印,重回餐桌相聚,才知尋常的珍貴。曾寶儀塞滿食物的冰箱,全是家人的愛;詹宏志復刻亡妻料理,延續美好時光,設宴和更多人分享。辛苦每一天,只是想和所愛的人坐下來,一起吃吃飯、說說話。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光林智能與AI攜手,打造淨零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