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病毒傳播問答Q&A!防疫工作人人有責,把握正確洗手時機病菌不上身 | 華人健康網 - 專業即時優質的健康新聞及資訊分享平台業即時優質的健康新聞及資訊分享平台
健康新知

預防病毒傳播問答Q&A!防疫工作人人有責,把握正確洗手時機病菌不上身

傳統上,冬天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季節,約於11月開始疫情就會緩慢上升,至隔年農曆春節前後達到高峰,至3月後會逐漸下降,然而近幾年流行的新型H1N1流感卻常在夏季流行,流感的流行期明顯變長。此外過年期間,民眾的旅行與接觸明顯增加,往往也大幅增加傳染病的流行,近來國際間疫情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嚴重者甚至可以併發肺炎病導致死亡。衛生福利部已在2020年1月15日,將此病毒新增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流感病毒」感染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包括: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另外部分可能出現頭痛、肌肉痛、疲倦或伴隨有噁心、嘔吐以及腹瀉等腸胃道症狀;其他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及其他嚴重之繼發性感染或神經系統疾病等;最常見嚴重併發症為肺炎,甚至病情惡化嚴重導致死亡。呼吸道病毒傳播大部分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飛沫傳染)為主,將病毒傳播給周圍的人,尤其在密閉空間,因空氣不流通,更容易造成病毒傳播。

因此主管機關宣導,病人及病人家屬進出醫院或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等,應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平時養成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如出現發燒、合併咳嗽等症狀,請戴上口罩近速就醫並在家休養,並留意是否出現呼吸困難、發紺、意識改變等危險徵兆,如有危險徵兆,及早就醫,以掌握治療契機,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就醫時要主動告知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是否群聚,以利醫療院所早期診治且即時採取預防措施。

預防病毒傳播問答Q&A

Q1:使用口罩來預防病毒傳播,但市面口罩種類多,應如何正確選擇?

A:

●棉布口罩

功能:過濾較大之顆粒、灰塵,避免吸入灰塵或將飛沫噴出。

適用時機及注意事項:

1.進入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之公共場所、平時清潔工作時使用。

2.每日清洗或替換;有髒污、潮濕、破損時應立即清洗或更換。

●醫用口罩

功能:避免醫護人員飛沫影響病人,或吸入病人咳出的飛沫微粒。

適用時機及注意事項:

1.有感冒、發燒、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使用;實驗室及禽畜養殖場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照顧病人或民眾探病時使用。

2.每日替換;有髒污、潮濕、破損時應立即更換。

●活性碳口罩

功能:可以吸附有機氣體、惡臭分子及毒性粉塵。

適用時機及注意事項:

1.騎乘機車、噴漆、噴灑農藥時使用。

2.每日替換;無法吸附異味時、髒污、潮濕、破損時應立即更換。

●N95口罩

功能:呼吸阻抗大,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等特殊處置時使用。

適用時機及注意事項:

1.醫療院所,面對特殊傳染性疾病使用;不適合一般民眾日常生活使用及長時間配戴。

2.避免重複使用

Q2:如何落實「勤洗手」?

A:

用肥皂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病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以下洗手時機,將更具體呼籲民眾,落實洗手於日常生活中。

吃東西—前: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將病菌帶入口中。碰觸、逗弄、照顧嬰幼兒前,應先洗手: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因感染病菌而生病,且常見於家中大人或大孩童(無症狀),由外帶回家的病菌傳染。因此大人或大孩童返家後應更衣洗手,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應先洗手。

看病—前後:無論是病人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人,在醫院的就診環境中(桌椅、門把等),容易直接或間接接觸到病菌,故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

上廁所—後: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

擤鼻涕—後:平時應避免用手碰觸口鼻,以避免吃進病菌,特別是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如:流鼻涕),鼻腔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衛生紙等擤鼻涕,雙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

以上資料參考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傳染病與防疫專區www.cdc.gov.tw/

繼續閱讀>>養腸改善過敏、提升免疫力!除了益生菌、維生素C,吃出β葡聚醣的腸菌力
繼續閱讀>>眼澀、口乾好不了?恐乾燥症上身 中醫師:學會3飲食重點+按摩2穴位舒緩
繼續閱讀>>抗病毒這些小動作千萬母湯!洗完手擦褲子、口罩返家亂丟,5件事大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