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趙雙連時代落幕:超3800億巨額負債待解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糧趙雙連時代落幕:超3800億巨額負債待解

  趙雙連時代落幕

  中糧盈利能力反彈 3800億負債待解

  中糧生化82億重組獲批;中糧集團一把手趙雙連卸任;2016年中糧集團扭轉業績下滑態勢

  7月17日中午,中糧生化公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則同意上市公司本次資產重組方案(82億收購中糧旗下三家公司100%股權)。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審查後決定,對該起重組不予禁止,從即日起可以實施集中。自此,中糧生化82億重組掃除一大障礙。

  中糧生化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也是中糧集團旗下18家專業化平台公司,亦即十八羅漢之一。在中糧生化重組之際,中糧集團7月9日宣布,著力推動整合與改革的趙雙連卸任董事長,原中儲糧董事長呂軍接棒,標誌著中糧這一世界級的糧油巨無霸時隔兩年完成換帥。

  在趙雙連擔任董事長的兩年多時間裡,中糧集團從前的狂飆突進動作少了許多,業務整合、混改上市、出售虧損資產成為關鍵詞。新京報梳理中國貨幣網的中糧集團發行檔案發現,中糧集團2016年的營業利潤率扭轉了之前的下滑態勢,效益提升明顯,但其負債規模仍然巨大,未來有待化解。

  重組期間遭遇換帥

  7月17日,中糧生化公告,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則同意上市公司本次資產重組方案。

  根據中糧生化重大資產重組預案,中糧生化擬發行股份收購中糧集團旗下生化能源、生物化學以及樺力投資三家公司100%股權,交易對價為82.85億元。

  重組方案顯示,本次交易後,融合了中糧生化及標的公司核心業務、境內外一體化的專業化公司將成為18家專業公司的中流砥柱,貫徹落實中央對國企改革提出的“做強、做優、做大”及“加強資本管理”的發展方針,真正做到資產專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專業化,業務 聚焦、規模擴大、盈利優化。

  就在中糧生化做大做強成為集團十八羅漢之一的同時,任內以改革和整合為擅長的中糧集團一把手趙雙連卸任了。

  7月9日,中糧集團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高選民副部長宣布了中央關於中糧集團主要長官調整的決定:呂軍同志任中糧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趙雙連同志的中糧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退休。

  趙雙連,1957年4月生,2016年1月開始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而他的“前任”,則是在國內商界赫赫有名、有“紅色摩根”之譽的寧高寧。

  公開資訊顯示,中糧集團在寧高寧的治下,主導了超過50起以上的並購,資產從598億元人民幣達到如今的719億美元,在全球主要糧食企業中位居前三。而在趙雙連任內,中糧集團的改革更為引人注目。

  2016年7月,在中紡集團與中糧集團啟動戰略重組之時,中糧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方案公布。趙雙連當時表示,將按照“小總部,大產業”的原則,形成定位清晰且職責明確的“集團總部資本層-專業化公司資產層-生產部門執行層”三級架構;瘦身健體,做實專業化公司(平台),實現集團總部向管資本的轉型。

  2017年底,中糧集團公布消息稱,總部職能部門人員由610人壓縮為216人,減幅65%;專業化公司總部人員由1988人壓縮至1171人,減幅41%。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國資委《國資報告》今年3月刊文回顧兩年來中糧改革進展時指出,兩年來,中糧集團共有6家專業化公司通過混改、員工持股、上市和設立基金等股權運作方式引資270億元。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實現股權多元化,飼料、酒業、糧谷和紡織將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

  改革“退與進”

  除了改革與產業整合外,中糧集團一系列賣資產的舉動也引發外界關注。

  新京報記者自中國貨幣網獲悉,2015~2017年,中糧集團實現的投資收益分別高達70.49億元、35.89億元和63.80億元。其中在2017年,公司投資收益同比增加27.92億元,主要系當期處置長期股權產生的投資收益同比增加了15.06億元,其中就包括處置部分可樂瓶裝業務及相關投資共計取得投資收益16.79億元,處置南京、蘇州凱萊大酒店取得投資收益約為3.52億元。

  中糧集團出售虧損資產的一大“戰場”就是北京產權交易所。新京報記者自中糧集團獲悉,2017年度集團在產權交易機構掛牌轉讓的項目共52宗,其中成交38宗,評估值合計180.5億元,成交金額237.5億元,較評估值增值57億元,增值率31.6%。

  就在今年7月1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更新消息,中糧集團掛牌轉讓永濟中糧大寶食品工業有限公司50%股權及1780.2197萬元債權,轉讓底價1602.19783萬元。該公司營業收入為零,淨利潤卻陷入虧損,且所有者權益僅為-2808.95萬元。

  有不少聲音認為,中糧集團一系列的賣資產舉動,意味著其在趙雙連時代結束了此前的大步擴張。不過,這一說法並不準確。事實上,中糧與中紡的重組,顯示中糧集團在其主營業務仍呈擴張之勢。2016年7月18日,中紡集團與中糧集團啟動戰略重組,中紡整體並入中糧成為中糧全資子公司,這是中糧整合國家糧油行業資源又一關鍵舉措。

  在收編中紡糧油和中紡油脂後,中糧集團的糧油主業有望進一步壯大。

  公開資訊顯示,中紡中糧同處農糧行業,糧油業務國內市場規模分列第一和第三。重組後,中糧國內油脂加工產能將達2400萬噸,整體市場份額提升至18%,成為國內第一,位居全球油脂加工企業產能前列。重組後的棉花業務產業鏈條,佔據全球近10%市場份額。

  目前,中糧正在對中紡展開持續性產業整合。今年7月,中紡集團公告,為推動中糧集團內部資源整合,經中糧集團批準,中紡集團擬將其持有的中紡糧油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和中紡油脂有限公司通過無償劃轉或協定轉讓的形式劃轉給中糧集團或其下屬企業,涉及資產規模超200億元。

  對於中糧集團的做大與做優,業內人士表示並不矛盾。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周麗莎表示,在完善全產業鏈的同時,中糧集團搭建產業平台,調整管控模式,這是一個整體性的改革工作,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效率。中糧集團的盈利重點是改革契合了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

  超3800億巨額負債待解

  通過改革上的動刀和產業布局的“進與退”,趙雙連給新董事長呂軍留下的是一個業績止跌回升的中糧。

  新京報記者自中國貨幣網獲得的中糧集團財務數據顯示,2013~2015年,中糧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2.52%、9.27%和7.13%,整體呈下滑趨勢,主要系盈利水準較低的糧油、糖等農產品貿易、加工、期貨、物流及相關業務比重持續增長所致。而在2015~2017年,中糧集團主營業務毛利率穩步提升,2017年提升到了9.83%,同比增加1.20個百分點。

  從營業利潤率角度看,中糧集團在2016年後也扭轉了之前下滑態勢。2013年,中糧集團營業利潤率為11.35%,2014年、2015年連續下降至8.24%、6.18%,2016年止跌反彈,升至7.36%,2017年升至8.91%,今年1-3月為9.67%。

  聯合資信在2018年6月發布對中糧集團最新評級報告中指出,2016年以來,中糧集團展開了以提升專業化水準為導向的新一輪大規模、深層次、全方位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通過梳理業務邏輯,設計整合形成18個專業化公司(平台),解決 核心業務生產、採購、銷售、上下遊割裂等問題,打通產供銷各環節、整合資源,綜合競爭力及主業盈利能力均得到提升。

  雖然盈利能力得到改善,但中糧的另一項主要財務指標負債規模延續了此前的膨脹態勢。

  截至2017年底,中糧集團負債合計3861.01億元,同比增長8.02%。聯合資信在2018年6月的最新評級報告中指出,近年來,公司有息債務規模小幅增長,短期債務佔比偏高,整體債務負擔較重。

  截至2017年底,中糧集團短期借款同比增30.07%,主要由於2017年金融監管趨嚴,債券流動性收緊,利率水準大幅上升,公司通過銀行貸款替換已到期債券所致。

  對於趙雙連時代落幕後中糧的發展方向,周麗莎稱,對於個人色彩和企業發展來說,其實都要放在歷史的大環境下來考慮。國資委2013年就開始推動國資監管方式轉變,包括對中糧的十八項授權。從研究角度來看,中糧的改革是當前的趨勢和方向,中糧所作的總部管資本為主,管控模式調整都是這輪深化國企改革背景下所推動的決策,還是要一脈相承、深入推進的。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呂軍曾多次從趙雙連手中接手重要工作。2013年,中儲糧總經理趙雙連升任董事長,呂軍調任中儲糧總經理一職。2016年1月,趙雙連調任中糧一把手,呂軍其後接任中儲糧董事長。如今接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已經是呂軍第三次“接棒”趙雙連。

  新京報記者近日向中糧集團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復。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趙毅波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