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溶解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醫學網

骨溶解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骨溶解症又稱大塊骨溶解症、Gorham-Stout 綜合徵,是一種罕見的以大塊骨質溶解為特徵的骨損害。

  • 該病病因與發病機制不明,可能與遺傳、外傷、感染、中樞系統疾病,其他引起破骨細胞的分化和調節功能出現紊亂,以及血管瘤或淋巴管瘤的存在導致骨吸收增加有關。
  • 主要症狀是區域性疼痛和病理性骨折。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骨,最多見的發病位置是顱骨、鎖骨、骨盆、肋骨、脊柱、頜面骨。
  • 病情嚴重者可因併發症如截癱、乳糜胸、感染而死亡。
  • 骨溶解症的治療目前尚無理想方法。多數患者接受手術和放射治療,也有使用藥物,如雙磷酸鹽類抑制骨吸收,減緩病程。
  • 該病預防方法不明,但應避免外傷輻射,防治感染。
  • 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患者的護理,給患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給予支具保護,防止硬物碰撞及跌倒。
  • 該病具有自發性和自限性的特點,應特別注意,緩解後還有復發的可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青少年人群,有家族病史,腫瘤病史或受過輻射等發病危險因素的,如果出現生長髮育緩慢,區域性疼痛無力,骨折,畸形或者呼吸困難者,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 其他疾病(如惡性腫瘤,化膿性骨關節炎和伴有腎病的特發性骨質溶解症等)也可能出現上述症狀,患者需經過檢查後方能明確病因。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骨折。
  • 呼吸困難。
  • 嚴重無力。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骨溶解症?[3]

臨床醫生在診斷骨溶解症時,先會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再結合影像學和必要的輔助檢查,綜合考慮之後做出診斷。

應排除以下疾病:

  • 惡性腫瘤:多表現為界限不清的腫塊,常伴有區域性疼痛,感覺消退或消失,而骨溶解症無此症狀。
  • 慢性骨髓炎:X 線常示有死骨形成,病變多位於下頜體和下頜支,很少同時累及,而骨溶解症 X 線片示無死骨形成,病變多同時累及下頜體和下頜支。
  • 神經性關節病:有明顯的神經受病史或中樞病變史,而骨溶解症少見。前者病變部位多位於與神經損傷一致的四肢關節,而骨溶解症多發生於鎖骨、肩胛骨、頜骨和顱骨,與神經病變關係不大。前者 X 線可見骨膜反應,後者無骨膜反應,無新生骨形成。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血尿便常規:可提示有無貧血、血小板降低和粒細胞減少。
  • 肝腎功能檢查:一般正常。
  • X 線檢查:本病 X 線表現為病變骨大量骨質吸收、消失,但無骨質增生硬化、骨膜反應、軟組織腫物和瘤骨形成。還可以觀察患者有無胸腔積液。
  • CT:CT 檢查能更早更好地顯示骨性結構的異常變化,在早期發現鄰近骨的侵犯和蔓延方面有重要診斷價值。
  • MRI(磁共振檢查):MRI 可以更清楚地顯示病灶周圍的軟組織情況,MRI 的訊號變化對確定疾病分期,瞭解病灶活動程度以及判斷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 體格檢查:主要是瞭解患者的全身生長髮育情況。
  • 骨組織活檢:骨溶解症早期以血管,淋巴增生為主,後期以纖維組織增生為主,並逐漸替代骨組織。可根據鏡下特點與骨血管瘤病、骨囊腫及惡性溶骨性骨腫瘤等相鑑別。對於肋骨的活檢要小心,容易出現氣胸。
  • 新的成像技術:包括非早造影 MRI 淋巴管成像,動態造影淋巴管成像。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症狀(疼痛)何時出現的?症狀出現有何誘因?
  • 症狀是否緩解或加重?
  • 患病以來精神、食慾、睡眠、大小便、體重是否正常?
  • 既往有過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病嗎?有手術外傷史嗎?有藥物過敏史嗎?最近吃什麼藥嗎(比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
  • 是否有感染史、發熱病史、腫瘤病史?
  • 月經(女性患者)情況如何?
  • 家族親屬中有患過類似的病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得這個病?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那些檢查來確診?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
  • 費用如何?醫保能報銷嗎?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我平時能做體育運動嗎?
  • 有副作用嗎?有併發症或者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及之後我需要做什麼?多久能恢復正常活動?

骨溶解症患者應注意日常清潔,注意日常安全,避免碰撞,注意飲食,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護理的目的旨在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避免硬物碰撞、跌倒是本病的護理要點。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自我護理,講究個人衛生,減少感染的機會。應注意面板清潔和口腔清潔,每天勤洗澡刷牙漱口,但是操作應該輕柔,以免出現面板破損和骨折。
  • 加強營養。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糾正貧血。可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
  • 採取保護措施。骨溶解症患者易發生骨折或截癱,應避免碰撞,可佩戴相應支具。可以進行輕度的功能鍛鍊,但應避免劇烈活動及負重。
  • 心理護理。患者由於疾病的原因對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影響,易產生悲觀抑鬱情緒。家屬應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必要時可請心理科醫生進行抑鬱評分。家屬應儘量陪在患者身邊,經常交流溝通,同時也收好銳器,預防患者做出過激行為。
  • 觀察病情進展,有症狀後,應及時就醫。

首先應確定疾病的受累部位和病變嚴重程度。有時病變能夠自行停止,不需要治療,但當疾病進展時,需要積極干預。治療原則為保障患者安全,清除病灶,阻止病變進展,緩解疼痛,控制感染,恢復運動功能。目前為止,臨床上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手段有內科藥物治療、外科手術及放療等。

藥物治療

  • 降鈣素和雙磷酸鹽類藥物。抑制骨吸收,有利於減緩骨溶解的進展,緩解症狀。應用雙磷酸鹽藥物後患者易出現發熱,噁心等症狀,因此,在輸液前 0.5 小時進行預處理,即地塞米松靜脈注射或口服消炎鎮痛藥(如洛索洛芬),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 止痛藥。區域性腫脹疼痛難忍時,可以適當使用止痛藥緩解疼痛。
  • 抗生素。合併感染時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手術治療

手術通常是為了植骨。

  • 病變部位若出現病理性骨折及功能障礙,可行內固定術、骨水泥重建術、假體置換術等外科治療。
  • 病變範圍若是不大的話,採用骨移植或假體置換有治癒的希望。
  • 晚期患者可試行區域性切除或截肢術。

放療

有報告稱,一例選擇 40 Gy 劑量放射療法的骨溶解症患者,疼痛得到了緩解,溶骨破壞暫時停止,溶解骨再礦化,但是不能阻止病變的發展。

放療雖有一定作用,但療效不肯定。患者放療期間,注意觀察放療部位的面板情況,警惕放射性皮炎的發生;監測患者血常規和肝腎功能變化,警惕放療引起的免疫力低下,預防感染。

骨溶解症發展及轉歸

骨溶解症是一種半自限性疾病。

  • 有時病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年或數年)自行停止,不需治療,患者預後相對較好。
  • 有時病情也可繼續發展,累及胸部和上部脊柱,可導致乳糜胸和截癱,累及顱骨可導致神經系統併發症,最終結果是嚴重的畸形和功能性殘疾,甚至死亡。
  • 治療緩解後也可復發。

骨溶解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許多學者認為其發生與遺傳,外傷,感染,中樞系統疾病,其他引起破骨細胞的分化和調節功能出現紊亂,以及血管瘤或淋巴管瘤的存在導致骨吸收增加有關。

骨溶解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2]

  • 遺傳、輻射、腫瘤等因素,導致破骨細胞的分化及調節功能出現病理性紊亂。
  • 骨內血管或淋巴管增生,富含血管的組織耗氧增加引起骨吸收增加,大塊骨質溶解。
  • 機械性壓迫作用。

哪些人容易患骨溶解症?

  • 臨床上常見的病因有遺傳、輻射和腫瘤,有家族史,受過輻射的人群或者腫瘤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屬於高危人群。
  • 另外,該病多見於 40 歲以下的青年人群,高齡患者少見,無明顯性別及遺傳傾向。

該疾病多發生於兒童和 40 歲以下的青年。症狀通常與患者本身特點以及發病骨的特點有關。引發的問題根據骨溶解部位和程度而輕重不一,主要症狀是區域性疼痛無力和病理性骨折,病情嚴重者可因併發症(如截癱、乳糜胸)導致死亡。

骨溶解症有哪些症狀?

  • 區域性疼痛和腫脹: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能夠出現自發性骨折,引起疼痛。也有可能是平時受到輕微的創傷(如跌倒)後,發生區域性骨折出現疼痛。另外,自發性的疼痛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頻率和強度均會增加,患者會逐漸不耐受疼痛。
  • 病理性骨折
  • 虛弱無力:疼痛的加重以及骨骼的變形,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肌肉也會出現一定的萎縮。
  • 畸形:跟區域性腫脹和骨折有關。
  • 生長髮育緩慢:營養不良,身材瘦小。

骨溶解症的併發症有哪些?

骨溶解症具有自發性和自限性。在發病時通常為突發,且進展迅速,早期侵犯一骨或數骨,且逐漸擴大,直到同一解剖部位的骨骼全部被吸收,但是在疾病發展到某個程度時,也可自行停止。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呼吸困難和胸痛。當肩胛骨,肋骨或胸椎受累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患者氣促,但由於胸痛又不敢用力呼吸,可出現口脣發紺等缺氧症狀。
  • 乳糜胸和心包積液。病變從骨骼擴散到胸腔阻塞胸導管時,可能會出現此情況,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乳糜胸膜也容易導致感染,發育不良。心包積液患者會出現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 感染
  • 截癱。病變發生於胸椎者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合併截癱,嚴重時還可導致患者死亡。

骨溶解症是一種較為罕見的疾病,病因尚不明確,也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不過多數學者認為該病發生與家族遺傳、外傷、感染、腫瘤及輻射等相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需要保護自己不受外傷,增強抵抗力,預防感染,減少致癌物質及有輻射物質的接觸,必要時進行遺傳篩查,或許對預防該病有幫助。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