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臺南牽亡歌陣研究》,由 蔚藍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BO》編輯檯好書推薦:《臺南牽亡歌陣研究》】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最適合閱讀本書的讀者:對台灣多元的宗教信仰感到好奇嗎?聽過「牽亡歌陣」這個台灣地方性的宗教陣頭嗎?

「牽亡歌陣」是台灣民間一種超渡亡魂的喪葬陣頭,只出現在喪葬場景中。不過這項文化活動是如何進行,演出型態又有什麼特別的?一起來看作者的解釋。(選書編輯:徐子捷)

文/吳碧惠

「牽亡歌陣」不是單純的陣頭!分解 6 步驟讓你一次看懂

傳統觀念中認為人有三魂七魄,在死亡、或屍體腐爛時,七魄也隨之飛散,剩下三魂,這三魂的名稱一說為胎光、爽靈、幽精;一說是:生魂、覺魂、靈魂等,這三魂其中一魂會下地府接受審判並輪迴轉世,一魂歸入肉體,會跟著屍體下葬,一魂則會依附在神主牌裡接受親人供奉祭祀(註 1)。牽亡歌陣的場次安排在協助這第二、三條靈魂去到該去的地方,帶第一條靈魂通過地府陰間路,拔度往生樂土。

具有宗教信仰功能的牽亡歌陣表演,依其目的或意義,可以分成五個時機:(1)出殯前日傍晚,目的在「超度慰靈」;(2)出殯當日遷棺前後,目的是「引魂出山」;(3)出殯途中,目的是替亡魂開路關;(4)下葬前,帶有「送亡魂上仙山」的意義;(5)返回途中,目的在引魂回家(三魂七魄之一魂,「神主牌」為其象徵體)。其中除了「出殯前日傍晚」這場是完整的全程表演外(時間在一小時半至兩小時之間),餘皆簡略行事,往返途中更以錄音機代勞,所以正式而「全套」的表演,僅出殯前日傍晚這場。(註 2)

以上這段是 1987 年前後(註 3)的紀錄,這個年代是女角們服飾新舊交替的年代,由這個紀錄可以證明此時表演內容已經和傳統有差距,據資深藝師們所述,原本牽亡歌一場至少兩個小時以上,最早甚至可以演出到四個小時。以現代所看到的情況來說,這五個時機,對歌陣而言,是完整的「一套」或稱一組,表示接案內容是全部包含在內。同樣這些內容,它的名稱如下:

(一)做旬:在頭旬(頭七)、三旬等民間所謂的大旬舉行的稱「做旬」,過去的慣例是由女兒女婿出錢請,往往在女兒旬(三旬)演出,然而現代「做旬」的「旬」通常不足七日,由死亡到出殯時間切很短,所以此項未必在做旬日演出,只要在喪家認可的時間都可以做,出錢的也可能是兒子或孫輩。

主要目的在為亡靈開魂路,現出路境,帶亡者先走過陰間路,讓亡者靈魂不會在渺茫的黑暗空飄盪,內心害怕。然後帶回功德壇場,繼續領受兒女為他做的功果。這場通常會把 36 路關都走完,如果還有晚場,挑經就那時唱,多出的時間多半唱到「遊十殿」,因為之後會做「回路」或稱「路關回」,亡魂將回頭被一關一關帶回。

做旬,通常在靈堂前搭出的棚子舉行,時間由歌團與主家協定。圖片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二)晚場:主要是在度亡靈,一般在出殯前一天做,因為較多在所有「功德」都做完的晚上做,所以直接稱為晚場,或夜場,是內容最豐富齣頭最多的場次。歌團所接的案如果是做三場,即做旬、晚場和早場,因為在做旬已經先把所有路關都走過,這場路關就唱得比較少。

一般案子是二場,晚場在出殯前做,這種狀況就是把做旬與晚場合而為一。在行路關之後,就是挑經見靈,家屬與亡靈告別後,便將本來該到地獄接受審判然後去輪迴的靈魂送出苦輪,往昇極樂世界了。

晚場可能在靈堂,也可能在剛搭好的告別式場舉行。圖片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三)早場:告別式家祭之前做完,通常是一大早。此時往往孝眷忙於遷棺,所以唱牽亡歌的過程中幾乎不會動到孝眷來祭拜,過程差不多十分鐘到半個小時,完全針對亡靈,儀式過程有請神、調營與過路關,有的團會做靈前起馬,唱〈六步送〉,或唱〈南柯夢〉、〈勸亡〉等等,時間再多的話會誦〈西方讚〉等經懺,沒其他戲劇化的齣頭。在所有送葬陣頭中第一個演出。

早場都在告別式場演出。圖片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四)出路:在往生者出殯的過程中送出路,以前是整個歌團領路走,邊走邊演出,和在室內做相同。現在通常是三個女角對著車後的歌棚簡單地舞動身體、甩道具前行,送到路頭,然後搭車前往火葬場或墳墓地,沿路放過路關的錄音帶,路關過完再回頭唱。

比較傳統的「出路」:左一有專人推著歌棚,又一尪姨仍倒退走。圖片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五)入壙:到墓葬地的表演,和早場基本內容相近,調請的營神方位不同,過去到墓地如果有時間會做「亡葬」」(或稱「墓葬」) ,或者請神起馬。現在已經完全沒這個齣頭。整個表演的時間差不多半個小時。而火葬者雖然火葬場或靈骨塔不能讓陣頭表演,但是仍然要跟去。有的歌團認為在此時三魂才要各自分別,往地獄受審的靈魂此時才要入五嶽,所以唱念「入五嶽」、「回五嶽」。

入壙:在墳前的表演,現在已經很難得見到。圖片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六)返主:回到主家在門口做「團圓」,引魂回家附於神主牌上安靈,讓第三條靈魂回來附於神主牌上,接受子孫朝夕供養。不過會請牽亡歌陣的幾乎都會「做功德」,返主過程最末的安靈與謝神,由宗教執事人員處裡,牽亡歌陣只在回程的車上放錄音帶。

以上「早場」、「出路」、「入壙」、「返主」這四種雖然名稱不同,演出時間都是在同一天,從頭到尾演出內容不如晚場多樣,可說只有晚場的一部分而已,但耗去時間至少是半天,如果衝場要趕場的情況下,火葬的場子就在出路及返主時請其他會跳舞的女子粉墨登場,短暫瓜代。

由此可見牽亡歌陣不是單純的陣頭,其他類陣頭送到路頭或在墳前表演一下就離開,不必從頭跟到尾,而牽亡歌陣從替亡魂開魂路,到整個喪事安置妥當,讓往生者的三條魂魄各個歸依到他該去的地方之後才結束,過程中既安置、安定了亡靈,而且教育與撫慰了孝眷,也讓左鄰右舍來幫忙的親友看了一場歌舞劇。它的儀式性濃厚,對於往生者、家眷以及旁觀者都照顧到了。過去有的喪家甚至沒有請宗教人員為往生者做功德,只請牽亡歌陣一路陪伴。

註釋:

註 1:或稱「人死以後,七魄散去,三魂一歸於北斗,一歸於神主牌或守著屍體,第三魂赴陰曹地府受審。」

註 2:黃文博,《臺灣風土傳奇》臺北:臺原,1989年,頁27∼41。

註 3:由上書 98 頁的〈牽亡歌陣口白實錄〉記載日期是 1987 年 5 月 10 日可以推測。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基督徒竟帶「媽祖」遶境歐美】沒聖筊就不能拍來研究!他如何將消失的陣頭「3D」秀給外國人?

陣頭就是社會亂源?全台第一位「太子咩」,以台灣刻板印象來說她電爆一堆人

【你所不知道的神明起源】五位書生上京考試,順手拯救鄉民就成了瘟神「五福大帝」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臺南牽亡歌陣研究》,由 蔚藍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蔚藍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