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編輯檯好書推薦:《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

韓國首爾市政府引以為傲的清溪川,是觀光客必踩景點之一,也是韓劇常出現的約會場景。

清溪川的管理費用每年高達 80 億到 100 億韓圓不等,一起來看看這個世界有名的都市計畫的來龍去脈,以及市民和清溪川的命運糾葛。(選書編輯:陳怡君)

文/郭奎煥、南霄兒

清溪川,無形卻真實的匱乏

首爾市政府引以為傲的清溪川政績,在生態環境方面也引發不少質疑。目前的清溪川是首爾市民的休憩空間,也具備冷卻都市熱島的功能,的確是不爭的事實。

復原後的清溪川上游是城市公園,有許多人工的痕跡,下游則接近自然河川的原貌。然而,清溪川原本是一條自然河川,首爾市政府卻以抽水馬達引漢江水入清溪川,這種做法是否能稱為完整的復原也引發爭論。也有分析指出,清溪川多樣的魚種並非生態復原的成果,而是首爾市政府採購魚隻放流的結果。

事實上,清溪川本身的水量其實相當不足,當局只好抽取漢江的水與地下水送到清溪廣場;而這部分的電費就占了清溪川每年管理維護費用的 22%。此外,由於清溪川是人工河,不具有自然河川的自淨能力,可能會發生藻華現象與大腸桿菌檢驗超標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另外管理。這就是為什麼清溪川的管理費用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年高達 80 億到 100 億韓圓不等,其中還包含了人事費、清潔費、警衛勞務費、土木與造景設施維護管理費用等。

因此,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目前的清溪川在環境生態上存有「現實與真實」的落差,直言清溪川無異於「人工湖」或「魚缸」。然而,原來的清溪川無論是在環境或生態層面上都不是個乾淨美麗的地方;恰恰相反,昔日的清溪川以自然河川的狀態,承擔起首爾公共下水道的角色,與現在清溪川的機能截然不同。

自然河川的沉積物隨著時間推移不斷堆疊,苔蘚與草木叢生導致河川溶氧量下降,棲息的物種勢必會隨著汙染狀況發生變化。也因此,至少就環境問題而言,清溪川的現況更需要的是「改善」而非「復原」。然而,當時打造與管理清溪川的首爾市政府,對於環境運動者提出的各種方案與論述,幾乎都不予採納,更好的「改善可能性」就在「任期內完工」的目標下被排除。

清溪川復原計畫裡最缺乏的,其實不是歷史、文化、生態與環境,而是人。清溪川開蓋之前,這裡曾經是大規模的商圈,地攤小販雲集,而清溪高架道路建設期間入住的市民,也在此地居住生活。面對人的問題,李明博不改其慣有的行事風格,首先在短時間內了結商家的補償問題。李明博向店家保證,會協助他們搬遷至「Garden 5」這座大型複合購物中心;但對於復原工程導致的店家營業損失該如何補償,他卻完全避而不談。

後來大多數的店家被迫遷到一個與清溪川毫無關聯的新處所,或是散居他處自食其力。新建的大型購物中心與原生脈絡八竿子打不著,商家要在這裡重起爐灶根本不可能順遂;數十年來讓清溪川一帶充滿生機的小販,頓時消聲匿跡。李明博市長在此過程中,從來不曾與這些攤販面對面溝通。首爾市政府聲稱雙方已經過「上千次」的協商,但協商的對象卻盡是那些與市政府親近的商人協會代表;首爾市政府與反對清溪川建設計畫的商販別說是協商,連一次會面也沒有。

清溪川一帶的居民,其際遇與攤販亦相去不遠。建設清溪高架道路當時,為了現地安置居民而興建的三一公寓,在清溪川復原計畫中也面臨遭拆除的命運。有些居民甚至無法分配到社會住宅,只能接受一戶 500~600 萬韓圓左右的搬遷費,形同被「驅逐」。居民也在過程中組織抗爭,與拆除大隊對峙。無論是補償或賠償,這些居民因為公共建設的推展,被迫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面臨 1 至 3 年內必須搬遷的窘境。

原本支持清溪川復原計畫的韓國知名文學家朴景利,在旁觀了整個施工過程後,發表了名為〈清溪川不是復原,而是開發〉的文章,對自己原先的立場表示後悔。她遺憾地直言:「早知如此,寧可繼續擱置清溪川,也許未來會有智者出現,能完整地復原它,那麼在這裡生存的小販至少還能再安身立命個幾年……。」當年許多人都料想不到李明博的清溪川復原計畫會採取這樣的手段,他們可能也與朴景利有相同的感觸。

眼前平靜的清溪川讓人難以察覺這些故事。走在充滿笑聲的清溪川旁,昔日的來龍去脈不容易被喚起;但順著河岸上下起伏的步伐,確實能感受到某種匱乏。短短不過 1.5 公尺寬的步道,沿途種滿了行道樹,以步道的條件來看,實在過於狹窄。

(圖片來源: 游擊文化

這樣的設計並不是為了行人,而是為了讓路樹與河川撐出造景;我這才發現清溪川匱乏的是什麼。每次走在清溪川都會隱約浮現一股虛無感,但這份虛無感究竟從何而來?避開行道樹旁的路上疾駛而過的車潮,我邊走邊沉思著。無論是將臭氣沖天的清溪川一手覆蓋、神速築起高架橋的朴正熙,抑或是在短短 2~3年間粉碎朴正熙所建造的高架橋、掀蓋打造人工河的李明博,兩者的本質其實如出一轍。

他們都是貪快求取政績,並以政績滾出下一波政績的政客;「復原」這個詞彙與這樣的政客太不相襯。復原是一項極具高度的課題,必須經過徹底的深思長考,在挽救本質的同時,適切地與當今時空進行重構。「無條件使命必達」的思維無法促成復原。開發獨裁並非 1970 年代的過去式,它在 2000 年代依然橫行,李明博以自己的方式再現了朴正熙;而清溪川正是這齣再現下的產物。

市民不是參觀的訪客

但清溪川已不屬於受人評判的對象。已實現的都市計畫無法成為評價標的。一般而言,當產品發生問題,通常由製造的廠商負責;若是建物崩塌,則會釐清設計者或施工者的責任歸屬。然而,在都市計畫的場域裡,沒有人會負責;尤其像清溪川這樣的「大型工程」更是不在話下。一旦著手了、呈現了、坐享了,過程的是非對錯就不會有明確的解答。也因此,計畫的起頭至關重要,必須徹底掌握提案的來龍去脈,冷靜地抽絲剝繭。

值得慶幸的是,2013 年首爾市政府發表了「清溪川 2050 主要計畫」,提出清溪川的再復原規劃。短期目標是在 2018 年以前,拆除清溪川的蓄水池;將直線型的清溪川河道曲線化;在人造物之間種植與昔日清溪川植被相似的樹種,使之逐漸趨近自然河岸的樣貌;為了將水標橋移回原址,著手進行安全評估並購入用地。

此外,中長程目標則是在 2050 年以前,重現水標橋、廣通橋、五間水門的原貌;恢復白雲洞川、中學川等舊河道,連結清溪川以穩定水源的供給;以行人為本的思維調整街道與周邊設施。

由此可見,對於提升清溪川的歷史性、解決生態問題與維護費用等,首爾市政府開始有逐步解決的誠意。每次望著清溪川,我總會對「市民觀感」的重要性再次打上問號。市民往往以「玩樂」的方式「參與」城市,但這樣的心態對城市與市民而言其實是一種威脅。市民終究不是參觀的訪客,也不應該是。這是清溪川賦予首爾的另一層深意。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時刻享受深度閱讀】

豐富藏書量→Google Play 圖書

享受暢讀方案→Readmoo 讀墨

找到最適合閱讀的亮度→Kobo 樂天

推薦閱讀

【被全韓國讚爆的道路設計】他設計的路被稱為「給路痴的祝福」,放棄專利想守護更多人的用路安全!

【單身族的居住幸福,是政府的責任】台灣可以如何照顧單人家戶?看看首爾怎麼做

【濃濃既視感,為什麼連「民主」時代都眷顧財閥的壯大?】揭開韓國財閥的成功心法:政府奧援、取得土地、策略聯姻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翻轉首爾:叛民城市議題漫遊》,由 游擊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