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本書:《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這本書以秦始皇為案例,追問「歷史到底有什麼用?」本書作者臺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有他自己的見解,比如:「人人都想成功,但成功的第一要件是什麼呢?我們從歷史上總結得到的教訓是:無論何時何地,請把你的理智擺在感情之上。」

那怎麼讀歷史才能有用呢?(責任編輯:黃梅茹)

By Lin Kristensen from New Jersey, USA – Timeless Books, CC BY 2.0, (維基百科

文/呂世浩

二十多年前,當大學聯考放榜之後,許多長輩朋友都會問我: 「你考上哪裡?」

當我回答「臺大」後,所有人的反應幾乎如出一轍的驚喜:「哇」!接著回答「歷史」後,所有人的反應幾乎如出一轍的失望:「喔」。從他們的反應,可以清楚地看出社會大眾對於學歷史前景的看法。

從那一天起,也常聽到許多朋友終於忍不住問我:「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

是啊,在這個時代,學歷史到底有什麼用呢?希望正在讀這本書的你,能夠認真問自己這個問題,不要猶疑也不要迴避:

學歷史對你而言,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
如果無用,為什麼我們從小就要學歷史?
如果有用,請明確地說出來用處是什麼?

這個問題,讓我足足思考了二十多年。這本書就是身為歷史人的我,針對許多非文史專業的朋友所呈現的答案。不是歷史沒有用,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出了問題。

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可是到了現代,忽然之間,有許多人都覺得學歷史沒有用,即使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說不出學歷史的實際用處何在。

為什麼對於學歷史有沒有用,過去和現在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難道是古人實在太笨,誤把沒有用的東西當成是有用?還是現代人的智力忽然有了數十上百倍的增長,比古人要有智慧得太多?事實上,歷史學還是歷史學,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出了問題。

現代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種時代的產物,是為了因應工業革命以後,填補各種專業人力的需求而設計出的教育。換句話說,現代教育是一種專門用來培養工匠的教育,至於人文教育的本質──人怎樣才能活得像個人,基本上不是關心的重點。

在這種工匠教育的影響下,歷史教育也受到了極大的改變。短期、大量的灌輸式記憶成了現代歷史教育的面容,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大學,我們人人都接受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教育,花費了無數時間背誦年代、人名、地名、事件,但卻往往不明白,除了應付考試外,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長此以往,年輕人普遍對歷史學失去興趣,更不知學習歷史的作用何在。最糟糕的是,我們的教育生產了大量的專業工匠,但卻很難培養出宏觀的領袖人才。其弊害之深,遠超想像。

怎麼讀歷史才能有用呢?當你讀一本歷史書,讀到書中的古人面臨重要的抉擇關頭時,請你這時立刻把書蓋上。

好好想一想,如果你身處對方的位置時,你會如何決定?作什麼樣的決定?把一切都想清楚後,再把書打開,看看這個人物是怎麼做的,他最後作了什麼樣的決定?他的決定帶來的是成功或是失敗?原因何在?然後比較自己與古人,在選擇和方法上有何異同之處?

這種學習歷史的方法,重視的不是「記憶」,而是「思辨」。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由 平安文化 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推薦閱讀

【哲學系中槍】哲學讓你頭腦清晰,卻無法阻止親戚問你「念哲學要幹嘛?」
你讀華文系要當老師嗎?以後當長輩這麼問就這樣回答!
少了一堂課?從法國哲學課程看台灣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