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戴口罩

新冠疫情讓小孩需要戴口罩上學,但是在兒童發展階段,口罩擋住了臉部表情與發語口型,會不會拖延了兒童的相關發展?專家表示,家長不用過度擔心。

幾歲以上的小孩才需要戴口罩?

據《BBC》報導,關於小孩要不要帶口罩,國際上眾說紛紜。

美國疾病管制與防治中心,建議 2 歲以上的兒童戴口罩。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某些情境下,比如該地區有大規模的傳染,6 歲以上的小孩應戴口罩;新加坡、法國和義大利遵守此建議,建議 6 歲以上兒童戴口罩。但也有國家在室內並不戴口罩,譬如英國學校裡,學童與老師都沒有被建議要戴口罩。

但國際仍有共識,就是 2 歲以下兒童不要戴口罩,避免窒息風險。

兒童戴口罩的理由——多一層防疫

希望兒童戴口罩的原因不難想像,跟成人的一樣——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尤其在許多國家都只讓 12 歲以上的國民施打疫苗的情況下,幼童的防疫措施少了一樣,口罩更為重要;加上 Delta 變異株的肆虐,許多國家的學校爆出社區感染,導致人們對兒童防疫更加緊張。

除此之外,學校的口罩規定,使得校內感染機率壓低,更確立兒童戴口罩的必要。譬如美國北卡來羅納州規定 6 歲以上學童戴口罩,發現在 2021 年 3 月到 6 月上學的 7 千名學生與老師,只有 363 起確診是被感染的;喬治亞州的 169 所強制規定戴口罩的小學,比起未規定的小學,感染率降低 37%。

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嬰幼兒的口罩規定

台灣嬰幼兒戴口罩的相關規定,在疾病管制局所發布《「COVID-19」因應指引:大眾運輸》中,有提到「不得已必須搭乘大眾運輸且不適合佩戴口罩之嬰幼兒,應以具遮簾之嬰兒車或嬰兒提籃防護飛沫。民眾於大眾運輸遇有無法戴口罩嬰幼兒,請主動保持社交距離以守護大眾的健康。」而在《托嬰中心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中,只提到家長、接送者、訪客與工作人員必須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但以幼兒園與國小的學童來說,在教育部今年 8 月發布的《110 學年度高中以下學校及幼兒園開學前準備》寫到:「全校(園)師生除用餐及飲水外,應全程佩戴口罩。」、「為落實全程佩戴口罩,進行體育課程時,請授課老師評估運動強度並留意學生身體狀況,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校外教學及戶外教育等活動,應維持社交距離、佩戴口罩、遵守空間容留人數限制」。不過現在規定陸續放緩。

台灣茂盛醫院小兒科簡佳裕醫師表示,1 歲以下寶寶不適合戴口罩,實際上也是戴不住。尤其 5 到 6 個月以內的小嬰兒更不建議戴口罩,因為他們的呼吸力較弱,外科醫療用口罩又有 3 層,這可能會讓力量微弱的嬰兒過於費力呼吸,甚至窒息,反而更危險!

兒童戴口罩,真的會影響發展嗎?

多倫多大學的兒童發展學李教授(Kang Lee)說明,兒童於 10 月大開始,就會學習辨認基本情緒——開心、難過、害怕、生氣等,並會在 5 到 6 歲達到巔峰。在這發展過程中,能夠看到人們的臉,是很關鍵的因素,口罩可能會妨礙這項發展。

但其他專家對口罩的影響持保留態度。

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 Pediatrics)11 月 15 日發布了新的研究,指出口罩無妨於兒童辨識表情。瑞典的洛桑大學醫院(Lausanne University Hospital)的研究者,找來 300 個 3 到 6 歲的兒童,向他們展示 90 張隨機的照片。照片中有演員會展示開心、生氣和難過,但一半的照片中,演員有戴口罩。

300 個小孩回答問題時,可以說出照片中的情緒為何,或者指出跟照片情緒一樣的表情符號卡片,再者他們也能表示不知道答案,或者表達想要退出實驗。

實驗結果,當演員沒帶口罩時,小孩有 70% 的答對率;當演員戴口罩則有 67%,戴口罩,並無顯著影響答對率。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兒童情感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盧巴(Ashley Ruba)去年的實驗發現,雖然戴口罩會稍微減低小孩辨認情緒的能力,但是整體影響跟戴墨鏡差不多。「這證明口罩也許對兒童的情緒發展沒有那麼大的負面效果。」魯巴說道,畢竟大家不會擔心在小孩面前戴墨鏡。

再者,疫情期間,香港科技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陳伊慈指出,大家也不是永遠戴著口罩或墨鏡。所以小孩並非完全被剝奪臉部訊息。而且像是中國、南韓與日本這些疫情前也很常戴口罩的國家,當地的兒童還是正常長大。

除了辨識表情,人們也關切口罩如何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在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教兒童語言和閱讀發展的特奧(Lynette Teo)表示,「兒童透過觀察學習,他們盯著口形的變化,看著嘴唇和舌頭的運動。想想對於『th』的音,舌頭的擺放位置有多重要。」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兒童發展科的顧問林(Tammy Lim)引用當地的研究,也發現戴著口罩跟 2 歲小孩說話,小孩還是能夠學習和辨認語言。

表情不是溝通的唯一線索,家長可從其他地方協助

綜上所述,家長不用太過焦慮。兒童發展學李教授表示:「小孩很能適應於環境。如果一個管道堵塞,他們會尋找替代方案。」他建議家長跟老師在與小孩說話時,可加強演說、姿勢、動作與手勢,幫助小孩理解。「長期來看,我覺得不會對兒童心理產生負面影響。」

兒童情感的博士後研究員盧巴表示:「情緒表達中,表情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重要的線索,還有語調、姿勢以及整體情境。」

如果父母還是擔心,發展心理學家陳伊慈建議,最好的解方就是盡可能陪伴小孩。「有很多研究指出為了讓小孩感受與父母相處很安全,父母可以聆聽他們,並反映他們的情緒給他們,而且廣泛地與他們溝通。」

推薦閱讀

【他們連疫苗都沒得打】兒童新冠疫苗還沒來,Delta 變種病毒又埋伏在後!兒童該怎樣防疫

【新冠疫情下的兒童好難養】停課擔心學習進度和心理健康,上學又怕染疫!家長、老師該怎辦?

【新冠疫情下的嬰兒,免疫系統沒機會練兵】英國兒科醫生怕口罩一脫,診所就塞爆

參考資料

BBCCNNjamanetworkCDCCDC教育部茂盛醫院

(首圖來源:Ivan Ra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