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由 春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

【《 BO》編輯檯好書推薦:《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

想閱讀本書的讀者:這是一本瞭解央行政策究竟對臺灣經濟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疫情讓全球再度進入「低利率時代」,使台灣原本就極低的利率直接掉到谷底,而這對本業是賺取利差的銀行有什麼影響,對社會大眾則會帶來什麼樣的風險呢?(選書編輯:賴怡璇)

(圖片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

文/ 陳虹宇、吳聰敏、李怡庭、陳旭昇

低利率時代,銀行靠什麼獲利?

傳統上,銀行是靠「利差」即存款與放款利率的差額,來賺取利潤。若某家銀行的定存利率是 4% ,房貸或企業貸款利率是 7% ,銀行貸款給企業或房貸者後,可以收到7%的利息,但付給存款者的利息僅需 4% ,中間的 3% 便由銀行賺走。

不過,資金氾濫以及利率降低之下,近來臺灣的銀行能賺取的利差愈來愈少 2020 年底,臺灣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的平均放款利率是 1.3% ,一年期平均存款利率是 0.77% 。這些數據表示,銀行透過利差能賺得的金額已低到谷底。銀行雖然可以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用大量貸款來彌補利差縮小的損失,不過,先前提到,近年臺灣企業借款的需求不高,房屋貸款的數額也受政府限制,銀行要靠傳統的存放款利差來獲取利潤,愈來愈困難。

奇怪的是,近年從新聞報導上,我們依然能看見很多銀行獲利的消息, 2019 年多家銀行甚至還創下獲利的歷史新高。銀行為何似乎不受影響,依然賺取大筆收入?

原因是,臺灣目前銀行的主要獲利來源,已不再是存放款之間的差額,而是其他項業務。套句某位不願具名的銀行業者的話,在低利率的現在,銀行業要持續經營「免不了鋌而走險」。

銀行業者鋌而走險,轉移營業重心

觀看多間臺灣國內銀行最新的獲利報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不再是貸款利息,而是「利息以外收入」。銀行業務演變至今,已不限於收受存款與借款,如今,多數銀行還辦理信用卡業務,並販賣基金股票保險等理財商品,而在介紹這些理財產品給客戶時,會向客戶收取手續費。這些手續費,正是「利息以外收入」的主要來源。

臺灣多家銀行的營業重心,在這二十年間,從存放款業務逐漸過渡到財富管理部門,介紹存款戶購買基金債券保險等理財產品,賺取手續費用。金融機構跨業經營固然可以產生範疇經濟(econ- omy of scope),增加多元收入,並提供客戶多樣化金融服務,但是營業重心轉移的背後原因,與低利率環境脫不了關係。

對銀行來說,經濟體資金充裕、貸款利率不斷降低之下,存放款部門賺得的利潤愈來愈少,需要開闢新的財源。對於存款者來說,單純把錢放在銀行裡得到的利息太少,不免希望有其他的管道,讓閒錢能滋長更多財富。兩者一拍即合。

不過,銀行財富管理部門持續壯大後,相關的問題也開始產生。

美國鼓勵民眾投入基金,報酬率遠高於放在銀行存利息

在國外,透過基金理財由來已久,許多人透過定期撥款至基金帳戶,以準備退休金。基金是指專業投資人集結多人的資金代為投資,購買債券、股票等金融商品,當基金規模較大,資金總額較多時,能購買的金融商品類別也可以增多,較能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基金畢竟不是定期存款,投資股票或債券總是具有風險。股市可能大漲、卻也可能大跌,例如美國 2000 年代初期網路泡沫時期、多家網路公司倒閉;金融海嘯時期,多家銀行股價大跌。不過,長期來說,投資股票所得到的報酬,還是比將錢存放在銀行定存來得高,在美國,景氣好的時期,股價變動帶來的報酬一年約可來到 10% ,遠高於將錢放在銀行所能得到的利息。在臺灣,上市公司慣常發放現金股利,臺灣股票一年的平均股利報酬在 4% 左右,大大好過定存的 1% 上下。

雖然在景氣不好的年份,投資股票可能會遭遇鉅額虧損,但若是長期投資個十年,其中兩年景氣不好、八年景氣良好,平均下來所得的報酬,還是高於將錢單純存在銀行。

因此,在美國,若想增加退休金的金額,政府及金融機構通常鼓勵民眾將錢長期提撥到基金中,長久下來既可弭平景氣不好年份的虧損,整體能存下的錢,也比單純將錢存進銀行來得多。

台灣理專變相誘導客戶頻繁更換基金,只為了賺取手續費

但在臺灣的財富管理部門,卻產生了不同的景況。

臺灣的銀行主要是透過手續費來獲取利潤,亦即客戶購買新基金的當下,銀行可以收取的「介紹購買費」。這樣的機制,造成了銀行理財專員(理專)容易誘導客戶頻繁更換手中持有的基金,讓銀行的手續費收入可以增加,受害的卻是客戶本人,因為基金更適合於長期投資,而非短期頻繁地更換,一來既耗費鉅額手續費,二來可能也讓投資人的收益減少。

到博客來找這本書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Telegram 好友

推薦閱讀

【終結疫情下的經濟蕭條?】拜登想大手筆對企業、富豪「增稅」,其實對銀行有兩大好處

【被騙到負債也不准抗議!】中共官方銀行誆騙民眾買原油期貨,最後百姓痛哭跳樓、妻離子散

【誰跟你將心比心】央行籲國人「同舟共濟」!網友罵爆:你是要原地解散,還是直接跳船?!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致富的特權: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由 春山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ixabay,經編輯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