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0915 「性工法、就保法條文修正公聽會」,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王舒芸副教授發言摘要

關於育嬰假,你知道多少?

台灣育嬰假源自於 1987 年國父紀念館事件。

編按:1987 年時,進入國父紀念館工作的女服務員需要簽署「單身禁孕」與「年滿30 歲便須離職」的工作契約。收到國父紀念館限期離職通知的 57 名女性員工決定集體爭取權益,便寄出存證信函給國父紀念館。館方卻回覆「我們是國家最高的文化機構,接待外賓時要介紹尊貴文物,接待人員必須『儀禮端莊』,但女人超過 30 歲就『人老珠黃』。」婦女團體對此感到相當憤怒,雖然當時尚未解嚴,但她們仍舊走上街頭抗爭。

當時,禁婚禁孕條款是非常多資方可使用的工具,因此許多婦女團體在 1987 年組成修法小組,修法過程引起許多雇主團體的強烈反彈,雇主宣稱這是逼企業出走的十大惡法之一。

經歷 15 年,終於在 2002 年最後通過《兩性工作平等法》(後修正成《性別工作平等法》),至今經歷 7 次修法。其中跟育嬰留停相關,也最重要的,是 2009 年開始有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今年關於此法有相當多的改革倡議,其中一個就是放寬育嬰留職停薪申請彈性。

比起30年前,當代年輕女性9成在工作

從 1987 國父紀念館事件到現在,這 30 年來台灣家庭與勞動市場已有劇烈改變,包括:

  1. 勞動參與率有明顯的性別化落差和大幅拉近

2002 年《男女工作平等法》剛通過(現《性別工作平等法》),女性只有 4 成在就業,2018 年已經有 9 成育齡女性在勞動市場,這是第一個重要的改變。

  2. 家庭組成從三代同堂轉變為核心家庭,家長後援變少

父母親的勞動身份為雙薪,1983 年時多數是男性養家,轉為雙工作家庭,有 6成的育兒家長都是雙薪家庭。

  3. 生母年齡延後

1987 年每一年出生 32 萬人口,去年我們只有 16 萬新生兒,整整腰斬一半。母親的平均年齡在 1987 年是 26 歲,去年 32 歲,延後了 5 年。如果看 5 個年齡組,1987 年時,25-29 歲還有 13 萬,到 2020 年時 25-29 歲的媽媽只剩下 3萬多,30-34 歲取而代之成為主流。

以上代表:

1.當代多數育齡女性不再是 20 出頭;

2.越來越多的媽媽其實是職場上的成熟勞動力;

3.這個社會再也無法把這 7 成的職業婦女視為因為懷孕成家便可輕易離開職場;

4.或是被視為勞動後備軍之後悶不吭聲。

這一群女人改變了!

雙薪家長都是成熟的勞動力,政府禁得起失去任何一位嗎?

性工法剛通過的年代,只有不到 3 成婦女在就業,當時政策通過是希望有更多的女性能進入職場,因為育嬰假是一個就業權益,所以當年有資格的只有 3成,他們是媽媽界的少數,20 年過去了,我們現在有 7 成媽媽都留在職場,都有數年工作經驗的成熟勞動力。相較 20 年前,這群家長需要量身打造、友善好用的育嬰假,這是非常關鍵的改變。

20 年前禁孕條款被資方視為理所當然,那時我們在制度上已把父職育嬰假放進去了,或許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性別平等的宣示;20 年後,當雙(薪)工作成為社會主流,要保障「爸爸」真正落實他的照顧權益,是台灣邁向雙(親)照顧的必要措施,也是國際上都在設法的重要措施。台灣作為一個亞洲性別平等的佼佼者,當然不能原地踏步。

然而,現況是,年輕家長在勞動市場面臨照顧時間貧窮。

#台灣爸媽工時世界最長;

#休假時間世界第四短;

#根本沒有時間陪小孩。

現在雙薪、25-34 歲的年輕家長,在勞動市場上面臨照顧時間貧窮。25-34 歲的年輕人,育有 3 歲以下子女,有 5 成爸爸週末需要加班,2 成媽媽週末需要加班。

感謝勞動部每年都做詳細的工作狀況調查,把工時攤開來看,台灣爸爸媽媽的工時是世界最長,這群 25-34 歲的人,我們這個社會期待他們養兒育女,但他們有 56% 的人超時工作,超時的原因是,趕貨、業務需求、老闆要求的工作太多。

長工時、沒休假!年輕家長時間貧窮

有加班,那休假呢?把台灣的休假和世界各國相比,特休假,台灣倒數第三,把特休跟國定假日相加,對於剛進職場的第一年,台灣還是倒數。我們工時長、休假權利又短,我們真正用到特休只有 6 成,4 成都還給老闆。兒童生活狀況調查顯示,照顧 3 歲以下兒童照顧者遭遇的主要問題,第一個就是沒時間陪小孩,育齡家長面臨照顧時間貧窮。我們薪水比較低,要用高工時換薪資,我們工時很長,週末加班頻繁,假期很少,就算把小孩生下來了,其實我們也沒有時間陪伴他們。

在一個性別化的社會裡,女性每天在職涯發展和母職之間掙扎,整體環境也鼓勵爸爸卸責,這是我們現在新世代家長面臨的處境。

現行育嬰假制度還排除三群人:

1.未就業者。沒有就業,所以沒有育嬰假資格,這群人現在正在減少。

2.我們曾經有因為配偶未就業而喪失資格,這一條今年被拿掉了。

3.有勞動事實,但沒有加入就業保險,也被排除。

我們的育嬰假排除這 3 群人,實踐下來這 10 年,請領比例有怎樣的改變?因為第一道排除,2009 年的時候有 1/4 的人因為沒有就業所以沒有資格,但這一群人在2019年的時候變少了。第二道排除今年完全取消,第三道排除因為我們有就業保險,大概可以排除 10%。真正適用的人有沒有人使用?2009 年符合資格,但沒申請的人將近一半,10 年之後,符合資格但沒有申請的人降低了,但還是佔全部家長 3 成,這 3 成是我們希望可以努力的。

如果現在有 7 成的職業婦女都要蠟燭兩頭燒,生育和職業變成單選題,不論家長做什麼選擇,對台灣的勞動市場都是不利的;如果媽媽退出,台灣競爭力直接折損的是現在這群優質的女性勞動力,如果爸媽放棄生育,台灣社會損失的是未來的勞動力,世界各國都要面臨這樣的單選題。

世界各國也曾經和台灣一樣面臨家長工作蠟燭兩頭燒的處境,但各國開始改革育嬰假,讓育嬰假符合勞動者的處境達到高生育率高就業率,而台灣呢?

窮忙的社會,育嬰假要讓勞動者「用得到」!

我們需要迎頭趕上!

我想在這裡邀請大家,我們一定要感謝在這個窮忙社會當中,願意提供精力生兒育女的年輕人,台灣作為一個生活共同體,我們曾經對世界展現了一個好的防疫經驗,現在應該要對這群人年輕人傳遞清楚訊息:

台灣作為一個集體社會,願意用時間權利和稅金,為這一群年輕人爭取一點家庭時間,為台灣的社會養育好的接班人,希望這個社會不要再讓這群年輕人孤獨地自己在養家活口、就業成就、生兒育女之間痛苦掙扎,這是台灣這個集體社會能為這群年輕人建立美好的國家。

推薦閱讀

【名副其實的厭世代】青年勞工平均存款不到 14 萬, 6 成以上有負債

高房價一步步「壓垮」台灣競爭力!分析:為何有「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也救不了生育率

【買房、養老跟你無緣】半數國人年薪不到 50 萬,青年更慘!

(本文經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