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汽車、飛機有安全帶,但火車、高鐵沒有?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為什麼汽車、飛機有安全帶,但火車、高鐵沒有?

【TO 編輯部導讀】
在台灣,要移動到不同縣市、離島有很多交通方式,包含自駕、客運、計程車、火車、高鐵,甚至是飛機。不過,在搭乘時,你是否曾經發現有的交通工具有設置安全帶,有的卻沒有呢?這背後有不同的安全考量,其他國家也是這麼做,下文帶你一一了解。

2021 年 4 月 2 日,太魯閣號因掉落鐵道的工程車出軌,造成 50 人死亡,是台鐵半世紀以來傷亡最嚴重的火車事故。這起事故,也讓「火車是否要設置安全帶?」的議題再次浮上檯面。

不同於汽車與飛機,不管是時速約 100 公里的火車,還是時速高達 300 公里的高鐵,它們都沒有安全帶。而且不只是台灣,其他國家的火車、高鐵也都沒安全帶。鐵軌製造商 AGICO GROUP 曾發布一篇報告,指出火車、高鐵不設置安全帶的 3 大原因。

原因一:火車、高鐵的穩定性夠

火車對穩定性的控制極為嚴格。火車被限制在兩條軌道當中,不太會橫向震動;此外,火車加減速也受到嚴格控制,因此縱向移動可以保持平穩。一般情況下,乘客可以在車廂內自由走動,不需要固定在座位上。高鐵的穩定性又比火車高,乘客可以直接在餐盤上放餐點與飲料,不用擔心灑落。

原因二:乘客不習慣繫安全帶,也難以要求

另外,很難要求乘客搭火車繫安全帶。人們習慣在車廂內自由活動,很少人願意繫安全帶。芬蘭曾在 1999 年做實驗,他們在高鐵的 3 節車廂安裝 271 條安全帶。首先,他們在沒有安全帶的車廂進行調查,發現只有 26% 的乘客願意繫安全帶,但在有安全帶的車廂裡,只有 1.1% 的乘客真的繫安全帶。

原因三:安全帶會傷害乘客頸椎,並限制逃生

但最重要的是,火車發生事故時,安全帶給乘客的傷害遠大於保護。根據歐洲鐵路安全標準委員會的調查,列車發生事故時,安全帶會限制乘客的移動,難以避難,導致他們受到車廂結構坍塌、火災與濃煙的傷害。

研究表示,改進座椅設計比安全帶更能提升事故時的乘客安全係數。目前世界上的火車、高鐵座椅大多採用「防撞座椅」,乘客的頭部或膝蓋撞擊椅背時,它能塌陷變形並吸收衝擊力,降低乘客的傷害。

根據英國運輸研究實驗室的測試,不論是飛機的兩點式安全帶,或者是汽車的三點式安全帶,都不能達到預期的安全效果。因為在碰撞時,兩點式安全帶會固定乘客的腰部與臀部,形成一個轉軸,頭部會由上而下撞擊前面椅背,力道足以讓頸部斷裂。三點式安全帶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但它也無法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

歐洲鐵路部門分析 6 種縱向碰撞,發現安全帶的確能避免乘客甩出車外,但火車體積龐大,基本上就算沒安全帶,被甩出去的機率也不大。分析結果顯示,有 11 人因為安全帶而活命,但有 88 個人被固定住,因而失去逃生的機會。從數字來看,安全帶弊大於利。

飛機設置安全帶的目的:防止亂流造成的碰撞傷害

既然安全帶有問題,那為何飛機、汽車還要用?

在飛機上,安全帶的主要功能是防止亂流的碰撞傷害。飛機在空中飛行,除了前後、左右,還多了上下移動的狀況,保持穩定的難度較高,遇上劇烈的亂流,乘客還可能被拋到艙頂上。安全帶可以將乘客固定,避免亂流造成的碰撞傷害。

另外,飛機跟火車一樣都用防撞座椅,能夠降低乘客碰撞的傷害。

掌握 AI 趨勢 & 活動資訊一點都不難!訂閱電子報,每週四一起《AI TOgether》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汽車設置安全帶的目的:防止二次碰撞傷害

至於汽車的安全帶,主要是為了防止二次碰撞。火車車廂較寬敞、單純,但汽車內部狹窄,還有方向盤等物件,若汽車劇烈碰撞,慣性會讓乘客向前衝,碰撞方向盤、擋風玻璃,甚至拋出車外,造成重大傷害。因此,安全帶可以將乘客綁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傷害。

此外,安全帶也能吸收乘客的動能,降低對其他乘客的傷害。根據東京大學的研究,後座乘客繫安全帶,能避免撞擊前面的乘客,降低前座乘客 80% 的死亡率。

交通工具不同,意外的樣態與傷害也會不同,安全措施就必須調整。安全帶會傷害乘客頸椎,並限制乘客逃生,不是最理想的防護措施。相較於汽車,火車內部空間大,物件也單純,比較不會有二次碰撞的傷害;相較於飛機,火車也不會有亂流的問題,因此沒有設置安全帶的必要性,防撞座椅就能保障乘客的安全,這也就是火車沒有安全帶的原因。

推薦閱讀:

【支援 Gogoro 換電的電動車來了】MIH 首款代表作 Project X 東京亮相,有哪些細節?

【開除員工的 SOP】員工就是不進辦公室!亞馬遜決定把「開除話術」傳授給經理立即開鍘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AGICO GROUP》。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CC Licensed

(責任編輯:廖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