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我們開始走到戶外,享受大自然的懷抱、開啟與萬物的連結;但你是否想過:為什麼要走進山林?

八通關古道貫穿台灣中部,從南投橫跨到花蓮,歷經日治時期的淬煉,在 1987 年經內政部公告,核定為「一級古蹟」;而途中「沒有文資身份」的山中古蹟,更是不可多得歷史資產。

在自然與人文因素相互交織下,八通關古道不僅是台灣的熱門步道,更是一本天然的教科書。但是現在遇到登山客激增、山難增加,這條特有價值的古道該如何管理與保存?

從小開始爬山,如今已攀登 97 座台灣百岳的山岳職人——雪羊,除了透過親身經歷與大眾分享山林之美,也不斷衝撞體制,希望更多人可以認識台灣山林。而在接受《報橘 BuzzOrange》專訪時,雪羊更是不諱言地點出台灣山難與觀光之間的盲點,希望透過正視問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台灣山岳攝影師雪羊日前接受《報橘 BuzzOrange》專訪,談起八通關古道時,他直言那就是 「資深山友的樂園」!圖片來源:《BO》編輯攝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資深山友的樂園!山岳攝影師:很少初階山友會有勇氣去挑戰八通關

「我會把八通關形容成『資深山友樂園』,是因為它的距離很長!」—— 臉書粉專擁有 8 萬多粉絲的山岳攝影師雪羊說,就算是山友,剛開始爬山時,也很少人會有勇氣去挑戰這個路線。雪羊進一步解釋,光是第一天要從東埔到觀高就 14.6 km 了,而且要爬升 1000+ 公尺。

當我問起 14.6 km有多遠時,雪羊笑者說:「玉山單程也才 10 公里,所以八通關的第一關就已經刷掉不知道多少沒有爬過山的鄉民了。」

回想起攀登八通關的記憶,雪羊表示:「我去年在走八通關時,整趟行程都沒有上山頭。」八通關因屬於日本古道,因此有著「路很大條」的優點,不會全線沿著稜線發展,直上直下的;因此在訪談過程中,雪羊也提到,八通關古道其實超級適合發展山岳觀光的,除了本身路線超長,可以避免人群聚集,發展這樣的歷史路線也不會對自然環境產生太大的破壞,因為它本來就是「被開發過的地方」,所以相對起來沒有那麼原始。

八通關古道上能遇見不少沒有文資身份的古蹟,圖為太魯那斯駐在所。圖片來源:雪羊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此外,在八通關的沿途更有多達 56 座的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雪羊日前在粉專貼文中提到,太魯那斯駐在所是台灣僅存的二棟八通關駐在所主建物之一;今年將是它隻身屹立在山中近 80 年的日子,2023 則是它的落成 100 週年。

「如果沒有人關心這件事情,那它們就是會默默地消失。」面對這些沒有文資身份的山中古蹟,雪羊不諱言地說,這些山裡面的建築與龍山寺比起來,真的是少了許多建築修復的價值,但在山裡的歷史意義是實質上存在的。

雪羊提到,太魯那斯其實是一個舊部落,過去因遷村而搬到花蓮,因此如果能找回太魯那斯社的族人,讓他們來詮釋過去的這段故事,那是一個很深度的在地行程。

不過,當我問起:觀光與文化保存產生衝突時,要怎麼達到平衡?雪羊笑著回答我,那要先定義何謂「破壞」,因為這些被留下的東西,若一直沒有人進去,遲早也是會爛光。不過,想要發展觀光一定會碰上的難題是:硬體建設的設立。

「以政府過去偷懶的心態來看,他們多喜歡的是取代;而這對古蹟本身無疑是種重大破壞,比放在那邊爛還要傷。」雪羊說,在發展有關「歷史」的建設時,我們必需選擇復舊這條路,才能走得長遠,走得踏實;而不是直接蓋一條「長得像」森林步道的東西,這樣是沒有味道的。

在發展硬體建設時,有取代跟復舊兩個選項;選擇復舊這條路,才能走得長遠,走得踏實。

說著說著,雪羊惋惜地說:日本人過去花 2 年的時間(1919-1921),就可以把整條古道從無到有,現在政府其實只需要把坍塌的地方清乾淨,修好就好;儘管有些路段真的很破碎,但那又怎麼樣?破碎地形就用相應的工法來修築就好。雪羊強調:「修路的確很困難,但絕對沒有當年開路的時候困難,而且現在的科技又比當年進步了許多。」

寬大好走的八通關古道。圖片來源:雪羊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另外,雪羊還點出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八通關的大分區域是目前台灣黑熊的生活區域。

台灣黑熊過去因為在低海拔的生活區域是被嚴重破壞,後來因為當時日本政府把大分區域布農族部落遷走了,所以在遷村後的這 80 年來,台灣黑熊把這裡當自己的家;但若現在要發展觀光,台灣黑熊要去哪裡?如果人群開始增加,那人熊衝突就會增加。

事實上,八通關除了生態問題要面對外,在國旅爆發的此時,山難數量更是直線上升。

「你要先認識自己,才能去認識山」

據《自由時報》報導,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日前出席全國登山研討會時表示,今年 1 至 6 月,登山人數增加 57 %,成長近 6 成,但人一多也帶來負面問題,像山難就較去年同期增加 45%,裁罰數也提升逾 40%。面對山難議題,雪羊提到了這麼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這世界沒有太難的路線,只有路線適不適合自己。」

雪羊進一步說明:「你要先認識自己,才能去認識山。」先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裡,才不會在山上做出超越自己極限的事情。一天可以走多遠,可以背多重,可以承受多少的不舒適,面對地形、斷崖時,你有多少把握的安全地通過它。

簡單來說一句就是:「你先去爬家裡附近的郊山」,當把它爬熟了時,體能有了、面對地形(上、下坡)的能力也有了,接者再來準備正確的裝備,那麼進入深山、百岳時,就不會不知所措。雪羊強調,登山新手不是沒資格登山,而是要更加小心、謹慎,因為山跟一般旅遊不一樣的點,一旦出事情,醫療、救援站都是非常遠的。

除了登山者的自覺外,雪羊更是展現他一貫的風格,向政府喊話:「只要我們不成立一個專責的山難搜救組織,總有一天消防會被壓垮。」從一位有經驗的登山者角度出發,雪羊認為觀光旅遊就要有觀光旅遊的樣子,政府不應該在推觀光時,還要大眾很「克難」。

像是阿里山眠月線、水漾森林、加羅湖、玉山等,這些路線基本上都是「有一點體能」的大眾可以去的觀光路線,因此在沒有總量管制的狀況下,當然會在這一波國旅熱潮中,被擠翻天了!

無痕山林沒那麼難!雪羊:台灣社會有種氛圍是,在山上丟垃圾者是王 X 蛋

「我們已經成功地營造一種氛圍,就是在山上丟垃圾的人是『王八蛋』!」雪羊談起自身的登山經驗時說,現在在山上還是看到亂丟垃圾的人,但至少他會比較偷偷摸摸,不像過去是光明正大的丟,這是我真實看見台灣登山文化的改變。

無痕山林的概念能不能完整的被實踐,那是要看登山者個人,至於垃圾不落地的行為,在都市你我都做得到,只是在山林間,我們要的力度要再更加強而已。

雪羊說,其實不論我們怎麼推廣無痕山林,還是會看見被亂丟的垃圾,因為王八蛋就是這麼的多,而且在任何國家都是,像是在日本、美國。人多的地方怎麼辦?政府應要制定承載量,而不是讓民眾一味地去塞爆,然後把營地越擴越大,變成夜市、摩肩接踵。此外,政府一定要請人去維護這個步道的整潔跟硬體建設。

LNT(Leave No Trace,無痕山林)是登山者的自覺,而步道管理則是政府公權力的展現,因此雪羊說如果這是一條觀光步道,他是支持收費的,這樣才是一個合理且永續的山岳文化。

當我問雪羊怎麼看「自己的垃圾自己帶」時,雪羊表示:「我們已經成功地營造一種氛圍,就是在山上丟垃圾的人是『王八蛋』」。圖片來源:《BO》編輯攝影,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找出真正屬於台灣的價值!台灣山脈給他最大的回饋是:生命力

走訪過日本、尼泊爾等登山活動盛行國家的雪羊,對於台灣山林的原始風貌有很大的感觸。雪羊說,台灣真的要拿出在國際上有份量、有價值,會閃閃發亮的步道,就是那些日本人留下的古道。他們有歷史、腹地、環境、生態,沒有小黑蚊!有這麼棒的條件,我們為什麼不發展?

此外,這些古道修好後,傳統領域的問題也能獲得解決,因為原住民想要尋根就不用再翻山越嶺。原住民回到這塊土地後,不僅可以發展各自的文化,並且傳承下去,而將土地歸還給他們管理更是理所當然,畢竟這些都是過去他們被日本政府強迫遷移的。

「我們承接了殖民時代的血淚,在這個轉型正義的年代,我們為什麼不讓他們回去?」把日本古道重新打通,是台灣發展山岳觀光最終極的手段!但是!!!那個金額是用百億在算的,因此一切還是要回到政府部會的考量。

「如果我們在爬山的時候,只執著於大山大水大景,那坦白說國外比較漂亮。」談起台灣山脈的特色,雪羊給出了三個字:「生命力」。

雪羊進一步說明:「國外不是沒有動、植物,而是種類跟變化不可能像台灣這麼大;因為我們去國外的知名步道,溫帶國家的森林不可能像台灣熱帶國家的這麼豐富、生物多樣性如此的高。」你可以隨便在一個角落,找到你不認識的真菌,或是小草小花。我們有很多蘭花可以看,有很多奇怪的東西可以找,還有很多大樹(巨木),都是我們很珍貴的寶藏。因此,我們必須在自己的土地上,找出專屬於台灣的價值,這樣就會活得很有價值。

走在炎熱的都市街頭,呼吸著參雜汗水與廢氣的空氣,這一刻,多麼希望有道任意門,能夠開啟一道通往「心」世界的路⋯⋯

推薦閱讀

【報橘專訪】侏羅紀時期的蕨類就在台灣!一窺讓日本人驚嘆的美麗生態:淡蘭古道

【消失百年後在台灣現蹤】你不知道的台灣高山故事!來看讓蘇格蘭老爹瘋狂的植物是什麼?

【真正的「東方之珠」是台灣】地表上難得一見的高山島!台灣的高寒植物讓英國探險家驚呼連連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panhau527,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