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光榮城市(書+2018 全新柯語錄)》】

自今年四月起,台灣的老年人口突破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政府正著手於建立長照系統,讓未來更多的老人能夠有尊嚴地度過後半生,而不是發完敬老金就說掰掰。柯文哲對於發展老人照護系統也有他的一套規劃。(責任編輯:周政毅)

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文/柯文哲

從台北市做起,建立一套符合台灣老人需求的照顧系統,讓老人家們能活得長久、更要活得健康快樂!

爭議最大的政策:取消重陽敬老金

取消重陽敬老金,是我擔任市長三年當中,爭議最大的政策,幾乎所有老人都不諒解我。問題是,我們這個國家,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大家都知道,可是對的事情,卻沒有人敢做。

當你去問那些社會學教授,重陽敬老金該不該發?絕對沒有一位學術界人士敢站起來,高喊「應該發」,但也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站起來說「不應該發」。

《BO編按》: 另外,台北市並沒有全面取消發放,其實是「取消非中低收入戶的高齡市民的重陽敬老金」。

取消重陽敬老金,發展老人照護系統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這本書雖然厚厚一本,內容用一句話就可以講完:「用錢賺錢,比用勞力賺錢快」──於是,這個世界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政府有兩個辦法可以來處理,一是所得稅累進制,收入越多,稅應當繳納越多;其二則是社會福利要照顧弱勢,而不是齊頭式平等。

用「沒差別地發重陽敬老金」的方式來討好選民,最大的後遺症是:各縣市競相加碼,台北市先從1000元升級到1500元,有些財政狀況比台北市還要差的縣市,竟發2000元、3000元,舉債敬老。

其實「重陽敬老金」根本違反所有社會福利偏向弱勢的原理,不管有錢沒錢,所有的長輩領個1500元好過重陽節,重陽敬老金在台灣已發放多年,每一位老人都認為那是他的錢,當我傻傻地取消,產生的「剝奪感」對台北市的長者格外深刻,支持度自然下滑

一開始,其他縣市首長要我先試試看停止發放重陽敬老金,但大家眼見會傷及支持度,再也沒有人敢跟進。可是,估計台灣重陽敬老金大概每年要花60億元,10年是600億元,如果每個縣市都用這個錢從長計議、整體規劃,完整的老人照護系統可以建立。但現在大家寧可發現金討好長者,也不願做長期的老人照護系統建設

每年七億元,實驗長者照顧政策

再過五、六年,全台灣大於65歲人口會超過20%,面對快速老化的社會,台灣準備好了嗎?有人說,行政院已經在2016年9月29日通過「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長照2.0),我想引用孟子一句話:「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意思是:只有仁心是不足以治理國家,只有公佈法律也無法推行仁政。

在台北市,65歲以上人口高達16%,再過四、五年,戰後嬰兒潮年紀漸長,加上少子化,65歲以上年長者佔比將超過20%,今天在立法院通過「長照2.0」,老人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當然沒有這回事。

台北市雖不發放重陽敬老金,我們每年花費7億元開始建立長者照顧系統:首先,要活就要動,我們發給65歲以上長者每月480元額度的敬老卡,搭公車、坐捷運、乘貓纜、騎YouBike、計程車、雙層巴士都可以用,還有台北市政府管理的動物園、兒童樂園、各種市營場館也開放使用敬老卡,鼓勵老人走出家門。

很多老人家在家裡,一開始是看電視,看到最後睡著了,被電視看。與其讓老人在家發呆,應該讓他們走出來。台北市有超過300個老人共餐據點,包括宮廟、教會,以及其他社會福利組織,長者只要加入共餐,北市府一人一餐補助40元。為什麼不全額補助?很簡單,因為吃免錢的,就容易浪費,當自己負擔一部份,則會珍惜食物。(當然也有熱血里長會想辦法募款。)

共餐,只是起頭,飯前飯後要做什麼才是重點。我到各共餐據點查訪,有的據點讓老人先唱卡拉OK、再打麻將訓練腦力;最近衛生局則打造行動醫療車,開到老人共餐據點做癌症篩檢、衛教宣導,順便注射流感疫苗,也會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降低長者因為罹患肺炎引發的致死率。(註:目前台灣十大死因前三位:一、癌症;二、心臟病;三、肺炎。)

所有醫療措施中,打疫苗最是便宜,也最符合成本效益。所以台北市在2017年有兩個補助接種疫苗的政策,一是補助嬰兒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另一則是補助長者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目前衛福部疾管署有針對台灣75歲以上長者,提供肺炎鏈球菌疫苗免費施打,為降低台北市民罹患肺炎風險,台北市政府在2017年10月1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免費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

當這些老人被組織起來,哪天有人沒來吃飯,就會有「老朋友」去探望他,我們希望,並不是由政府來照顧老人,而是當老人變成團體的時候,彼此互助、互愛。共餐機制慢慢穩定後,我們會繼續擴張,希望做到「里里有據點」。

投入老人居家醫療

制度是需要做實驗的,除了衛生局有行動醫療車,資訊局已有3C數位教學車,體育局有教體適能健康操,社區大學有教語文,各個共餐據點測試不同的方法,去做實驗,看實驗的效果如何。值得一提的還有「老人居家安全」,我在世大運前的跌倒事件中,我自嘲「跌倒再爬起來就好了」。

但從醫師的專業角度,老人家如果真的跌倒,那就慘了。雖不會馬上致死,但先是行動不便、長期臥床,之後衍伸出肺炎、褥瘡等疾病,尤其是骨質疏鬆的老人家,跌倒可說是重要的致死原因。

跌倒既然是老人重要的死因,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與伊甸基金會合作,推出「台北扶老.軟硬兼施」方案,只要是設籍且實際居住台北市的中低收入戶及一般戶(最近一年綜合所得稅率5%以下)長輩,我們就會協助評估居家安全,期待透過「修屋補八萬」讓「老人保平安」。其實如果家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即使不符資格申請補助,也可找來自費處理,讓老人在家裡可以更安全地生活。

我以前在台大醫院服務時,發現容易跌倒的長輩,床應該要靠牆,只能讓他在特定一邊下床;而中風的年長者,廁所要加裝扶手時,左半身癱瘓或右半身癱瘓,扶手設置的位置也不一樣,這些都涉及專業,在扶老秘書協助下,結合職能治療師評估居家環境,施作過程陪同長輩監工、驗收。

也有很多失能長者因為行動不便,住在老舊公寓當中,成為都市中另類的醫療偏遠地區;這些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而言,就像是「老人監獄」。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加速都更之外,我們也運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資源,投入「居家醫療」的服務。

「公家醫院如果不做,就沒有人願意做」,這是我們推動居家醫療的初衷,所以我們讓聯合醫院轉型為社區醫院,主動前進社區、走入病人的家裡,提供走動式服務,讓這些因為失能無法求診的高齡病患,也能夠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面對台灣的人口老化,如何照顧這些失能失智的老人,必須想出新的產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一味仰賴外勞來照顧長者,並非長久之計。

建立整套老人社會福利系統

長照需要專業人才,社會局把以往採鐘點制、時薪制的居家服務員,改為「月薪制」,讓人才流動率可以降低,穩定的人力才能有效推行長照計畫──現階段,台灣有超過20萬照顧失智、失能長者的外籍移工,倘若用10萬名本國勞工,可以肩負起這樣的工作,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馬上提高,因為錢留在台灣用而不會匯出。

我們可以思考的是:難道非得要用一位外傭照顧一個老人?不能以一群本地的長照服務員,照顧一群台灣老人?

目前台北市65歲以上長者超過40萬人,有長照需求者逾5萬人,包括北投老人日間照顧服務中心等日照中心,台北市共有18家,我們期許,2021年能翻倍成長到36家──從簡單的共餐據點,到日間照顧中心,到可以照顧三管(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老人的社區醫院,台北市正在建立整套的老人社會福利系統。

當台灣成為「雙老社會」,房子老、人也老,從硬體到軟體,我們需要完整且有效的老人福利保護網,不該是一年只在重陽節當日發1500元給他,從此說掰掰,而是天天都該照顧老人

希望未來兩到三年內,從台北市做起,能建立一套符合台灣老人需求的照顧系統,讓老人不只活得長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這就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目標。

推薦閱讀

台北最新公宅只租不賣!不再顧人怨,而是提升當地房價同時兼顧生活品質
台灣填鴨教育製造太多考試機器,關於長大後的生活孩子一無所知
柯文哲募資 12 小時「才」3 千萬?對比過往數據揭露柯文哲可怕之處!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光榮城市(書+2018 全新柯語錄)》,由三采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柯文哲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