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工業局長呂正華】口罩國家隊一戰成名,進入後疫情時代台灣製造業該怎麼走?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專訪工業局長呂正華】口罩國家隊一戰成名,進入後疫情時代台灣製造業該怎麼走?

台灣口罩隊成軍,在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眼中並不意外:「台灣製造業底蘊夠深」。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汪忠信。

今年一開年,COVID-19 就對人類社會揮出一記重拳,2020 年中足足有半年,各國政府都在抗疫,民眾生活機能和商業行為都被降到最低活動限度。

台灣由於地理環境接近與兩岸交流頻繁,在疫情爆發初期,曾被國際社會視為將是受害最深的國家;不過政府快速反應與社會民眾高程度的配合下,台灣不僅被英國智庫「Deep Knowledge Group」評為最安全的國家之一,短期成軍的口罩國家隊更是一戰成名,除了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衝高產能,消除國內的口罩恐慌外,還創造出「口罩外交」,但在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眼中這一切並非意外,「台灣的製造業底蘊本來就夠深,口罩國家隊只是把這股能量集結而已。」

疫情剛緩和,呂正華剛剛從每天和前經濟部長沈榮津一起從每日的生產線監督工作中休息,接受《科技報橘TechOrange》專訪,談口罩國家隊的組合過程,他花更多時間談的,是台灣製造業數位轉型的下一步。

採訪/張育寧  整理/王明德

產業外移 MIT 產能只有 188 萬片,國家隊籌組勢在必行

這次疫情的新聞爆發點,是在武漢宣布封城的 1 月 23 日,不過早在 2019 年十月間,中國疫情逐漸擴散時,相關新聞就已陸續傳出,台灣政府也密切觀察中,因此武漢決定封城的隔天雖是除夕,行政院還是立即做出決策,口罩全面禁止出口,行動派的經濟部長沈榮津則是跟呂正華當天一起開會,盤點國內的口罩存量,並拜託口罩製造業者在過年期間召回員工,開工生產。

從大年初二開始,國內口罩產線陸續啟動,不過呂正華表示,由於口罩是成熟產業,廠商大量外移,留在台灣的日產能只有 188 萬片,遠遠不夠全台灣 2,300 萬人用因此行政院除了要求產能全開之外,擴產勢在必行,於是籌組國家隊的行動就此展開。

四大要素到位,口罩國家隊展示台灣製造供應鏈強大火力

民間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呂正華說:「靠著台灣工具機廠商的大量人力,完成第一步的 60 部機台。」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汪忠信。

呂正華指出,工廠要順利開出產能,人、機、料、法四大要素都必須到位,工業局在過年疫情傳出、行政院下令口罩成為戰略性物資之後,就先從這幾個面向著手。擴充產線的第一要務是組建新機台,「所幸台灣機械業的供應鏈完整,要找到完整的零件組裝機台並不難。」不過即便有完整供應鏈,要在短時間內組完大量機台,並且順利上線生產,仍然是艱鉅任務,民間供應鏈的能量在這個時候扮演關鍵角色,「因為工具機業者主動表示願意無償協助,之後就靠著台灣工具機廠商的大量人力,完成第一步的 60 部機台。」

機器上線後的下一個問題人與料。機台雖然仍然可以自動化生產,不過還是需要人員從事相關工作。對此國防部調派 700 名國軍,負責產線上的簡單換料、口罩包裝等工作。至於材料部份,疫情方熾之際,醫護等級口罩中的關鍵材料熔噴布,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從 1 公斤 300 元新台幣暴漲到 2,000 元,為了確保生產無虞,政府全面管控材料,按各廠商的產能供應,同時也勸說國內不織布大廠以原有價格優先供應台灣,確保各產線不致因缺料停工。

至於在「法」的部分,呂正華解釋,口罩管制是政府的管控機制;然而,即便是國難前,政府也不會願意引用傳染病防治條例,強制徵收民間的口罩產線,「而是透過協商機制,讓廠商在為國家效力時,仍能保有正常盈餘」工業局的做法是先由政府採購設備,並交由口罩廠商生產。廠商先為政府無償生產與機台同值的120萬片口罩後,之後再繼續為政府生產 380 萬片收費的口罩,廠商即可擁有機台。

「讓政府在滿足民間口罩需求後退出市場機制,同時也提升廠商為政府服務的意願,」呂正華解釋,透過在政府跟民間的積極配合下,台灣疫情趨緩,口罩存量來到安全水位,民間搶購狀況不再,政府也逐漸放鬆口罩管制,除了留下 800 萬片外,剩下的產能已允許外銷,「口罩國家隊」成為台灣人這半年來的驕傲。呂正華表示,這支在倉促成軍仍能具有強大即戰力的隊伍,展現的是台灣長年累積的製造業實力。在幾個月前美國感染人數暴增時,這股技術能量也輸出至國外。他透露美國汽車大廠之前就跟台灣訂了 10 部口罩機台,這顯示即便是擁有高端製造能力的工業大國,也無法在短時間内匯集各方技術,組成技術已臻成熟的口罩生產設備「由此就可以有看出台灣製造業的技術能量有多強。」

下一步推動數位轉型,讓台灣的獅子長出翅膀

呂正華強調,防疫期間,國家力量不得不介入市場,但政府退場後,廠商們就必須靠著自己的能力做出市場差異化。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汪忠信。

這兩個月以來,國內疫情緩和,零確診已不再是新聞,台灣正式進入後疫情時代,政府也開始調整政策,從之前的紓困轉化為振興階段。當經濟活動回歸正軌,口罩國家隊成員各自歸建原本產業後,這次的抗疫經驗為台灣產業留下什麼?呂正華認為品質永遠是台灣製造業必須嚴正面對的課題。

他以口罩為例,在防疫期間,國家力量不得不介入市場主控產能,在政府退場後,廠商們就必須靠著自己的能力做出市場差異化,他特別指出,這幾年產業再談數位化,但數位化的前提是讓產品有足夠品質與競爭對手抗衡,緊接著才能透過數位機制提升營運效率,進而產生優勢。「數位轉型就像是給獅子一對翅膀,但重點是你必須是頭獅子。」

為了讓台灣製造業者成為有翅膀的獅子,工業局這幾年持續強化兩大布局,一是推動數位轉型,透過 ICT 技術的力量,讓已有強大實力的台灣隱形冠軍,再次提升實力,順勢帶動旗下供應鏈廠商轉型,讓整個產業順勢升級。其次是強化台灣製造業的設計能力,呂正華指出,台灣學界已培養大量的設計人才,「這股設計力如果能夠融入產業,台灣產品的附加價值就可以往前跨一大步。」

在訪談最後,呂正華透露今年是工業局成立 50 週年,原本 2 月要辦的慶祝活動因為疫情取消。不過這次防疫國家隊所展現出的製造能量,或許比任何活動都更能凸顯工業局這半世紀以來的成績,至於疫情過後的工作,呂正華還是忙著規劃政策、四處跟企業主開會,即便因為成本考量,廠商不得不出走,「但我仍然希望企業把技術留在台灣,與工業局一起合作,讓台灣產業持續升級。」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延伸閱讀

讓 95% 病毒都繞道!台灣口罩良率大勝中國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 【台灣工具機拚出新奇蹟】40 天造 92 條新產線, 8 月起口罩隊成功經驗不藏私輸出國際
 【N95 口罩是台灣人發明的】工程師優化熔噴布技術,讓口罩用「靜電」過濾 95% 的細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