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張圖表看懂台灣旅遊產業:旅遊網站發展、消費者需求、如何創新一次搞懂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五張圖表看懂台灣旅遊產業:旅遊網站發展、消費者需求、如何創新一次搞懂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除了本文作者提到的各種旅遊網站的新創、發展、模式之外,現在 Facebook 的「社團力量」也不容小覷。日本自助旅行分享、詢問用的「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成員高達 40 萬人,而且目標明確、單一,根本就是個超級龐大的旅遊金礦啊 ……。(責任編輯:陳君毅)

文:旅遊研究所

台灣的旅遊網站算是蠻早期就開始發展了,經過十幾年來大概有一半左右已經陣亡了,有一部份是模式沒跟上時代,有一部份是老闆不再投資,還有的是外資不了解台灣消費者習慣模式而退場。

現在留存下來的大部份是傳統旅行社轉型、原生的 OTA (線上旅行社)、以及一些旅遊內容媒體,但這些似乎不太能夠滿足擁有網路科技的消費者,不過慶幸的是近幾年來旅遊新創發展迅速,年輕的一代不想被舊有的產業思維模式所框架住,紛紛打造了許多創新的旅遊模式,同時國外的旅遊網站也看準了華人世界的商機而進入了台灣市場,另一方面大陸的旅遊新創更有市場機會的一樣也在高速發展中。

為什麼會做這五張圖表呢?一來是看過大陸有整理過一張類似的圖,感覺台灣的部份應該也可以來匯整一下,讓大家更了解旅遊網站的發展及讓更多有興趣的人來一同參與,二來是想藉由社群的力量,讓新政府了解發展觀光旅遊產業有更多種的不同方式,及更重視旅遊新創的發展。

這五張圖表裡應該還是有些沒有放上去的,不過也差不多是大家所熟悉的旅遊網站,如果有遺漏的再請留言,之後我再補上,接下來就來說明一下各張圖表:

(一) 一張表看懂台灣旅遊網站的發展

這張表主要從 1997 年「玉山國際航空票務中心」上線開始記錄,接下來一直到 2004 年前不管是原生的 OTA、媒體旅遊網站還是外資的旅遊網站都紛紛的進入台灣市場,另外 2003 年初的 SARS 疫情讓傳統旅行社重新洗牌,把網路設備準備好的雄獅、易遊、燦星推上台灣前三大旅遊網站,也讓這段期間不敢出門的台灣人養成在網路上找旅遊資訊的習慣,但終究還是有些找不到獲利模式,還有不了解台灣消費習慣的外資旅遊網站而退出市場。

2005 年開啟了 Web2.0 時代,旅遊網站同樣也進入 Travel2.0 模式,例如背包客棧的 UGC 模式、中國時報旅行社推出「部落客旅行團」以及「旅遊經」改版推出台灣第一個旅遊部落格平台。大約從 2011 年開始,隨著自由行人數快速成長,傳統的旅遊網站已無法滿足個人旅遊的需求,這時旅遊新創就如雨後春筍的發展,同時也受到國外及大陸新的網路經濟模式及行動科技的影響,旅遊新創的變化也越來越多元化。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5 年成立的旅創團隊交流平台「RTM 泛旅遊」,讓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起在線上討論或線下聚會合作。

(二) 一張圖看懂台灣旅遊網站的分類

這張圖內主要標註以台灣人常用的旅遊網站,並且分成四大類型來呈現:


行程產品
這類包含了傳統旅行社、原生的 OTA(線上旅行社)、新型態的 In Bound 旅行社及目的地及活動網站,並以販售自家開發及包裝的產品為主。

搜尋比價
全球大量的機票、住宿,甚至於台灣主要旅行社的旅遊團,只要設定好需求條件後,都可以一鍵搜尋到你想要的旅遊產品。

旅遊工具
這個類型的旅遊網站是使用在規劃旅遊找資料時最常用到的,看到媒體介紹後再找網友或達人的體驗文章及參考玩法,有的人會進一步的使用行程規劃工具網站來安排自己的行程。

旅遊 P2P
最近兩三年興起的分享經濟模式像 Uber 及 Airbnb 也在台灣造成使用的風潮,除了交通及住宿外,連結在地達人的深度帶路也是有別於一般旅遊團導遊的玩法。

(三) 一張圖看懂台灣旅遊新創的模式

這張圖會以近幾年來的旅遊新創網站為主,大部份都跳脫了傳統旅遊規劃的框架,就是要因應越來越夯的自由行、客製化服務及碎片化的需求,我用兩岸比較常見的四種模式來說明:

產品模式
新創的旅行社不在以大眾化的組團方式操作,而是以深度、客製化及高品質來服務消費者,另外中小型的旅宿飯店業者也吹起了文創風,把在地的文化融入到住宿的體驗,再來就是旅遊碎片化的需求,消費者買了機+酒之後,也可以先出發前就先預訂好當地的體驗活動,讓自由行的行程安排更加豐富。

技術模式
這個模式通常需要有強大的 IT 技術能力,像整合旅遊產業的上游供應商之後再提供 API 來讓各 OTA 或旅遊網站串接,另一種則是用搜尋技術或一樣串接 API 把相關航空公司的機位、訂房網站的飯店,甚至於旅行社的旅遊團來集中比價。

工具模式
大家都在說「Content is King」?我說有價值的內容才是王道,因為大家不想再看官方網站或是一般新聞媒體的介紹,而轉向看專業達人的分享文,或是專業旅遊編輯匯整的策展好文,所以專精一個或幾個旅遊地區的內容網站通常會受到歡迎,而把旅遊景點串成旅遊行程的規劃工具不見得實用,但如果可以在當地使用手機結合地圖模式再加上導航,那對於旅行者就會很方便了。

社群模式
旅遊前看別人的分享及口碑是一定要的,雖然背包客棧已經上線 10 幾年了,不過在台灣仍是必看及討論互動的網站之一,另外把「空閒的資源」出租如共乘模式等的分享經濟也慢慢在台灣開始流行,再來就是只需要付適當的費用就可以找當地人帶你玩,不過這種以朋友帶玩的模式是否會誤觸當地導遊法令?是會有點灰色模糊地帶。

(四) 一張圖看懂台灣消費者如何使用旅遊網站

有的人會把旅遊分成行前、行中及行後三個階段,但我認為旅遊應該由五個循環所形成的:

引發旅遊意圖
從平常生活中有哪些媒體或事物引發你想出遊的想法?走在路上看到一個海邊渡假的廣告看版?搭車時聽到廣播?到書店隨手翻到?還是看到別人在Facebook上旅遊的照片?或是跟朋友聊到?

找尋旅遊資訊
接下來你會開始搜尋資料,我想 90% 以上的人一定先打開 Google 或是 Yahoo 搜尋,然後找到各種不同的旅遊網站再點入查尋、看網友攻略分享、口碑等,再來就會做旅遊行程的規劃。

尋價預訂購買
有時在找旅遊資訊及規劃的同時也會開始比價購買最適合的旅遊產品,而現代的人就一定是買最便宜的嗎?其實應該是買對於他最有價值的商品。

行中使用體驗
在旅遊途中手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可以用來找地圖,看一下先前規劃的行程,也可打車去預訂好的餐廳或是立即分享照片到社群網站,其實這個階段應該還有很多需求可以發展的,例如即時預訂或是咨詢服務,另外即時的語文翻譯也是很需要的。

行後整理分享
旅行回來後再把照片分享到各社群網站,或是寫 Blog 留下美好的回憶,對於旅遊產品服務不滿的人也會在各社群網站留下不好的口碑,而這些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評價將會影響別人在旅遊前規劃的決策。

(五) 一張圖看懂台灣消費者的旅遊需求

最後這張是我把台灣消費者可能的旅遊需求做一個分類,有些應用在線上已經有在做了,重要的是如果可以讓你有創意的新想法,那就功德無量啦!

客製需求
台灣的旅行業大者衡大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所以要做專精的分眾主題市場才有商機,C2B 的客製化可以再有更創新的模式,不只是只有產品方面,而是整個消費者體驗的購買流程及售後服務等。

便利需求
越方便越快上手的服務總是會得到使用者的青睞,如果有一個 APP 可以把邊走邊拍的照片結合地圖,並即時呈現出來與朋友分享的話那一定非常有趣,話說 Google 相簿好像已有類似的功能了, 而 Google 的翻譯最近也更新了直接用鏡頭就可以翻譯成你的語言,但更厲害的是 The Pilot 這個隨身翻譯耳機,未來全球就沒有語言隔閡了,另外行動支付越來越普及,旅遊相關產業的應用應該會蠻多的,還有分享經濟的浪潮下還有什麼可以出租的呢?

即時需求
這邊講的提醒推播不是一般亂槍打鳥的廣告訊息,而是依照你的會員資料及使用瀏覽習慣精準的推播給你,另外出遊前是否提醒是否買旅平險?提醒當地未來的天氣?機場報到時間?那個航廈?登機時間?登機門是否有更改?或是到當地 LBS 的商家優惠通知等等,有時候到當地因突發的狀況導致需求變更行程,這時就需求能夠即時的預訂,不過由於目的地旅遊及活動項目非常複雜,要做到比較完整的即時預訂商品不太容易,阿不然可不可以找到當地人詢問,或是乾脆請他帶你去玩?

情境需求
目的地旅遊及活動網站通常讓旅行者在規劃時可以先有在地的情境體驗,想要深度的旅遊就不能錯過,如果能再搭配 VR 預覽活動內容,那就更棒了,同樣的在訂房時如果有個 VR 裝置可以先讓你看到飯店設施及各種房間的樣子,你一定會更放心的下單,再來也是最夯的直播服務,運用穿戴式裝置可以與地球的另一端的朋友隨時互動,跟你一起 Shopping!

【Tech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你是否常在各類豐富的科技趨勢裡流連忘返?
你是否常被創業故事弄得熱血沸騰無法成眠?
我想你大概就是得了 TO 病,不加入不行了。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email protected]
記得標註你要「應徵 TO 社群編輯」,才不會跑錯棚哦!
>>  詳細職缺訊息

——

(本文經 旅遊研究所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五張圖表看懂台灣旅遊網站〉。圖片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世大運像病毒般爬入市民腦子裡,柯文哲狂行銷希望大家買票
只用 10 萬打造 6 億台幣旅遊王國:這間你從沒聽過的旅行社,是歐美旅客來台首選
全球旅遊業巨頭佈局盤點:旅行業、酒店業、航空業分別瞄準了哪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