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客观,详细的讲一讲巴以冲突的来龙去脉?

怎么说打就打了。
关注者
358
被浏览
1,434,386

120 个回答

这是巴勒斯坦青年运动整理的书单,粗略汉化如下:

作为巴勒斯坦人,我们是丰富而美丽的历史的承载者。我们的历史不是由犹太复国主义来定义的,而是由我们人民对犹太复国主义殖民化和帝国主义的坚定抵抗所定义的。73多年来,我们的人民一直面临犹太复国主义种族清洗,73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与之斗争。即使在1948年大灾难之前,巴勒斯坦人就一直起来反对英国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1936-9年阿拉伯起义就是例证。因此,我们的历史和斗争不能由受害者来定义。相反,即使在最残酷的殖民条件下,他们也以对解放的不懈坚持来定义。

今天也不例外。在巴勒斯坦自由崛起的时刻,我们必须强调,巴勒斯坦各地的民众起义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历史。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推荐的阅读清单通过民众抵抗的棱镜提供了巴勒斯坦的历史背景,人民抵抗仍然是我们争取土地、回归和解放的主要资源。我们包括关于流行抵抗的英语和阿拉伯语来源,包括政治历史、采访、回忆录、诗歌、电影和主要文件。通过民众抵抗,我们指的是巴勒斯坦人采取的所有形式的抵抗:经济抵抗、妇女组织、工会和劳工组织以及军事/武装抵抗。

作为巴勒斯坦青年运动的一个委员会人民大学,我们认为教育必须为斗争服务。我们的观点从巴勒斯坦人民大学那里找到了灵感和指导,殉难的Basel al-Araj是该大学的一部分。在我们与该项目的教育工作者Khaled Odeitallah会面时,他强调了教学策略的政治作用如何激发了大众大学的目标和愿景。他问:“知识生产必须发挥什么政治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寻求激励、参与和促进对我们斗争的历史和现状的积极参与。学习和斗争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为学术或职业主义追求学习和产生关于巴勒斯坦历史的知识;我们产生知识,为我们争取巴勒斯坦解放的政治斗争服务。

我们鼓励您使用此阅读清单,在殖民统治的客观事实之外,了解巴勒斯坦的历史。这是任何与巴勒斯坦解放有关的人的政治责任。通过参与我们的抵抗历史,我们可以加入充满知识和持续承诺的斗争,不是对我们的痛苦,而是对我们的集体力量。


此阅读列表分为以下部分:

  1. 介绍和档案材料
  2. 英国委任统治下的起义和叛乱:
  3. 1948-1993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4. 当代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5. 巴勒斯坦机构和政党
  6. 工人动员、劳工运动和经济抵抗
  7. 犹太复国主义监狱的抵抗
  8. 巴勒斯坦妇女在起义中的作用
  9. 回忆录和个人简介
  10. 历史小说、文学和诗歌
  11. 电影

此外,您可以在这里搜索任何书籍:巴勒斯坦图书图书馆

1.介绍和档案材料

2.英国授权下的起义和叛乱:

3.1948-1993年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本节按每个文本中涉及的事件和历史的时间顺序松散地组织。

4.当代巴勒斯坦抵抗运动

5.巴勒斯坦机构和政党

6.工人动员、劳动力流动和经济阻力

7.犹太复国主义监狱的抵抗

8.巴勒斯坦妇女在起义(INTIFADA)中的作用

9.回忆录和个人简介

10。历史小说、文学和诗歌

11.电影

巴勒斯坦的悲惨现状,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有责任。

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181 号决议。

中东为此爆发激烈冲突,以色列趁乱宣布建国。

一怒之下,阿拉伯人正式打响了战争。

没想到,美国的一个紧急举动,左右了战局。

巴勒斯坦也才缓过神:原来自己一开始,就被「阿拉伯兄弟」卖了。

Chapter 1

181 号决议的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委任统治的英国殖民当局应于 1948 年 8 月撤离,之后当地按照民族划分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两部分。

其中,「阿拉伯国」面积 11000 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 14000 多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城单独划出,为联合国全权托管国际区域。

「181 号决议」刚一公布,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表示强烈反对,而巴勒斯坦犹太群体则表示拥护该决议。

阿拉伯人认为:犹太人都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 2000 多年(其祖先希伯来人也是消灭了当地的迦南人土著建立的以色列王国),而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已经定居超过 1300 年。犹太人大屠杀是德国人犯下的,要建国也该去德国找块地,凭什么要抢阿拉伯人的土地。

而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人(以下统称「巴勒斯坦人」)则认为:犹太人(多为 19 世纪末的移民)合法购置的土地就那么点,「这 181 号协议居然让犹太人白白扩张了 8 倍以上的领地」,巴勒斯坦人聚居区却缩小一半以上,这是西方列强加自己的不平等条约。

更气人的是,巴勒斯坦国的领土还被分成 3 块互不相连的独立飞地,这完全不利于发展。

大批犹太复国主义恐怖分子开始对当地巴勒斯坦人进行无差别屠杀,导致大量巴勒斯坦人流亡,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民族对立骤然加剧,从 1947 年 11 月 30 日开始,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冲突正式拉开帷幕。

如此乱局导致 181 号决议根本无法实施,英国人在 1948 年 5 月 14 日宣布提前终止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

当天,犹太复国主义者就宣布以色列建国。

阿拉伯人愤怒了,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沙特等一众阿拉伯国家联军在以色列建国次日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双方战争正式打响。

当时阿拉伯联军无论是兵力还是重火力、装甲部队和空军都数倍于以色列,如果是单纯的硬碰硬,以色列注定亡国。

按理说,如果阿拉伯联军一鼓作气平推过去,新生的以色列注定亡国,毕竟当时的美国鞭长莫及。

开战第三日,以军伤亡惨重,眼里要被赶下海之际,美国赶紧在安理会提交了「阿、以双方临时停火」的议案,联合国五常(当时中国的席位被中国台湾当局窃据)竟全部通过决议。

慑于压力,阿拉伯军队被迫同意暂时停火四周,让以色列从灭亡的边缘缓过劲来,这唯一一次消灭以色列的机会就此丧失。

要知道,阿拉伯联军虽然武器严重依赖英国、苏联,但哪怕他们能够顶着威胁硬气一把也有很大胜算!

毕竟,阿拉伯联军现有的武器弹药也足够攻灭以色列了。

可历史没有如果!

停火期间,以色列进行总动员,美国也紧急向以色列提供大量先进军火,于是从 1948 年 7 月 9 日开始,以色列撕毁协议开始第二阶段反攻,阿拉伯联军攻势被遏制,并开始不断丢失地盘。

以军不仅占领了 181 号决议规定的「犹太国」领土,还额外抢了 6700 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阿拉伯国」土地,占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 80%。

埃及手头的地盘只剩下一个加沙地带,外约旦勉强守住了旦河西岸地区和东耶路撒冷。

上述内容在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本里都有详解,在此不多做赘述,我要聊的是为什么「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果会是这样?

阿拉伯军队的失败不仅是以色列有一个「美国儿子」,更是因为他们各自心怀鬼胎!

他们表面上参战是为了「巴勒斯坦的解放」,实则只是为了多给自己抢点地盘。

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战后,埃及和外约旦并没有将自己战略的控制区移交给巴勒斯坦人,都以「维和」为借口赖着不走。

其中,埃及早就看上了加沙的战略地位,在军管了一段时间后,竟于 1959 年宣布将加沙并入埃及的版图。

当时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正大搞「泛阿拉伯主义」。

纳赛尔认为,所有说阿拉伯语地区都该统一在一个国家之下,巴勒斯坦地区搞什么独立建国,直接合并,岂不美哉?

无语的是,埃及当局竟然拒绝给加沙人授予埃及身份,连「二等公民」都不给,这点做得还不如以色列。

至于外约旦这边,他们同样打算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变成外约旦的一部分,主要原因是在历史上,现在的约旦王国和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曾经长期属于奥斯曼帝国,帝国瓦解后,英国占领该区域,以约旦河为界,将其分为巴勒斯坦和外约旦。

1950 年 4 月,刚和以色列停火的外约旦就宣布将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并入版图,国名也改为「约旦哈希姆王国」。

至此,埃及、外约旦完全把「解放巴勒斯坦」一事抛到九霄云外,满脑子只剩下「开疆拓土」。

亲兄弟也得明算账。

在埃及和约旦看来:自己出兵出钱,流血牺牲,获得一些土地补偿是「理所当然」,更何况,你巴勒斯坦「实力太弱,自己把握不住」,大家都是同文同种的阿拉伯「兄弟姐妹」,干脆和我「统一」得了。

巴勒斯坦到这时候才缓过神来:合着我一开始就被「阿拉伯兄弟」卖了。

哪有什么「阿拉伯国家联军」,就是一群「趁火打劫」的「塑料兄弟」罢了。

至于「阿拉伯同胞情谊」,可能是在人民之中是有的,但在政客心里,那就是「狗屁」。

到最后,巴勒斯坦人民成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唯一输家。

Chapter 2

1949 年,两个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名词分别出现在亚洲的中东和远东地区——「新中国」、「巴勒斯坦难民」。

但前者是驱逐了帝国主义列强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后者却是一个民族深重苦难的开始。

从 1948 年 5 月开始,大批因为战争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人如潮水般涌入约旦、黎巴嫩、埃及等国。

当时,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利用美、苏新兴超级大国与英法老牌殖民帝国间的矛盾,成功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夺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使他在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世界赢得了空前的威望,他所提出的「泛阿拉伯主义」也被视为对抗西方的利器。

只是,想将整个阿拉伯民族统一在一个国家旗帜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 0,阿拉伯民族大团结实际上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就像那些巴勒斯坦难民虽然和侨居国的当地人同属阿拉伯民族,同文同种。

但因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内部长期的分离和隔阂,已经无法让各个族群再归为一统,语言和文字的相通无法弥补宗教派别、意识形态、部落族长等方面的隔阂。

更关键的一点是,当时的埃及和约旦政府在「新辟领土」后,却不承认当地的巴勒斯坦居民为合法公民,这就等于人为制造了新的难民。

此外,「新的」巴勒斯坦难民在受教育和工作上一直有所限制,即便是出生在当地的第二代、第三代,依然很难获得公民身份,祖孙三代都是难民的标签!

低人一等的待遇令巴勒斯坦难民们明白:既然无法在异国土地上落地生根,那就只能靠枪杆子打回去!

很快,大批「抗以武装」纷纷诞生,这些组织军统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员多来自难民营。

一开始,这些巴解组织得到了所在国家的资金和武器援助,他们想着能利用巴解组织来换得政治筹码。

可没过多久,各国就发现支持巴解游击队就是给自己添堵!

原来,巴解组织动不动就喜欢搞越境偷袭,打几枪就退回庇护国境内,但同样不是善茬的以色列毫不犹豫会越境追击。

打了半天,作战经验不足,伤亡惨重的巴解不但没打死几个以军不说,还频频连累自己的庇护国一起挨打。

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不断积小仇为大恨,这导致双方的大规模冲突不可避免。

1964 年,埃及、叙利亚、约旦及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与利用约旦河问题上达成一致,以色列担心阿拉伯国家可能切断自己的水源,遂下了杀心。

等到 1967 年 5 月 23 日,因为阿、以双方的越境冲突不断,纳赛尔下令封闭以色列的出海口蒂朗海峡对以制裁,这令以色列恼羞成怒。

这时候,以军在美国帮助下,组建了一支实力强大的海陆空现代化部队,尤其是空军、装甲部队实力大大增强,同时还提供了多项技术支持。

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军队倾巢出动,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发动闪电偷袭。

短短 6 天的战争,阿拉伯联军兵败如山倒,战局几乎成为一边倒的屠杀。

阿军伤亡、被俘及失踪高达 6 万人,以色列仅仅阵亡不到千人。

埃及、约旦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新辟领土」几天内就全部丢失,更悲催的是,埃及和叙利亚连自家的房子都没保住,埃及西奈半岛和叙利亚戈兰高地被以色列占领。

至此,以色列不仅将包括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圣城及加沙地带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地区占领,还顺势抢走了埃及、叙利亚自家的固有领土西奈半岛及戈兰高地共计 6.5 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战略空间暴增 4 倍,但同时又进一步造成了 100 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涌入到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腹地。

这导致当地的治安逐渐恶化,当地居民和巴勒斯坦难民的矛盾冲突也在逐步加剧,而巴解组织则在不断扩大,甚至开始独立训练招募成员,运营自己内部的所谓「司法系统」,几乎成为国中之国,这在约旦尤为严重。

约旦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就彻底丧失了和以色列对抗的决心,并开始率先同以色列和谈,时任约旦国王的侯赛因·本·塔拉勒对于国内巴解组织和大量涌入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愈发不满。

侯赛因国王对于埃及纳赛尔那套「泛阿拉伯主义」始终嗤之以鼻,他认为约旦特殊的位置和弱小国力需要在地缘政治中找到平衡点,需要美国的财政支持。

因此,侯赛因国王主张约旦必须和以色列维持和平,但在政治层面则坚决和广大阿拉伯兄弟站在一起。

而丢失约旦河西岸与东耶路撒冷在侯赛因国王看来也不是「不可接受」,那本来就是自己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摘的几个桃子,「吃进去当然好,丢了也不会太难过」。

真正叫侯赛因国王气恼的,是约旦境内那些不知消停的巴解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