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客生活交織、融合 文化與觀光發展直擊 - 客家電視台

原客生活交織、融合 文化與觀光發展直擊

【 胡吰誌 林柏均 綜合 】 2023-09-11

政府明訂8月1日是「全國原住民族日」,這一天是我國紀念原住民族正名,自我認同的日子,大批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族,從古至今,和客家族群多所互動、接觸,交織出各式各樣的故事,客家新聞從今天起播出的「原客交織2.0」系列報導,除了帶您看各地的原客故事,更帶您直擊,無論是客庄還是原鄉部落,主打族群文化發展觀光所遇到的種種現象。

「請開箱。」

全世界首個以「客家」為主題的博覽會,今年8月到10月在臺灣盛大舉辦,吸引海內外遊客參展,截至8月底,統計超過370萬人次到訪。

客委會主委 楊長鎮(112.08.04):「這次的展覽,我們排除掉非常多過去老舊的印象,用比較新鮮,用比較科技化、現代化的表達的形式,我相信這是可以讓年輕一代,更可以接受的一個好的方式。」

特地安排和世客博展期重疊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雙展覽加乘效果,要大推客庄帶狀旅遊,甚至和旅遊業者合作,推出客庄主題遊程,呼應總統蔡英文強調,臺灣是「世界客家觀光首都」。

總統 蔡英文(112.08.18):「那這一連串的這個客家政策,就是希望能夠讓客家的這個文化,跟客家的傳統不會是散落的,而是它是一個集結在一定的脈絡之上,大家尋著這個脈絡就可以去,去欣賞、去享受我們客家的這個文化。」

公部門大推族群觀光,不限客家,精緻搶眼的傳統服飾,嘹亮歌聲和撼動人心的舞蹈,原住民族文化是臺灣這片土地自始擁有的瑰寶,也讓「走進部落」,成為公部門發展部落觀光,改善經濟問題的其中一條路。

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 李長斌:「我來這個地方,去體會客家或原住民的文化,不論是我來這邊的吃,甚至一些、採購一些紀念品,或是來這邊甚至要住一下,那個所謂帶來那個就是所謂遊客的錢,那個是最吸引人的。」

雖然大力發展部落觀光,有助於振興原鄉經濟,可是當傳統族群文化,只有短時間展現在遊客面前,遊客只有片面了解,產生既定印象,久而久之文化「商品化」,成為傳承族群文化的危機。

銘傳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 李長斌:「比如說我所知道的豐年祭,有時候跳個3天,甚至一個禮拜常有的,可是有時候我是觀光客,我不會在那邊待3天、一個禮拜,那怎麼辦,你給我搞個30分鐘吧,搞個1個鐘頭跳給我看吧,那某種程度來講那就是商品化,你要包裝給觀光客來使用,那就是負面的效益。」

全臺客家、原住民族、河洛,各自打出招牌吸引遊客,不過地方力求發展的同時,怎麼保存自身文化價值也是重大課題,民眾與旅遊業者,事前也都應先下足功夫,才不會讓族群觀光最後成為樣板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