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唐代李白诗作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作者寻访范居士的经历与感受,先写因无法排遣惆怅心绪而出城寻访范居士,途中迷路摔落苍耳丛中,后写在范居士家中受到热情的招待,以及纵酒欢歌的情景与感受。全诗叙事细节生动形象,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作者与范居士的深厚交情,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诗风。
作品名称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作    者
李白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1]

注释译文

播报
编辑

词句注释

⑴鲁城:指兖州治所瑕丘县,即今山东兖州。范居士:名不详。王琦疑即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的范十。苍耳:植物名,又名卷耳,其嫩苗可食,亦可供药用。《居易录》:鲁城北有范氏庄,即太白访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者。
⑵雁度:秋雁南飞之时。
⑶客心:李白初游兖州治城瑕丘,自夏至秋,寓留数月,时为一旅客,故云。客,作者自谓。
⑷浩漫:大水浩荡貌,形容愁思的深广。之:去,到。
⑸野人:隐居于山野之人。
⑹幽姿:幽雅之态。
⑺城壕:犹城池。
⑻陂(bēi):山坡。
⑼翠云裘:饰有青云图纹的皮衣。
⑽把臂:握住对方的手臂,亲热的表示。
⑾酒客:指作者自己。
⑿荐:进献。
⒀朝(zhāo)饥:指未吃早餐的饥饿。
⒁寒瓜:泛指秋瓜。
⒂猛虎词:即《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内容多述贫士不因环境艰险而改变其坚贞的节操。李白诗中易“行”为“词”,是为押韵。
⒃十日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昭王……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交,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欢。’”后人常谓“平原十日欢。”以喻朋友连日尽情欢聚。
⒄千载期:指友情永久不变。
⒅簸荡:摇荡。
⒆谑浪:戏谑放浪。
⒇高阳池:池名,原名习家池,在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凤凰山南麓,是东汉建武年间汉侍中、襄阳侯习郁效越国大夫范蠡养鱼所建。晋山简镇襄阳,唯酒是耽,常置酒池上,大醉而归,名其池为高阳池,盖取郦其食高阳酒徒之意。时有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此喻指范居士住址。 [2-3]

白话译文

大雁南飞,秋色无际,晴朗的高空,静静的周围。
面对此景我忽然心情惆怅,回顾茫茫,不知要去哪里。
忽然想起范居士,闲居田园的清幽身姿,
超逸豪放的意兴顿时勃发,匆匆赶路,马鞭急催。
来到城池时却迷了路,策马来到了荒芜的山坡。
不想误入苍耳丛里,被苍耳子沾满了皮衣。
进门后,居士忍俊不禁,握住我手臂问这一身苍耳为了谁。
我爱吃秋天的蔬菜水果,盘中摆上了甜甜的雪梨。
别的宴席我不会喜欢,这顿饭却要连早餐补齐。
环顾院落,酸枣垂挂院北,寒瓜爬满了东边的竹篱。
面对此景还要再喝四五杯,情不自禁地吟起《猛虎词》。
我和你欢饮十日美酒,再约一个千年的期会。
手舞足蹈都是潇洒韵致,戏谑笑浪与我辈偏偏相宜。
醉酒后上马离开城北,此情此景,山简的高阳池岂能及? [2]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此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当时李白在东鲁兖州。据杜甫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诗,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居士的可能还有杜甫。当时李白与杜甫继陈留聚会后重聚兖州。 [3-4]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整体赏析

此诗描写李白访友途中迷失道路,以及与友人相会后纵酒欢歌的情景,写得真切感人,充分体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浪漫主义特质。
全诗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写在日静无云的清秋里,诗人心情惆怅,正不知如何排遣时忽然想起兖州城北的范居士,于是兴起匆匆出城,却在城外荒坡里迷了路,摔落在苍耳丛中,一副狼狈相。后十六句为第二部分,写到了范家,范居士对诗人的热情招待,面对酒客最爱吃的秋蔬炒和大盘经霜刚收藏的梨子,诗人胃口大开,在欣赏了主人幽居的景色后又干了几杯酒,吟咏着陆机的《猛虎行》词,并与朋友相约在永恒的仙境再见。诗的最后还嘲笑晋代的山简在襄阳高阳池喝得烂醉的模样。
李白此次访范居士或许与杜甫同行,因杜甫有一首同样题材的诗《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而李白这首诗在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传神和语言的幽默上,明显胜于杜甫的同题材诗。生性豪放不羁的李白,以自身“客心”的状态焦急地在范居士的山庄里寻找着机会,同行的杜甫以一个年轻友人的顺从来陪伴着他。酩酊大醉时,连帽子也不知知掉到了哪里,李白的这种对待他人的态度可以说正是他旁若无人自由阔达的写照。如果说杜诗以作者的视线分为了过去(李白来东鲁之前)、现在(拜访范十隐居)和将来(向往今后理想)三个层次的话,李白的诗则是彻头彻尾的“现在”表现式。在诗的开头部分,是他自身感情的喷发,冲动完之后,李白的感情又沉浸在一种变化中,不仅对山庄的主人是这样,而且对诗酒的兴趣也是如此不间断的“现在”式的。这就是感情至上的表现。在李白的情感表现方面,时时最先表达的是他的心情,外界的世象只不过是起到了吐露他内心情感的媒介作用而已。所谓“现在”的瞬间自我感受表达的是李白忠实的感情意识,无论是杜甫,还是盛情接待他的范居士,李白对他们的态度几乎是一样的。
李白很少用这样写实的手法写诗。这首诗写得很亲切,很真诚,不仅再现了他的行动举止、言谈笑貌、风度神态,也坦露了内心深处的彷徨、懊恼和难以忍受的悲愤。 [2] [5-6]

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起得空远,若不涉题,然相关之妙在此(“浩漫”句下)。钟云:事妙诗妙矣,只觉多了数语,减得便好,却又不能或不肯(“遂为”句下)。谭云:是失路真境(“入门”句下)。钟云:下箸时严甚,眼中雅俗朗然(“他筵”句下)。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起四句,取境远,取情近,兴致应如此。“忽忆范野人”,看他称人如此,“闲园养幽姿”,风流不枯,得闲趣。“兴”从“茫然起”,乃逸。“遂为”句说得草头无眼有心,如稚子认真,趣而不怨。严沧浪曰:失足处,政是得意处,遂使苍耳条下增一妙典。 [7]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