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附近发生 5.6 级地震,目前情况如何?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10日22时56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北纬41.98度,东经82.56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新疆阿…
关注者
14
被浏览
3,882

15 个回答

在今年1月23日,阿克苏就发生过一次7.1级的大型地震,好在那次震中处于海拔三千多米的偏远山区,附近人烟稀少,但震级较大依然造成了3人遇难5人受伤。

虽然,本次地震也在阿克苏市辖,但这次和上次相距三百多公里。

地震基本信息

  • 时间: 2024-04-10 22:56:17
  • 纬度: 41.98°
  • 经度: 82.56°
  • 震源深度: 16千米
  • 震级: 5.6
  • 位置: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在震中半径5公里的区域内,地势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435米。这次地震震中位于山区和绿洲的交接带。附近有拜城县、库车市、新和县,拜城县和新和县全县人口均为二十多万,库车市全县人口六十多万是人口大县。所以,这次地震可能受影响人口较多。本次5.6级地震会对附近地面建筑造成一定损坏,附近居民有必要暂时撤离,震后需要对房屋等建筑作必要检修。

依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最新速报数据,过去五年间,在距今震中位置方圆200公里的区域内,共计发生了360次震级达到或超过3级的地震活动。其中最为显著的两次大地震分别为:一次是本次5.6级地震,另一次是2020年1月16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发生的另一起5.6级地震,该次地震震中距离当前震中位置约122公里。

最近50次地震分布

震中周边(10°×10°)过去1年(从当前时间算起)5.0级以上地震分布。

阿克苏地区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且多变,历经多个发展阶段,拥有从元古界至新生界的广泛地层分布,尤其是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尤为丰富。

其中,阿克苏群代表性的基底变质岩系,由变质沉积岩和镁铁质片岩等构成,经过多次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后,形成了复杂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系统。

地理位置上,阿克苏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的地壳运动表现为以压性为主导的复合型褶皱带特征,由一系列北向突出的弧形褶皱和断裂结构组成,它们呈带状排列并与塔里木盆地边界平行发展。

这些构造变迁与塔里木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紧密相连,加剧了区域内的应力积累与释放,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地质条件。

具体来说,阿克苏地区及其周边存在着数条主要断裂带,如南疆昆仑山断裂带、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地震带和阿勒泰断裂带。

这些断裂带不仅是地区地质构造的核心部分,更是对阿克苏地区的地形地貌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其中,南疆昆仑山断裂带作为塔里木盆地与青藏高原的天然分界,帕米尔高原-天山南北地震带则是新疆地震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带之一,而阿勒泰断裂带对于阿克苏乃至阿勒泰地区的构造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阿克苏地区内部还发育有众多次级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同样对当地的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地貌演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最近四天地震就没有停过,包括:

4月10日22时56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5.6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4月10日18时57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4.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4月9日15时6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2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
4月9日12时10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3.6级地震,震源深度18公里;
4月8日7时20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4月8日7时16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7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4月8日7时15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3.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4月8日4时47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5.1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

根据USGS公布的地震烈度等值线图,叠加上人口密度(下图灰色区域),震中人口稀少,烈度在8级,推测此次地震的影响程度有限,主要影响区域是震中西部的拜城县,烈度为5-6,以及南部的新和县,主要会造成建筑物的些许破损,人员影响不大。

地震烈度等值线图

阿克苏地区属于南天山地震带,该地震带位于南天山隆起和塔里木盆地交接地带。在印度板块北进带来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在盆山交界地带断陷和褶皱现象十分普遍,断层发育。

该地震带的地震多发两个地段,东段集中在博斯腾湖到拜城地段,是塔里木盆地向北突出的部位,西部集中在柯坪到阿赖山,是柯坪断块与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地段。

此次拜城县的地震即东段地震,该处断裂主要呈近东西向展布,规模较大,多数长达200km。

阿克苏地区断裂带

阿克苏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区域,这几天频繁的4-5级地震下来,估计当地的居民对于这样的地震也多少习惯了。

频繁的小震其实是地层积累应力的反复释放,这是不利于大震产生的。而且根据地震的统计规律,频繁的小震后,极少见有大震紧接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