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連險】用投資相連保險投資基金 額外收費會逐漸蠶食回報?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00416

【投連險】用投資相連保險投資基金 額外收費會逐漸蠶食回報?

博客 12:37 2020/04/16

分享:

分享:

【投連險】用投資相連保險投資基金 額外收費會逐漸蠶食回報?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在剛過去的3月份,疫情觸發環球冧市,美股更經歷4度熔斷。按現時市況及社交隔離措施,投資相連保險(簡稱投連險或ILAS)的銷售自然受到影響。但回想起早兩年前,投連險以每月派息基金之名,吸引了不少人投保。現在環球局勢動盪,基金不能獨善其身,但透過投連險投資的基金,比起以其他平台買入基金,前者的表現會否叫人更加慘不忍睹?

【延伸閱讀】【人壽保險】新冠肺炎額外保障點投保最抵?保費每日低至1元享住院現金+身故賠償

本文將透過早前熱賣的「宏利智富安聯收益及增長基金 (支付派發)」(下簡稱「宏利智富安聯」),解釋投連險的「額外收費」怎樣蠶食基金的回報。

以投連險投資基金資產淨值差一大截

何謂投連險投資基金?投資者可透過不同的平台投資基金,如基金市場、銀行,而保險公司的投連險產品亦是其中一個平台。不過,買投連壽險有別於投資基金,前者表示你購買壽險保單,而非其相關資產。此外,於不同平台投資基金,均涉及收費,而值得大家留意的是,透過保險公司的投連險投資基金,投保人需支付「額外收費」予保險公司。在投連險產品提供的基金選擇中,有部分是影子基金,與市場上另一個基金聯繫,就如早前大賣的「宏利智富安聯」,其連繫基金(underlying fund)便是「安聯收益及增長基金 (支付派發)」(下簡稱「安聯」)。下圖顯示由2016年7月至2020年3月3年多時間,「宏利智富安聯」及「安聯」基金資產淨值(NAV)的走勢。

「宏利智富安聯」於2016年6月30日成立,所以我們選以2016年7月5日開始比較。「宏利智富安聯」及「安聯」的基金單位價(Unit price)並不相同,前者的基金價格為每單位1美元,後者則是每單位8.82美元。為了讓兩個基金置於同一基綫上,我們會將「安聯」的基金價格標準化(Normalized)於1美元(相當於0.11單位)。

【延伸閱讀】【延期年金2020】賺盡扣稅回報!比較10大熱門延期年金

保險公司收取的額外收費 蠶食基金的回報

為甚麼以投連險投資的基金會賺少一點?其實,投連險一直被人詬病的是,保險公司收取高昂的「額外收費」。雖然近年銷售的投連險產品,已不收取大額的前期收費,但保險公司仍會每年收取約干百分比的行政費、管理費、維持費等。這些「額外收費」的百分比聽起來不高,但長遠仍會蠶食投連險的基金回報,尤其在低息環境中,大家不能小覷每年幾個百分比。

如果想了解保連險產品的「額外收費」,大家就要閱讀投連險的「產品資料概要」,只要透過證監會網站,於「投資產品名單」搜尋投連險產品,即可下載有關的銷售文件。再以「宏利智富安聯」為例,保險公司會每年收取帳戶維持費及管理費,達資產淨值(NAV)的1.7%至3.3%,並反映在基金的單位價格內。

以投連險買基金回報較在基金市場買少

之前,不少人為求高息投保投連險的基金,當我們討論基金的回報表現時,除了看NAV外,當然要留意基金的派息情況。我們再次比較以投連險投資「宏利智富安聯」及於基金市場買入「安聯」,假設於2016年7月5日投保10,000美元,截至2020年3月31日,兩個基金都出現蝕價情況(NAV低於投資金額),但在3年多時間內,投資者都獲派息(或分紅),與NAV加起來尚且稍高於當初的投資金額。從淨回報(資產淨值變動+總派息)看,「宏利智富安聯」依然比「安聯」的少670美元,低42.5%。詳見下表:

最近,滙豐宣布取消派發2019年度的末期息,年底前亦不會再派息,股價曾一度急挫。收息向來是不少香港投資者關心的議題,可見高息基金依然有市場。筆者無意針對買賣基金,或評論個別基金的好壞,但重點是,投資基金不能不看收費。對於追求賺息的小市民,若真的轉場派息基金,究竟哪個平台的收費更划算?投連險的額外收費,又有否睇清?

 

【文章來源:10Life;已獲授權轉載。原題:投資相連保險的額外收費 逐漸蠶食基金的回報

10Life是個保險比較平台,為用戶提供專業及中立的保險資訊。10Life團隊有精算師、保險產品專家及醫生顧問,致力解構各種複雜的保險產品。我們着重對消費者重要的因素,釐訂保險產品的評分準則,透過客觀的數據分析,計算出保險產品的評分。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10Life

欄名 : 保險解碼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