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慷仁(二) | 星島日報

吳慷仁(二)

看罷《但願人長久》後腦海充滿了感受,這不是娛樂片,是關於一名癮君子和兩名女兒的故事,題材也許對部分人沉重了一點,但容許我給大家多一個角度來看這類電影。

  現代人每天營營役役,亦被手機的屏障鎖住了不少時間,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需要的是一個甚麼空間?不少專家提倡「Me Time」,這不一定代表「獨處」,在戲院看戲是一個很好的「Me Time」場景,打趣地說,即使是能令觀眾睡覺的電影,也能賜予我們很需要的休息,這也是「Me Time」。

  看戲能帶來「Me Time」的原因是集中精神,喜劇和官能刺激電影當然容易達到這個目的,但通常效果在離開戲院後很快便會消失,像《但願人長久》這些有深度的電影,「娛樂」的部分來自內心深處,除了在戲院的兩個小時,它會令人細嚼,它會令人放下煩碎的工作和私務,它會令人和一同看戲的身邊人對話,它更會令人和自己對話。

  除了電影的題材和劇本,演員的素質和表現當然重要,在《但願人長久》內,昨天我談到吳慷仁演活了癮君子這個角色,今天我和大家說,他也演活了父親的角色。

  有一個吸毒和經常入牢的男人的家庭肯定是悲劇,吳慷仁的演出,令人感受到父親對女兒交集在內疚和慚愧中的愛,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整齣戲都充滿著舉手投足的細節位,令人明白甚麼叫演戲。

  也許吳慷仁有演戲天分,也許他是在藝術大學畢業的科班出身,但我更相信的,肯定是他的態度和努力,台上一分鐘。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