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筷子、餐盒與菜單教我的事—日本大學生協學生餐廳的SDGs

*大學生協與SDGs。(出處

文|宋瑞文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在日本成為許多機關單位的標配,公家機關、注重環保的公司等自不待言,公眾色彩較強的「大學生協(全國大學生活協同組合連合會)」自然也在追求之列。

什麼是「大學生協」呢?簡單地說,就是在台灣學校已經式微的消費合作社。從前台灣的學校多有消費合作社,而日本的大學生協,便是日本大學的消費合作社。由師生共同持股,比起一般講究營利的公司,在經營上有更多的公益空間。

日本大學生協在2018年決議,採納SDGs為經營目標。一般大學生生活上會利用的項目,像是文具採買、畢業旅行、校園生活輔導等,都是大學生協的經營範圍;其中重要且特別的項目之一,便是一樣實踐SDGs的大學學生餐廳。

剩食

日本剩食(本來可以吃卻丟棄的食物)問題不小,據說一年達612萬噸(2017年度數據)之多。從食品製造業、食品批發業、食品零售業到外食等食品流通的各個環節,都有大量的廢棄食物。

有鑑於此,像是廣島修道大學等學校的學生餐廳,會注意如何解決剩食,讓每一道餐點的份量裝得剛好。在正餐、自助餐用剩的食材,當天會再製成沙拉等不那麼講究食材形狀完整的餐點,避免食材浪費。

避免剩食,符合SDGs裡的第3項「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第12項「確保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

*分享樹恩之筷。

樹的恩惠

日本全國大學生協經營的學生餐廳,使用的筷子都是「分享樹恩之筷」(以下簡稱為樹筷)。這種筷子的好處有三:幫助日本的森林、提供智能障礙者工作機會,與減少學生餐廳排水。

日本的森林雖然佔國土面積的七成之強,但其中有四成都是人工種植的「木田」(樹木農場)。就好像一般農田也要「疏苗」:將狀況不佳的苗株拔除,空出適當的株間距離,提供足夠的空間生長。「木田」也需要這麼做,才能長出好的樹木。

可是,因為國外輸入的便宜木材,導致國產木材賣不出去。結果這些「木田」逐漸乏人管理,有的森林因此荒廢;或者因為長得太密,一些照不到陽光的脆弱樹木,遭遇風雪便傾倒死去。

因此,選用國產木材,恢復管理森林的人力,成為讓日本森林健康起來的方法。而樹筷正是在此背景之下的產物。

讓人們使用樹筷,可以推廣目前日本森林所遭遇的問題。同時讓都市與山裡的村落有所連結,成為搭建彼此關係的橋樑。再者,樹筷的製造,委託給智能障礙者的庇護工廠。透過工作,讓他們參與社會運作、邁向獨立自主。不管是從自然環境還是社會人文的角度,樹筷都有連結彼此的效果。

使用樹筷,符合SDGs裡的第9項「促進具包容性的永續工業化及推動創新」,與第15項裡的「永續管理森林」。

*Re•Repack。(出處

Re•Repack

日本全國大學生協經營的學生餐廳,都使用一種名為「Re•Repack」的可回收餐具。它具有「簡單、清潔、可回收」的特點,其回收過程中只要撕開、疊好即可,而且不需要用到水。

這種可回收容器,在內層有一層塑膠薄膜,用餐後撕開即可去除髒汙。再把薄膜與剩下的餐具分別棄置與妥善回收即可。因此可以減少垃圾,保護水資源與自然環境。

「Re•Repack」有70%都是回收後熔解再製的再生材料,而且上下各有包覆,在衛生上更有保障。容器內層的薄膜,採用熱壓方式合成而非黏著劑,減少化學物質。撕開後的髒汙薄膜,焚化時不會產生有毒氣體。

由「YOKOTA」公司生產的「Re•Repack」,靈感來自阪神大地震。當時因為自來水等生活基本設施都告中斷,受困民眾給餐具覆上一層紙,吃完把紙丟掉就好,減少用水與垃圾。由於「Re•Repack」其中塑膠有40%以上是再生材料,被日本環境協會認可為環保商品。

此外,「Re•Repack」在製造過程中,也有智能障礙者的庇護工廠與學校參與。例如讓他們貼貼紙,練習動作的流暢與專注力,擴展將來職業選擇的可能性。

使用「Re•Repack」,符合SDGs裡的第6項「為所有人提供水資源衛生及進行永續管理。」,與第9項「促進具包容性的永續工業化及推動創新」。

TABLE FOR TWO

除了大學生協學生餐廳統一採用的SDGs措施之外,在個別的大學學生餐廳,偶爾也有SDGs相關活動。

「TABLE FOR TWO」,是一項基於世界性的糧食短缺問題所發起的捐助活動。

據說,世界上約有10億人缺乏足夠的糧食,像是非洲或亞洲的部分國家,飢餓比例持續上升。另一方面,又有20億人左右因為吃得太多或飲食不規則,導致肥胖或疾病。

為了平衡這種兩敗俱傷的現象,部分日本大學學生餐廳偶爾會和國際性的學生組織合作,推出所謂的「TFT(TABLE FOR TWO)菜單」,讓同學們購買營養均衡的餐點,過上健康飲食的生活,並捐出相當於發展中國家一餐的金額(20日圓),改善貧窮問題與糧食危機。

「TFT菜單」,符合SDGs裡的第1項「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第2項「消除飢餓」、第3項「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第4項「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第10項「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以及第17項的「重振永續發展的全球夥伴關係」。

那些筷子、餐盒與菜單

俗話說,行走坐臥皆可修行。處在知識殿堂的大學生們,在每天的飲食中,學習那些筷子、餐盒與菜單教導的事情。或許是外縣市的庇護工廠,或許是地球另一端的貧窮國家,像是雲遊太虛的靜坐似的,只消用一頓飯,就能把自己和人群、國家,與世界連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