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今雨勢趨緩!這天起水氣增 一路「時雨時晴」端午濕熱

萊希任內 伊朗更高壓 經濟更敗壞

伊朗當局對外捲入以哈衝突引爆的中東戰火,與西方交惡,對內歷經國際制裁和高失業率導致的嚴重經濟困境,漸趨高壓打擊異議。值此多事之秋,總統萊希和外長在十九日直升機空難雙雙喪命,雖不至於顯著動搖伊朗外交政策,此時更替領導層將為德黑蘭再添挑戰。

二○二一年就任的萊希權力次於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萊希任內,伊朗四月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空襲,使得伊以多年影子戰變為直接衝突。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報導,他上任時,德黑蘭正在透過親伊朗區域民兵網絡穩定在中東擴大影響力,並推進鈾濃縮朝向武器級,而萊希政府又較前任強硬。

萊希當選時投票率創新低,任內德黑蘭外交政策從西方轉向親近中國大陸、俄羅斯。秉持「向東看」策略,伊朗提供俄國武器用於烏克蘭戰場,並與以色列加劇對立。在北京牽線下,伊朗去年和區域對手沙烏地阿拉伯復交,萊希政府也曾和北京簽訂廿五年的廣泛經濟、安全、軍事協議。

萊希就任時承諾尋求「抵抗外交」,即反抗西方但開放協商,特別是和美國協商,以回歸核協議並鬆綁國際制裁,但美伊相關談判破局,德黑蘭未能和拜登政府達成協議。萊希並非核政策最終決策者,但伊朗核計畫在他任內躍進,專家稱伊朗生產足夠原料製造約三枚核武,惟美國官員稱現無證據顯示德黑蘭正打造核武。

美國制裁加上管理不善和貪腐問題,伊朗經濟處於混亂,通膨多年居高不下,經常超過百分之卅;伊朗幣值三月下旬跌至新低,氣候變遷也加劇當地水資源短缺。數百萬名民眾拒在三月伊朗國會選舉投票,極右派得票顯著,足見統治根基流失。

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伊朗問題學者阿佐迪說,談到萊希的遺產,就是讓伊朗經濟敗壞,且變得更高壓。二○二二年,廿一歲伊朗庫德族女子艾米尼因未戴好頭巾遭道德警察拘留,並於期間喪命,引爆伊朗女性帶領示威浪潮,當局則在萊希督導下採取鎮壓。

萊希原被視為八十五歲哈米尼熱門接班人選,如今其亡故為哈米尼兒子穆吉塔巴.哈米尼繼承父業鋪路。國際危機組織伊朗問題專家瓦艾斯說,萊希向來服從哈米尼,不認為其身亡會大幅影響伊朗處理主要議題的方針。

伊朗 德黑蘭

延伸閱讀

伊朗總統萊希空難 多國領袖表示哀悼

【Daily Podcast】伊朗直升機墜機,總統萊希確認身亡/台灣總統副總統就職日,各大外媒如何報導?

伊朗總統與外交部長證實罹難!直升機墜毀境內東亞塞拜然省

伊朗墜機案:總統萊希確認身亡

相關新聞

伊朗直升機墜毀罕見求援!美國務院:因後勤問題無法協助

伊朗總統萊希19日搭乘直升機墜機身亡,美國國務院20日表示,由於後勤問題,無法回應伊朗提出的援助請求。

土耳其搜救隊:伊朗總統失事直升機可能「未裝或關閉」訊號系統

伊朗總統萊希和外交部長艾密拉多拉安等官員19日搭乘直升機墜機身亡,震驚全球。根據尋獲直升機殘骸的土耳其救援團隊的初步調查...

伊朗總統墜機亡全國哀悼5天 民眾集體湧出悲痛祈禱

伊朗總統萊希等官員19日搭乘直升機墜機身亡,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宣布,全國哀悼5日。根據該國憲法監護委員會的初步共識,新總...

伊朗總統、外長 直升機空難喪生

伊朗總統萊希、外交部長艾密拉多拉安搭乘的直升機,十九日在濃霧瀰漫的西北部山區墜毀,連同機上的官員和安全人員共八人全數罹難...

伊朗動盪!總統之死造成政局和輿論雙重衝擊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19日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身亡,伊朗政府已宣布全國進入為期5天的國殤期,各大城市將舉行公眾祝禱,萊希則將於23日葬於故鄉馬什哈德。伊朗政府的實權仍掌握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手中,預計政壇頂多出現小規模接班之爭,外交事務等對外政策不會有明顯改變;但對反政府的伊朗民眾與許多歐美人士而言,萊希過往反人權的紀錄太過血腥,世界應當慶祝這位「德黑蘭屠夫」死亡,紛紛在社群上反對各國政府的哀悼致意。

「德黑蘭屠夫」之死:伊朗萊希墜機驟逝後,輿情與政局的震盪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19日在直升機墜毀事件中身亡,伊朗政府已宣布全國進入為期5天的國殤期,各大城市將舉行公眾祝禱,萊希則將於23日葬於故鄉馬什哈德。伊朗政府的實權仍掌握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手中,預計政壇頂多出現小規模接班之爭,外交事務等對外政策不會有明顯改變;但對反政府的伊朗民眾與許多歐美人士而言,萊希過往反人權的紀錄太過血腥,世界應當慶祝這位「德黑蘭屠夫」死亡,紛紛在社群上反對各國政府的哀悼致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