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例「李斯特菌」害孕婦急產 這5大食物風險高

疾管署7日公布,4月中出現首例的母嬰垂直感染「李斯特菌症」個案,孕婦34週緊急剖腹,所幸最終母子平安出院,經疫調發現,可能與曾吃過隔餐食物、生菜沙拉及切片水果有關,這也引起許多孕媽咪擔心;究竟李斯特菌症是什麼?日常該如何預防?《太報》統整懶人包,讓妳看完這篇安心吃。

什麼是李斯特菌症?

李斯特菌症(Listeriosis)是由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以下簡稱李斯特菌)感染產生的感染症,感染李斯特菌後的疾病嚴重程度取決於受感染者的免疫狀況。免疫力正常者不易遭受李斯特菌感染或感染後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然而年長者、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孕婦、胎兒及新生兒則可能引發侵襲性感染。

人體如何感染到李斯特菌症?

1. 主要是透過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

2. 孕婦感染後可經由胎盤將李斯特菌傳染給胎兒,新生兒亦可能在出生過程中,因接觸母親產道的李斯特菌而受到感染。

3. 李斯特菌症亦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少數病例是經由直接接觸李斯特菌而感染,例如獸醫或畜產工作者經接觸帶菌動物或家畜排泄物而感染。

李斯特菌症的潛伏期有多長?

3至70 天,通常為21天。

李斯特菌症會經由人傳人的方式傳染嗎?

人與人間的直接傳染相當罕見,除了孕婦可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於產婦分娩,經過產道時感染外,目前尚無人傳人的案例。

李斯特菌症的症狀有哪些?

感染後的症狀表現,於免疫力低下者、孕婦、新生兒及一般免疫力正常族群間的主要症狀常有所不同。

1. 免疫力低下者:主要呈現敗血症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以腦膜炎、腦膜腦炎較為常見)等侵襲性感染的相關症狀,如: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意識混淆、失去平衡感、痙攣等。

2. 孕婦:多僅呈現類流感症狀,但孕婦感染後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早產。

3. 新生兒:感染後引發敗血症或腦膜炎,可能出現發燒、皮膚紅疹、活動力變差等症狀。

4. 一般免疫力正常族群:多僅有腹瀉、噁心、嘔吐等腸胃道症狀。

哪些人是罹患李斯特菌症的高風險族群?

年長者、免疫力低下者、孕婦及新生兒等易感族群。

容易受李斯特菌汙染的高風險食品有哪些呢?

國外案例調查報告曾發現生菜、哈密瓜、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未經充分加熱的熱狗及火腿等即時肉品及煙燻鮭魚等食品造成李斯特菌感染,國內則曾於生魚片、即食生鮮蔬果、即時肉品等檢出李斯特菌。

日常生活要如何降低感染李斯特菌症的風險?

目前無疫苗可預防。由於李斯特菌症主要是經由食用遭汙染的食物而感染,此菌於冷藏室的4℃條件下可持續生長繁殖,需加熱至72°C以上才可殺死,因此,熟食及謹慎處理食品、避免汙染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包括:

1. 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2. 處理生食後須徹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3. 牛肉、豬肉、禽肉或魚肉等肉類應澈底煮熟。

4. 分切瓜果後應儘早食用,避免置於室溫超過4小時或冷藏超過保存期限。

5. 避免食用未經殺菌的生乳及其乳製品。

6. 對於易腐敗的食品(如:海鮮、禽及畜肉類等)以及即食性食品(如:分切的生鮮蔬果、涼拌蔬菜及肉類等),宜儘早食用完畢。

7. 高風險族群應避免食用低溫保存之肉醬、即食肉類加工品(如:熱狗、煙燻海鮮)、即食食品(如:先行製成並存放供人即食的生菜沙拉、三明治或壽司)、剩菜及未經殺菌程序的乳製品等;若要食用,請於食用前充分加熱。處理食物時,應避免熱狗等即食肉類加工品的汁液接觸到其他食品,並於處理後澈底洗淨雙手及器具。

更多太報報導
快訊/今年現首例母嬰垂直「李斯特菌症」!疫調發現曾吃隔餐食物、生菜沙拉
美國3民眾喝了奶昔後死亡 夏日飲食小心李斯特菌
超商即食品驗出李斯特菌 消基會建議店家生食區全面專案檢驗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