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青春期的兒子談性?專家教學5招,自然聊天不怕尷尬-風傳媒

怎麼跟青春期的兒子談性?專家教學5招,自然聊天不怕尷尬

2024-05-19 10:30

? 人氣

和兒子討論愛情和性議題是相當重要的,請記得這是不能放棄的教養內容。(示意圖/取自photo-ac)

和兒子討論愛情和性議題是相當重要的,請記得這是不能放棄的教養內容。(示意圖/取自photo-ac)

性這個主題多少有點敏感,即便是自己的兒子或女兒,也是個人隱私的一種,請誠心回答以下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我不會替青少年兒子美化異性、愛情、性行為等議題

2、對於兒子對性感到有興趣的部分,我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事

3、我會跟兒子討論戀愛關係中重要的價值觀與態度

4、我曾經跟兒子正確說明過有關性行為和避孕等話題

5、我知道兒子喜歡的異性朋友是誰

6、我知道透過網路或同儕所獲得的性資訊對兒子而言有多危險

7、我不會生氣或嘲笑兒子和異性朋友交往的事

以上七個問題是每位青春期兒子的父母都必須關注及謹記,有關愛情與性方面的問題。以上問題如果回答很多個「對」,表示正給予面臨青春期的兒子必要且正確的性教育;反之,若有較多否定答案,從現在起就必須致力和兒子討論愛情和性議題。萬事起頭難,但因為這是會影響兒子非常重要的人生議題,請記得這是不能放棄的教養內容。

愛的三要素-激情、親密與承諾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主張愛情是個三角模型,愛情由激情、親密與承諾三要素所組成,如果只有填滿其中一兩項,就難以稱之為成熟的愛情。

缺少親密與承諾,只有激情的愛情與性魅力與身體接觸等有關,史坦伯格認為這是癡迷的愛情,是陶醉且排他的愛。

缺少親密與激情,只強調承諾的愛情也可稱為是一種空虛的愛;缺少激情和承諾,過於親密的愛情,不是和承諾距離甚遠的浪漫愛情,就是只會讓人有手足之間才能感受到如友愛般的愛情。終究還是要同時有激情、親密及承諾三項要素的愛情,才是成熟且健全的愛。

但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完整的,要擁有這三種要素且平衡適當的愛情並不容易。再加上受到荷爾蒙和大腦變化影響,缺少能依照個人意志控制和調節情緒能力的青春期兒子更會擁有不完整的愛情。在傾向激情或親密的青春期愛情,有很高機率缺乏要對情人負責、體諒並尊重對方的承諾心態。有著承諾心態的愛情是指能包容並認可情人的缺點及失誤,遭遇困難也能在身旁扶持依靠,成為心靈上的力量。必須有承諾,才能長時間的維繫愛情。

沒有承諾,只有激情和親密感強烈的青春期愛情,在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的訊號減弱時,可能會對異性的小失誤感到大失望,對異性的好奇與興趣也會因此消失。儘管很突然,但這也是青春期兒子前額葉正在變成熟的訊號。在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較強的愛情狀態中,旁人的阻撓反而可能導致這個愛情燒得更加猛烈。

要怎麼知道兒子的愛情是否包含激情、親密及承諾?腦科學家以「依附荷爾蒙」加以說明。馬里蘭大學心理學家蘇珊.貝克(Susan Baker)表示,締結真正愛情關係的時機,會在女性分泌夠多的催產素(Oxytocin)、男性分泌夠多的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時發生。

催產素是會讓人對孩子產生母愛並出現保護行為的荷爾蒙,抗利尿激素是對伴侶出現責任感及信賴的荷爾蒙。要締結穩定的人際關係,要等到大腦的化學物質夠多時,才能維持愛的心情並加以守護。當反抗父母又具有攻擊性的青春期兒子開始對父母感到抱歉與惻隱之心,順應父母的要求時,即表示兒子大腦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了。

性議題的日常對話

以父母的立場而言,要和不曉得強烈的感情何時會爆發的青春期兒子討論有關愛與性的議題,是件非常緊張的事,但如果避而不談那更危險。

我遇過一位因為看起來有點憂鬱甚至不安的青春期兒子前來諮商的母親,雖然不常和兒子對話,但兒子一進入青春期後,變得更加無話可聊之外,她因為擔心會面臨周遭常說的青春期常見的劇烈情緒反應,除了日常生活以外甚至刻意不搭話。但最近發現兒子變得胃口不佳,把自己鎖在房裡,看到他眼神不安,不知所措又茫然的表情,這位母親開始感到害怕。

因為高中男生的特徵是只要媽媽在身邊,就不太會把想說的話講出來,所以我讓這位母親在外面等待,才跟這位學生聊天。閒聊了半天,他終於吐露出心事,但也十分令人衝擊。

他在寒假時喜歡上一個透過朋友介紹而認識的女孩子,交往後就發生了性關係,但不久前,女朋友卻懷孕了。這位男同學雖然也比較內向,但之前也不曾有過和父母對話的記憶,覺得父母對自己好像毫無關心,不知道該向誰傾吐這件事才好,便獨自操心了一個月。

後來,聽到兒子這件事的母親備受打擊,除了兒子正遭遇的事情外,也對兒子無法向家人傾吐這件事的狀況,以及應該是媽媽自己造成這件事情的結果,感到非常自責。

但這個問題的原因似乎也不能歸咎於母親,只是有點遺憾,如果他們平常就會討論一些棘手或不自在的話題,或許就不會發生這種事了。父母要了解兒子身上發生什麼事與面臨何種狀況是很重要的,以下介紹要和青春期的兒子討論愛情與性方面的議題時,比較有幫助的幾項內容。

1、和青春期兒子討論性議題時,與其用很嚴重的態度去切入,可以在一起看電視劇時,誘導兒子先提起這個話題。大衛.沃爾許博士主張,父母與子女平常若有持續討論有關愛情、性與性行為的議題,能推遲子女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並擁有穩定且具有責任感的愛情。

2、家人去旅行或在家以外的場所時,也可以透過分享父母的愛情故事,教導有關愛情的價值觀。如果兒子有異性朋友,比起強迫他「等你長大也會遇到更好的人,現在先專心讀書」,還不如拋出「你跟她在一起通常都聊些什麼?」或「你其他朋友都怎麼看待你女朋友?」等問題,讓兒子自己從客觀角度出發看待異性朋友會更有幫助。

3、如果覺得要和青春期兒子討論性議題太困難,建議找一本兒子比較容易閱讀的書。給青春期兒子閱讀那些他無法輕鬆對父母訴說的行為改變(例如關於夢遺或自慰等)的書籍,兒子對於自身行為的罪惡感會降低,更感到心理層面的安定。

4、替青春期兒子找一個能自在討論和閒聊有關異性交往或愛情的導師也是父母的職責,可以是阿姨、叔叔這些比較熟悉的親戚,或是長時間關注兒子成長過程的鄰居也可以。不要讓青春期兒子的溝通窗口就此關上,要持續給予他關心與體諒。

5、如果已下定決心要和青春期兒子討論性議題,請務必做出不會對他說教的決心再開始對話。青春期的青少年只要感受到大人可能會責罵或指導自己時,就會傾向閉嘴不談。最重要的是,不管討論何種主題,都要聽完兒子想說的話,不要打斷。

作者介紹|郭潤定

韓國教養重要的導師。在首爾國立大學獲得情緒智商研究碩士和博士學位後,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完成博士後培訓。目前擔任世宗網路大學諮商心理學系教授。她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腦發展顧問大衛·沃爾什的大腦發展理論應用到韓國兒童教育領域。

大腦是支配人類思維、行為和情感的中樞控制裝置。因此,了解大腦就意味著了解一個人的行為。《我兒子的大腦》這本書,描述了孩子從剛出生到6歲這個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父母需要了解的特徵,以便孩子能夠準確理解和掌握。不被情緒所左右,為孩子創造必要的養育環境,生理反應、思考判斷程度等都係統具體地繪製出來。此外,我們也針對每個成長階段引入了指導方針,以便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程度的教養。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晴好出版《兒子的大腦,請回答!:韓國暢銷十年教養經典之作》(原標題:跟青少年要如何談論性議題?)

責任編輯/游舒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