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 明報健康網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日圓狂跌,不少人狂掃日本貨:藥妝、手袋、電子產品……購物,或會令人身心舒暢,但當購物行為失控,導致負債累累、雜物囤積,甚至影響家人之間關係,可能是情緒病徵狀,必須正視。因為新冠疫情令消費模式轉變,「宅經濟」興起,網購成為生活習慣,購物變得更方便,會否引致更多「購物狂」(稱為「強迫性購物症」,Compulsive Buying Disorder,CBD),出現呢?(編按:CBD的成因是什麼?患者大多會伴隨着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嗎?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衝動購物障礙」傾向?回答以下11個問題,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購物狂。如何減少購物衝動?專家教你9招傍身。)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Paper Trident、Rudzhan Nagiev@iStockphoto/明報製圖)

購物狂?強迫性購物症?藉購物慰藉心靈 事後有罪惡感

購物狂,曾經被收錄於《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DSM-III), 但由於研究數據不足及在醫學界未有一致定論,第四版已刪除有關診斷。

CBD大多數由精神及情緒問題引發,患者或伴隨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等,屬衝動控制障礙行為問題,因自控能力出現障礙,患者會透過購物以獲取心靈慰藉,但購物後又出現罪惡感、迷惘,情况不斷重複。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解釋,CBD會經歷4個階段,首先是期望,經常感到一股衝動,想着一些物品及思索如何購物;緊接是準備,例如上網尋找產品資料,以及預算要怎樣付款;之後便是購物,此階段患者情緒最為高漲,並產生愉悅感;最後一個階段是消費過後感到失落,亦自覺行為有錯。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強迫性購物症大多數由精神及情緒問題引發,患者或伴隨強迫症、焦慮症、躁鬱症或抑鬱症等。(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個案無關, takasuu@iStockphoto)

購物狂自我測試:有沒有衝動購物障礙?

想看看自己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依照以下各題同意程度填上適合選項:

A. 強烈同意
B. 有些同意
C. 不同意也不反對
D. 有些反對
E. 強烈反對

  1. 當我有錢時,會忍不住花掉一些或全部。
  2. 我經常沒計劃地購物,只是因為覺得必須擁有它。
  3. 對我而言,購物是一種面對生活壓力和放鬆的方式。
  4. 我有時覺得內心有一股力量,逼自己去購物,並不時盤算何時入手及怎樣付款。
  5. 我買了一件商品後先有愉悅感,隨後又感到內疚,並自知不太合理。
  6. 遇上節日推廣及大減價時,購物衝動更大。
  7. 有些東西買了之後,我不會給任何人看,因擔心別人會認為我浪費錢。
  8. 我花極多時間上網瀏覽購物平台,以及不由自主地尋找產品的資料。
  9. 我逛商場時,有一股不可抗拒的衝動,必須買點東西。
  10. 我經常購買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明知自己財政緊絀。
  11. 購物後常忘記買了什麼,大部分甚至從來不曾使用。

計分方式:
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如總分達36分或以上,你可能有「衝動購物障礙」行為

受CBD困擾個案 接受治療病情好轉

黃宗顯及邁步兒童發展中心臨牀心理學家朱嘉麗分享幾個受CBD困擾的案例: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黃宗顯(受訪者提供)

個案1:強迫症患者 瘋狂購物傷感情

女性,20歲出頭,因強迫症到精神專科求診,被發現同時出現嚴重CBD,喜歡購買精品及擺設,即使疫情期間減少外出,都繼續網上購物,數量多到家中無法存放,要租用迷你倉,不但財政出現問題,更影響與同居男友感情,幾近分手。最後女事主為挽救感情而主動求醫,積極配合藥物及心理治療,強迫症病情受控,沒再瘋狂購物,和男友和好如初。

個案2:患躁鬱症 狂買衫打扮求自信

女性,20餘歲,疫情期間因工作及生活壓力,常常情緒低落而到精神專科求醫。求醫期間,醫生發現她經常濃妝豔抹,穿戴誇張,方知她經常網購衣飾,其後診斷患上躁鬱症。當她情緒高漲時,自覺要認真打扮才有自信,會不斷購買新衣服,但此舉未能紓緩情緒,反而令經濟陷入困境。最後透過藥物治療,並按治療師建議取消所有信用卡,病情逐漸好轉。

個案3:患ADHD 缺自制力借錢購物

女性,20餘歲,因工作常常犯小錯被上司責罵,情緒低落而向精神專科求診。治療初期沒明顯改善,其後她透露每次求診後便到商場購物,專買手袋,其後愈買愈多,花光所有積蓄,並向家人借錢。最後診斷她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常衝動行事缺乏自制能力。

個案4:偏執追完美感焦慮 購物減壓

男性,20餘歲,本身是資優學生,大學畢業後成為專業人士,但性格偏執,事事追求完美,家人對他亦要求極高,以致出現焦慮不安情緒,經常四出購物減壓。因本身家境富裕,起初不察覺問題,但發展下去,多張信用卡「碌爆」,家中囤積物件愈來愈多,最終向臨牀心理學家求助,接受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

網購風氣不會助長「購物狂」

雖然現時網購風氣盛,但黃宗顯不認為會令「購物狂」增加。他指出,患者必須本身有此傾向或其他情緒、精神問題才會引發。朱嘉麗亦指出,疫情後確有不少人有焦慮及抑鬱,她曾接觸過有患者購買大量口罩、消毒用品及檢測產品囤積家中,不過,那是由於情緒影響了理智分析,與網購普及化無直接關係。而且,不少CBD患者為了購買心頭好,會不惜長途跋涉,故不存在因購物方便了,令患者增加的情形。

強迫性購物症是什麼?回答11問題自我測試有無衝動購物障礙傾向
朱嘉麗(資料圖片)

相關閲讀:反覆洗手消毒疑似強迫症? 及早關注 減低強迫行為和思想影響

藥物+認知行為治療 大多痊癒

黃續說,CBD患者經常在腦海盤算購物計劃,如不實行便會焦慮不安,必須透過購物來釋放情緒,有不少病患如上述案例,俱為20出頭的年輕女性,而她們求診原因均不是失控購物,而是各種情緒問題。CBD患者一般都有精神科或情緒病「共病」,女性佔八、九成,平均發病年齡為30歲,他們需借助購物紓緩負面情緒,部分更因購物引發快感,令心癮愈來愈大。不過,患者只要透過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大多數都能痊癒。

朱嘉麗補充,CBD要分階段治療,大部分病患雖知自己問題所在,卻無法自控,故治療除了心理層面,亦要與精神科或家庭醫生合作,利用藥物控制情緒,再輔以減壓練習、認知行為治療,最重要一環是家人及朋友的支持。她舉例說,會建議患者取消信用卡、每天限帶現金數額、想購物時盡量找人陪伴,以及多問自己購物需要,拖延購物時間線,制衡衝動。


相關閲讀:【情緒病】血清素低一定會患抑鬱症?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醫賢心事)

知多啲:9招減購物衝動 只買「絕對需要」商品

  • 購物前先把想買的物品詳細列出,分析它是「想要」、「需要」或是「絕對需要」,釐清只買「絕對需要」,刪除「想要」的商品。
  • 遇上商品引誘時,告訴自己一周後再考慮,立即離開現場,延遲想要的欲望
  • 學習增加金錢敏感度與財務管理,減低衝動購物
  • 不重複購買相同或類似產品
  • 避免在節日推廣或大減價時逛商店
  • 只帶足夠日常生活的現金金額出門
  • 若無法控制使用信用卡,將卡交親友保管或索性取消信用卡
  • 請家人或親友陪伴逛街,勸阻你的購物衝動
  • 培養有意義的興趣和活動,轉移注意力,例如運動、看書、聽音樂、做家務、向人傾訴等,取代衝動購物的行為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臨牀心理學家朱嘉麗

文:彭彥怡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健康]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