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金錢外交再次失敗|評論|港澳|on.cc東網

自成一家:金錢外交再次失敗-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2024年05月15日 0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蔡英文執政8年期間,由於和大陸交惡,台灣的邦交國不斷減少,國際活動空間屢屢受限。2021年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代表處並冠名「台灣」,是台灣首次在中國大陸的邦交國以「台灣」作為駐處名稱,被民進黨政府視為重大突破並大吹大擂。豈料立陶宛現任總統瑙塞達日前競逐連任時,改口稱應將「台灣」更名為「台北」,台灣當局大為尷尬,只能弱弱回應說尊重對方意見的表達。
從現實角度來看,瑙塞達改變立場並不難理解。立陶宛面積細小,在東歐只是個小國,和中國大陸的經貿往來一向緊密。立陶宛2021年轉向支持台灣後,北京立即把與立陶宛的關係降為代辦級,雙邊貿易關係急轉直下,立陶宛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連續兩年衰退,給立陶宛經濟帶來不小的衝擊。
立陶宛智庫調查發現,大部分立陶宛受訪者認為中國對立陶宛是有利益的市場,應務實且不要批評中國。近四成人認為支持台灣並未帶來經濟利益,遠比反對者多。國家之間交往每以利益為先。立陶宛過去3年深受北京各方面的制裁困擾,之前挺台的瑙塞達為了爭取連任,改變立場實屬正常。
諷刺的是,民進黨政府去年才爆出斥巨款資助立陶宛。瑙塞達這次要求「台灣代表處改名為台北」,再次揭示民進黨當局的金錢外交失敗。過去民進黨批評國民黨政府花錢買友誼是凱子外交,孰料自己執政後有過之而無不及。瑙塞達在賴清德520就職前夕改口要求調整台灣駐處名稱,冀與中國大陸恢復外交與經貿交流正常化。這究竟是瑙塞達的個人意願,還是北京背後策劃,意圖向賴清德施壓?外界不得而知。但民進黨政府一日不改變逢中必反立場,未來肯定還會面對類似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