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看醫生攻略】常見醫療用語和症狀、藥品英文在裡面 - Claire's English 克雷英文

【美國看醫生攻略】常見醫療用語和症狀、藥品英文在裡面

在國外看醫生,你會用英文描述症狀嗎?
喉嚨痛英文怎麼說?throat pain?
不是的~應該是sore throat才對!!
脫水💦的英文也不是❌Losing water喔!!
這篇文章幫你整理了美國看病流程、英文情境對話、常見醫療用語、症狀和藥品💊英文,讓你在國外看醫生不卡關!!

6個美國看醫生的SOP,讓你第一次上醫院不緊張:

Step 1:事先預約

在美國看醫生不像台灣這麼方便,可以隨去隨看,所以都需要事先預約。

需要注意的是,台灣的診所非常密集,很多的醫生都是十項全能,比如說小兒科醫生,也會看成人耳鼻喉科、外科、腸胃科、新冠病毒等等,所以區分並沒有這麼細。

但美國看病有分家醫科醫生(Primary Care)和專科醫生(Special Care),如果是一般的感冒,看家醫科就可以了囉!

如果需要進一步的深入治療,或者你不確定自己的症狀是什麼引起,家醫科會再幫你轉診至專科醫生(Special Care)。

Step 2:診所填寫表格

如果你是初次看診🩺的話,護士會請你填寫基本資料,一方面可以留下你的基本聯絡資訊,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你的身體狀況。

Step 3:詢問個人醫療紀錄

護士也會詢問你的個人醫療紀錄,包括你的病史,是否有持續使用特定藥物,有沒有對什麼藥物過敏。

Step 4:提供保險卡和證件(護照)

美國的健保是大部分私人保險,留學生也一定要保保險,辦完保險之後,就會拿到一張保險卡(insurance card),看病時在出示保險卡和證明文件(護照)。

如果你不是美國公民或留學生,建議來美國前一定要保一份保險,你可以選擇台灣的旅遊平安險、美國的保險,或者台灣的國際保險。

美國的保險的好處是,如果你的治療是在保險給付的範圍,就不需要事先支付醫療費用,保險公司會直接與醫院處理。

Step 5:掛號時先確認是否由保險直付

只要治療在保險給付範圍,美國大部分的醫療費用都是由保險公司直付。

但也有一些自付額,或者需要病患需要預先支付的情況,所以在看診前也可以先和診所確認是否由保險直付。

Step 6:指定藥局領藥

美國的診所和台灣不同,台灣的診所看完醫生之後,可以直接領藥,或者到旁邊的藥局去領藥。

但在美國看完醫生不會直接在診所領藥,診所會直接將你的處方簽通知你的指定藥局,你再前往藥局領藥就可以囉!

需要注意一下,有些慢性疾病的藥品,不是每個藥局都會有庫存,所以可以事先打電話到藥局詢問,才不會白跑一趟唷!

實際對話側錄:

👩‍⚕️醫生:When did you start having diarrhea?
你什麼時候開始拉肚子的?

🙋‍♀️Claire: Yesterday, around 11pm. At that point, I hadn’t eaten for like 30 hours, because I was working.
昨天,大約晚上11點左右。那時候,我已經30個小時沒吃東西了,因為我一直在工作。

👩‍⚕️醫生:Oh, you were working like all day!
哦,你一整天都在工作啊!

🙋‍♀️Claire: Yeah, after I ate, I started getting chills. I was feeling nausea and diarrhea.
對,我吃完飯後就開始一直打冷顫,我感到噁心和拉肚子。

👩‍⚕️醫生:Any exposure to someone with the flu?
有接觸到有流感的人嗎?

🙋‍♀️Claire: No.
沒有。

👩‍⚕️醫生:The good news is you’re negative for COVID and also negative for the flu. 
好消息是你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對流感也是陰性的。

👩‍⚕️醫生:And you don’t think it’s associated with anything that you ate, right? You work from home, so did you go out to a restaurant? Did you travel?
你不認為這跟你吃的東西有關聯,對吧?你在家工作,所以你有去餐廳嗎?有去旅行嗎?

🙋‍♀️Claire: Yesterday at 11, I had leftovers from CPK, like pasta.
昨天晚上11點,我吃了一些隔夜菜,是在CPK點的義大利麵。

👩‍⚕️醫生:You started feeling the symptoms right after you ate the food?
你是一吃完就馬上感覺到不舒服嗎?

🙋‍♀️Claire: Yeah.
是的。

👩‍⚕️醫生:So here’s what I’m gonna do, I’m gonna have you call them, I want you to give them a stool sample. 
那現在的處理方式是我要你打電話給他們,我想要你把糞便檢測的樣本送過去。

👩‍⚕️醫生:Once we get the result, we’ll call you to see if you need any antibiotics. 
一旦我們得到結果,我們會打電話給你看你是否需要任何抗生素。

👩‍⚕️醫生:Chills and headaches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dehydration. You probably got dehydrated from not drinking, not eating. 
打冷顫和頭痛主要是由脫水引起的。你可能是因為太久沒有喝水沒有吃東西而脫水了。

👩‍⚕️醫生:Try to stay away from spicy food, greasy food, dairy. 
試著避開辛辣食物,油膩的食物和乳製品。

延伸學習- 常見醫療用語和症狀英文

  • allergy 過敏
  • symptoms 症狀
  • sore throat 喉嚨痛
  • cough 咳嗽
  • runny nose 流鼻水
  • sneeze 打噴嚏
  • rash 疹子
  • vomit 嘔吐
  • diarrhea 拉肚子
  • itching/ scratchy 癢
  • stuffy nose 鼻塞
  • dizzy 頭暈
  • fever 發燒
  • headache 頭痛
  • cramps 抽筋
  • heat stroke 中暑
  • sunburn 曬傷
  • sore muscles 肌肉酸痛
  • chillness 畏寒
  • fatigue 疲倦
  • infection 感染
  • inflammation 發炎
  • menstrual cramps 經痛
  • dehydration 脫水

延伸學習-如何用英文描述症狀 (何時開始、可能觸發的因素)

🗣️如何描述何時開始、可能觸發的因素

1️⃣(哪一天), around (時間).
描述症狀發生時是在哪一天的哪個時間開始。
Yesterday, around 11pm. At that point, I hadn’t eaten for like 30 hours, because I was working.

2️⃣It started (哪一天) at (時間), I hadn’t ___ because I was ___.
描述可能觸發的原因和情境,當時你正在做什麼。
It started yesterday at 11pm, I hadn’t eaten for about 30 hours because I was working.

昨天,大約晚上11點左右。那時候,我已經30個小時沒吃東西了,因為我一直在工作。

🗣️如何描述你的症狀

1️⃣After I (當時做的事), I started getting (症狀).
描述症狀是在做什麼時候開始,以及有哪些症狀。
After I ate, I started getting chills. I was feeling nausea and diarrhea.

2️⃣After I (當時做的事), I was feeling (症狀).
描述症狀是在做什麼時候開始,以及有哪些症狀。
After eating, I began experiencing chills, along with feelings of nausea and diarrhea.

我吃完飯後就開始一直打冷顫,我感到噁心和拉肚子。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