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登月、無人駕駛普及重塑全球認知 展示中國實力

載人登月、無人駕駛普及重塑全球認知 展示中國實力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現在中美競爭是世界的主流事件,而如果想在避免雙方發生直接衝突尤其是軍事衝突的情況下實現中國復興,重新成為世界第一,目前最好的辦法是讓對方徹底的認識到遏制中國已經不可能了,認識到即使美國在軍事和經濟上付出慘重代價也無法勝利,從而在思想上接受中國的崛起,接受一個中國是世界第一的新世界。
而要讓對方從上到下認識並且接受中國的實力,則需要一些標誌性事件。

本文轉載至微信公眾號「寧南山」,原文為《我最關注的未來兩個標誌性事件——中國載人登月和無人駕駛普及》

不只是美國,中國製造已經在走向品牌化,高端化的階段,更需要全世界人民都認識到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因為通常只有富裕強大國家的品牌和產品才會被認為是高端品牌和產品。

最近關於美國當年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是否造假是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我自己在頭條號和微博都發起過投票,就是問網友是否認為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是造假,結果顯示都有超過一半的網友認為是造假或者是部分造假(例如僅無人登月),如下是微博上的投票。

(微信公眾號@寧南山)

我挺支持科學的質疑和討論,但老實說當前的各種質疑,我並沒有看到能特別有力的,一錘定音的證明就是造假的證據。

對我來說,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並不是真假的問題,而是載人登月這個技術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太過於超前了,太高端了,以至於這麽多人認為六七十年代人類的技術根本即搞不定,正因為在大家認知中載人登月這麽難,所以如果中國實現了載人登月,則將會帶來巨大的全球影響。

我查了下人類首次進入太空是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在1961年4月12日完成的,而美國這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是1961年5月啟動,顯而易見是受到了蘇聯在航天領域進展的刺激。

而美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是1969年7月16日發射了阿波羅11號飛船,之後阿波羅12號,14號,15號,16號飛船陸續發射,這裏面沒有阿波羅13號,是因為1970年4月11日發射的阿波羅13號,在距離地球32萬多公里的時候,服務艙的氧氣罐發生爆炸,使得飛船上的三名宇航員面臨氧氣和電力不足的問題,因此不得不取消登月任務返回地球,由於過程可以說驚心動魄,因此美國人後來還拍了個電影叫做《阿波羅13號》,湯姆漢克斯有出演。

最後一次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是1972年12月7日發射了阿波羅17號飛船。

總共有12個宇航員實現在月球表面活動。

+1

換言之從1972年10月到現在的2024年5月,人類已經差不多52年的時間再也沒有去過月球了,即使是美國人現在要重返月球也顯得比較困難,這充分說明了即使以人類目前的技術和組織程度,載人登月的難度也是多麽的高。也無怪乎會有那麽多人質疑以半個多世紀前的技術,是如何實現短短三年多時間六次登月的,顯得太超前於時代了。

實際上,到2024年5月為止,全球實現獨立載人航天的國家也只有三個,那就是蘇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更不要說載人登月了。

也正因為如此,因此如果中國能夠實現搶在美國人重返月球之前載人登月,其帶來的全球性震撼意義將是極為巨大的,因為載人登月在今天仍然是人類最高技術的象征,而當前對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各種質疑,就有認為當時的美國搞不定從月球車電池,到登月現場直播等各種高技術,而中國載人登月成功了,則大家都知道了,這些技術現在的中國是可以實現的。

而且我認為還會對中國製造的聲譽,高端化和出口都會帶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高端化也是中國制造業的必經之路,而高端化的前提是你的富強要被人所知道。

從電子產品,汽車到服飾箱包,高端品牌幾乎都是來自發達國家,背後很大原因是全球消費者都有發達國家非常先進富裕的認知。

中國強大的製造業在產量上面早已經傲視全球,但是在高端化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目前真正能在全球能讓消費者出高價購買的高端中國品牌還真的不太多,華為,大疆是其中的佼佼者。

中國製造的形象高端化,高科技化,才能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溢價。

中國計劃實現載人登月。圖為嫦娥四號着陸器在月球着陸。(中新社)

中美的載人登月競賽其實本來不存在競賽的。

因為美國人本來是計劃2024年重新載人登月,而中國是計劃2030年之前載人登月,本來沒有太多懸念,但是因為美國人的任務一再推遲,而中國的計劃進展在不斷推進,所以現在開始有了一些懸念。

美國人重返月球計劃是在2017年12月批准的,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簽署了《1號太空政策指令》(Space Policy Directive 1),正式批准了美國重返月球載人登月計劃。

2019年5月14日,時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吉姆·布里登斯汀宣布登月計劃以希臘神話中阿波羅的孿生妹妹、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命名。

該計劃是通過阿爾忒彌斯1號(2021年,無人在軌飛行測試),阿爾忒彌斯2號(2023年,有人在軌飛行測試),阿爾忒彌斯3號(2024年)三次任務,並最終在阿爾忒彌斯3號實現載人登月,當時制定的時間是在2024年實現。

但阿爾忒彌斯1號的獵戶座飛船經歷幾次推遲後,在美國時間2022年12月11日上午才順利完成無人繞月飛行任務,安全降落於加利福尼亞西部的太平洋海面。

這個2022年底的時間已經比起事先計劃的2021年晚了。

因為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無法在2021年如期完成,因此NASA早在2021年11月就已經宣布載人登月將推遲到2025年完成。

而在2024年1月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再次推遲其載人登月任務,宣布「阿爾忒彌斯2號」和「阿爾忒彌斯3號」任務將分別推遲至2025年9月和2026年9月。

圖為2022年11月16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佛羅里達州發射阿提密斯1號(Artemis I)探月計劃火箭。(Reuters)

中國製定的載人登月計劃是2030年之前,美國人如果再推遲的話,那麽中美這次誰先登月就不好說了,而中國航天員將成為美國以外唯一成功登月的,這將在全球帶來很大的影響,畢竟能夠載人登月的國家,其硬實力一定會是讓人尊敬的。

試想一下,到時候如果中國搞個全球現場直播登月,各種中國人登月的視頻在全球社交媒體傳播,那個宣傳力該是多麽的強。

正因為如此,這也是為什麽美國人也希望搶在中國之前再次重返月球,因為這樣可以削弱中國載人登月帶來的影響。

另外一個我最為關注的,就是無人駕駛的普及。

我們都說電動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當前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還是有各種對於智駕(智能駕駛)的質疑,認為其技術不夠成熟,我的感覺這跟十年前社交媒體上質疑電動化也非常相似。

當時質疑電動化,除了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要排隊之外,最大的質疑就是認為電池技術不安全,可能會爆炸,起火。

對於純電動汽車是否環保,在業內爭議很大。(VCG)

我現在還記得2012年5月26日深圳市濱海大道發生過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有人在濱海大道飆車,撞到了同向行駛的一輛出租車,出租車內包括司機在內的3人死亡,因為這輛車是比亞迪E6純電動出租車,而且碰撞後起火燃燒,因此在事情被媒體報道後,很快被人認為是電池的問題,還有人說是電池爆炸了,因此比亞迪股票大跌。

我找了當時(5月28日,星期一)的新聞報道:

「受『飆車事件』影響,比亞迪股價今日盤中大跌,早盤一度跌至21.94元。上周五比亞迪A股收盤報24.38元,今日盤中最低跌至21.94元,按A股總股本23.50億股算,最高損失市值57.34億元。」

但是我仔細看了事故報道,當時肇事的GTR車輛飆車時速高達200多公里,並不是一個正常的速度,這個速度撞到油車一樣可能會起火,而且並沒有權威消息說電池爆炸了,實際上最後的事故調查結果也證明電池沒有爆炸,而是在高速撞擊下起火燃燒了。

總之拿這個事故說明電動車不安全我覺得沒有說服力,電動化仍然是大趨勢,所以我選擇買入了比亞迪股票,之後比亞迪股票又漲了回來,也因此小賺了一點零花錢。

到今天,智駕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技術需要不斷完善,配套法律法規需要不斷跟進是正常的,而在發展過程中,也幾乎可以必然的會發現智駕的車輛也會發生各種事故,但智駕這個趨勢是不會變的,它總體會讓汽車更加安全,司機更加的輕鬆。

我在上一篇文章裏面已經提到了,現在來華遊客普遍對中國的發展感到非常意外,對中國的看法往往產生巨大的改變。

圖為比亞迪新車型Seal 06 DM-i於2024年4月25日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簡稱2024北京車展)展出。(Reuters)

其中我注意到,觀看了油管(Youtube)上大量來華遊客發布的視頻,他們的一個很大的感受就是中國的城市比較安靜,雖然有很多汽車但是並沒有很吵鬧的感覺,原因就是因為電動汽車在中國大量普及,實際上在2024年的幾天,在中國道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比中國以外所有國家(包括歐洲,北美,日韓等)加起來還要多。

而在2024年4月上半月,中國電動汽車的滲透率(指在新車中的比例)已經歷史首次超過了50%。

而安靜的中國城市,卻是身在其中的我們所無法感受到的,這也說明,一個電動化,就已經能夠讓外國來華人士切身體會到了巨大的不同。

而下半場的智能化進展速度愈快,將會愈快的降低中國交通事故的發生次數,降低中國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尤其是經常引發交通事故的各種泥頭車,重卡,大貨車等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普及,預計會讓中國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一個數量級,拯救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的生命。

不僅如此,中國上億司機的開車強度也將會大大下降,我不止一次說過,未來中國幾千萬的大貨車司機,將會出現車輛為主人打工的情況,即司機無需上車,而是只負責貨物的交接和協助裝卸,之後大貨車會自動的開往目的地,中途自動前往充電站充電,車輛從而成為主人的賺錢工具。

這種模式最開始可能會在固定線路上普及,之後會拓展到愈來愈多的線路,而且我認為這會在有生之年實現。

實際上今天中國道路上汽車的智駕水平,在三年前對所有人來說都是覺得不可能的。

2021年4月15日,國內自媒體「42號車庫」發布了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方案的北汽極狐S在上海市區複雜道路的實測視頻,由於其表現大大超過了以往公眾對於自動駕駛只能用於高速公路的認知,因此在網上火爆異常,在微博,今日頭條等平台上播放量驚人。

視頻今天都還在,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實視頻裏面展示的智駕水平,在今天看起來已經比較平常了,主流車企差不多都能做到了,但是在當時看來,是極為驚人和炸裂的水平。

2021年4月15日,國內自媒體「42號車庫」發布了搭載華為自動駕駛方案的北汽極狐S在上海市區複雜道路的實測影片。(影片截圖)

評論也很有意思,網友們評論說:

「看前面我覺得也就一般。從5分40秒那段開始,我本來躺在床上,然後逐漸從床上坐起來,現在正跪在地上重看……難道真正的完全自動駕駛這麽快就要來了麽?」

還有人說:「這個是真自動駕駛了……真不是輔助駕了,牛皮!!!」

就是因為這個視頻的驚艷,導致當時上市公司北汽藍谷竟然4月15日當天股價漲了9.12%,而後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停,股價幾天內累計上漲了40%多,從10元多點漲到了15元多。

而和華為有合作的長安汽車公司居然也在4月16日和19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了,可見當時的震撼程度,一個視頻竟然能影響這麽多億人民幣的市值。

2024年的今天,中國車企的智能駕駛已經在從依賴高精地圖時代逐漸走向不依賴高精地圖時代,稱為無圖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 without Maps)。我相信,又一個三年過去後,到2027年國內的智駕水平又將比現在上一個台階,而且尤其是大貨車,泥頭車等車輛如果能實現電動化和智能化,將對中國的道路安全水平帶來巨大的提升。

試想一下,中國如果在無現金社會,安靜城市之後,又率先實現了無人駕駛社會,那會帶來多麽大的震撼和影響力。

城市裏面出租車輛無人的接送乘客到目的地,城市之間各種大貨車無人化的運輸貨物在道路上行駛,為車輛的主人創造着財富,而出租車司機,大貨車司機可以把時間用來做別的事情。

這不僅僅是意味著中國的科技,產業實力進步到了他國無法企及的水平,也同時說明中國能夠把相關法律法規隨著科技和產業的進步而進行更新和變革,這就無形中展示了中國強大的組織能力。

而那時無論是來華遊客,留學生還是來華商務旅行,政府訪問的外國人,都將受到科幻社會般的震撼。

那麽,無論他們在本國聽到的是媒體對中國的宣傳如何扭曲,內心對中國的看法都將隨着眼前看到的現實而徹底改變,而如果他們本國媒體對中國的偏見和扭曲報道愈深,則這種產生的反差和震撼會愈強,從而徹底破壞那些對中國扭曲宣傳媒體的公信力。

總之中國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在以往我們是韜光養晦,隱藏實力,但現在已經到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其一是中國製造和品牌走向高端化,從市場獲取更多利潤,就必須要讓全球消費者認識你的富強;

其二是面臨世界頭號強國的壓制,甚至有走向軍事衝突的風險,而讓美國認識到中國的軍事,經濟和科技實力已經非常強大,是美國付出慘重代價也無法戰勝的,則可以更為有效的遏制其內部軍事冒險派的企圖。

因此載人登月,無人駕駛普及這些標志性事件都有利於重塑全球對於中國的認知,助力我們和平的走向民族復興。

當然除了這兩項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一些標誌事件,比如電磁彈射航母+殲35艦載機服役形成戰鬥力等等。

但至少對我來說,當下我最關注載人登月和無人駕駛社會來臨這兩個事件,因為他們除了本身具備極高的經濟和科技象征性之外,也非常具備話題性和對社會會帶來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