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後,不用硬要表現還可以當朋友的風度,該封該鎖的,還是眼不見為淨吧

RELATIONSHIP聊心事

分手後,不用硬要表現還可以當朋友的風度,該封該鎖的,還是眼不見為淨吧

有些人在「被」分手之後,還是會假裝成自己很有風度的模樣,硬是要若無其事地與對方繼續當朋友,但其實內心卻又常常因為對方的一舉一動,進而波濤洶湧,甚至是難過不已。在你的朋友中,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呢?

Photo / Netflix、IMDb

分手後,不用硬要表現還可以當朋友的風度,該封該鎖的,還是眼不見為淨吧

由於同事才剛分手不久,所以那天上班時,我才剛坐到座位上,轉頭看見她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就知道肯定是她前男友又怎麼了。

果不其然,那天中午吃飯時,她便找我單獨一起,並在過程中講起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她與對方分手後,還是留著對方的Instagram沒刪,覺得雖然兩人已經分手,但也不用連朋友都當不成,所以並沒有主動刪除或封鎖對方,就算明明是對方承認自己心靈出軌,所以主動提出分手,她也覺得至少前男友沒有直接背叛,所以自己還是要有風度一點才對。

但沒想到,她昨晚上線時,才發現反倒是對方不知何時,竟然主動把她給封鎖了,因此才讓她覺得既錯愕又受傷。

說真的,在聽到她還沒有刪掉對方的Instagram時,我就已經夠傻眼,想問問對方是不是被聖母附身什麼的了。

「你在想什麼啊?」我驚訝地問。「對方是主動跟你分手的,然後你還在那邊覺得因為他至少很誠實,沒有真的背叛你,所以覺得還能繼續當朋友?」

「因為我們也不是真的合不來,」她努力解釋。「所以才覺得我應該要有風度一點,說不定過一陣子之後,我們都比較放下了,還是可以回到以前朋友的狀態──」

「不對不對,」我忍不住打斷她的話。「你這是在騙自己吧。你明明就還是會特別去點他的帳號頁面不是嗎?不然怎麼會知道自己被封鎖?」

「那是因為我突然發現好像已經挺多天沒看到他po動態──」

「一樣啊,那就代表你還在一直特別留意他的帳號,最後才忍不住點過去看,然後這才發現對方封鎖你不是嗎?」

其實想也知道,對方會突然封鎖我同事,八成是跟他「心靈出軌」的對象有了更進一步的關係,說不定還打從一開始,就不是什麼心靈出軌而已吧。

「說真的,你幹嘛一定要表現出自己很有風度的樣子啊?」我忍不住一連串說了起來。「今天受傷的是你耶,為什麼你都受傷了還要有風度?對不值得的人保持風度,到底有什麼意義啊?而且,硬是繼續追蹤他的帳號何苦呢?要是看到他跟他喜歡的人怎麼了,難道你會比較開心嗎?」

她沒有哭,但也一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模樣。由於她看起來實在有點可憐,讓我語氣也變得緩和起來。

「你不用一直逼自己當好人。」我嘆口氣說。「就算你們不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分開,而只是個性不合,彼此在好好談過之後和平分手,然後對方還真的是個值得繼續當朋友的人好了,但你們畢竟才剛分手,還是一定會因為看到對方的生活動態,而很容易被影響到情緒什麼的。所以你幹嘛還管什麼風度呢?重點是你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就算沒打算封鎖對方,你也可以先把對方的貼文都設成隱藏,這樣至少心情上也會輕鬆一點啊。」

「我是有想過這點啦,」她回答。「但又覺得自己一定還是會打開來看,所以才沒有設隱藏……」

「我懂你的意思,」我說。「但設成隱藏的話,不管怎麼樣,你忍不住想看對方動態的時候,就是會多出一道關卡,得要讓你特別解開才看得到。光是多出來這個動作,有時候就會讓你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什麼,多少可以帶來一點阻止自己的作用。要是連鎖都沒鎖,當然就會更容易想去看不是嗎?這樣的話,其實只是放任你自己拉著這段已經結束的感情不放,只會更延長痛苦而已啊。」

她想了一會兒後,才又露出一個苦笑。「是這樣沒錯啦。反正現在也沒差了,對方都已經把我封鎖了。」

「哪有沒差,」我說。「你怎麼知道哪天他會不會又突然解封?要是他解封了又跑來煩你,沒事按你讚怎麼辦?一個你捨不得封鎖,結果對方不只是隱藏你的動態,而是毫不猶豫就把你給封了,這樣你真的還要委屈自己,想說以後你們要繼續當朋友?」

後來,她沒有再多說什麼,我也沒逼她趕快把前男友封鎖什麼。畢竟,那終究是她得自己決定的事,我也只能在旁邊出點意見而已。

其實,這事就跟減肥有點像。想要減肥,當然得努力克制自己不吃一些高熱量食物。但基本上,我們也不會為了展現決心,就刻意跑去速食店或甜品店只點無糖飲料來考驗自己不是嗎?

說穿了,那只不過是種自找麻煩、增加失敗可能性的行為而已。其實,只要好好控制飲食一段時間,你對那些食物渴望的耐受性自然也會提高,所以根本不用在一開始的階段,就強逼自己非得展現出什麼意志之類的。

而在剛分手的時期,還繼續追蹤前任的社群帳號,其實就無異於這樣的舉動,只會徒增自己又受傷的可能性而已。

多愛自己吧。該轉頭不看的時候,就轉過頭去吧。那不是逃避,而是幫自己一把。也只有你足夠保護自己,然後真正復原以後,才能更好好地展現出所謂的風度,不是嗎?

延伸閱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