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 OLED 三大難題 Micro LED 真的是下一世代顯示器?

這幾年,OLED 慢慢顯露頭角,從穿戴裝置、智慧型手機、筆電到電視,都可看到這項技術成為市場主流。

但科技應用進展飛快, OLED 技術似乎開始跟不上腳步,也顯露出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有辦法在眾所期待的次世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 上解決嗎?而大家更關心的 Micro LED 是不是真的可以實現商品化?接下來就一一來幫大家解析。

影片版:

https://youtu.be/QcEGtvC5U_M

OLED 雖然是非常優異的顯示技術,但許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例如亮度不夠高、壽命太短、容易色偏…等,事實上除了這些以外,在科技應用更廣泛的此刻,還有更多問題等待解決。

而在多年前 CES 上,Sony與三星就曾展示過 Micro LED 大型顯示器,而近年 CES 上,更多品牌除了大型顯示器外,更紛紛展示各項應用,像是透明筆電、電視。

為什麼這些大廠們紛紛以 Micro LED 來展示肌肉,原因沒有第二個,因為它就是下一個能引領科技前進的顯示技術。

Micro LED 在顯示器上的優點,其實與 OLED 的優點有點相近,一樣是自體發光,所以對比高,飽和度也高,同樣也可製作成超薄型顯示器,也具備可彎摺的特性。基本上可以說,OLED 的優點,Micro LED 都有,但 OLED 難以達成的事情,Micro LED 真的有辦法解決嗎?

 

解決超高亮度與壽命問題 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視推出時,如果使用的是 OLED 顯示器,往往都會強調峰值亮度,為什麼特別強調呢?這其實就表示 OLED 在亮度表現上遇到瓶頸,所以必須不斷的強調來顯示與其他裝置的不同。

以智慧型手機來看,OLED 目前可以達到最高的峰值亮度,大約落在 3000nits 左右,這亮度在戶外算是夠用,但顯示效果並不會太理想。而且長時間高亮度顯示下,OLED 壽命會大幅下降,這對於原本壽命較短的 OLED,是非常大的問題。另一個問題就是 OLED 藍色材料衰退速度較快,當使用一段時間,可能會造成色偏現象。

但對於 Micro LED 來說,要超過 10,000nits 根本就是平常不過的事,甚至超過十萬、百萬 nits 亮度都不是問題。而且壽命上不只遠高於 OLED,發光效率也比 OLED 更好,這非常符合現代永續與節能的綠色趨勢。但你可能會問,這麼高的亮度到底要用在哪裡?

以手機與智慧手錶來說,在大太陽下要看清楚螢幕,總是還要用手稍微擋一下陽光才能看清楚。但對於有著超過 10,000nits 亮度的 Micro LED 就完全不是問題。說到 Micro LED 用於智慧型手錶,不得不聊到日前傳出 Apple 暫緩用於 Apple Watch 的 Micro LED 開發,我認為它們並不是放棄這塊市場,而是觀察有沒有更好的應用出現,也可能會使用其他家開發的 Micro LED。

而車用顯示器更需要非常高的亮度,尤其像是車窗透明顯示器的應用,有足夠高的亮度,才能完整顯示資訊,而 Micro LED 就能滿足這類需求。例如可應用在駕駛、飛航、甚至在工程修繕輔助,都非常讓人期待。

實現更優異螢幕下鏡頭 無論是三星、小米,都曾推出螢幕下鏡頭的機種,這技術必須伴隨著高透光率顯示技術才有辦法達成,現階段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 OLED 顯示器。但可惜的是,在鏡頭上方的顯示區域,都必須降低解析度才能達成更好的拍攝畫質,所以只能放在螢幕上緣才不會影響螢幕觀賞體驗,這原因就出在 OLED 顯示器的透光率並沒有滿足鏡頭畫質所需的進光量。

以高解析度的 OLED 顯示器來說,穿透率大約落在 30~40% 之間,但 Micro LED 受惠於發光點面積小,穿透率可高達 55% 以上,甚至 70% 以上都不成問題,不用在鏡頭區降解析度也能有更好的畫質。

之前採訪就看到這樣的案例,來自友達推出的螢幕下鏡頭技術,就算告訴你鏡頭在哪一個區域,你還是看不到有任何鏡頭的痕跡,而且視訊畫質表現也還不錯,這對於未來手機與筆電上,就可擺放螢幕中間,讓視訊會議或自拍時,眼神可以更準確,也看起來更有自信。

超大尺寸螢幕更輕鬆達成 超大尺寸也是 OLED 顯示器非常難以克服的點,截至目前為止,最大尺寸的 OLED 顯示器就是由 LG 所推出的 97 吋電視。

但對 Micro LED 來說,大尺寸完全不是問題,在一開始提到從 2012 年開始,各大品牌在大展中都紛紛推出超大尺寸的 Micro LED 顯示器,能造就這麼大顯示器的關鍵,就在無縫拼接技術,而且在螢幕點亮時,幾乎完全察覺不到接縫的存在。

你可能會問,難道 OLED 不能拼接嗎?當然可以,只是會有明顯的縫隙,原因就在 OLED 材料非常怕水氣,所以在外圍都會緊密的封裝,所以就產生了邊框,而這邊框就造成拼接時的縫隙。

Micro LED 超大尺寸顯示器應用範圍非常大,非常適合在戶外公共顯示器中使用,如車站告示牌、戶外廣告看板、影廳劇院、甚至像是模擬飛行體驗遊戲機,都可以完美應用。

Micro LED 商品化是個問題 Micro LED 是不是可以商品化,這件事情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其一是技術力、另一方面則是成本。在技術力上,友達光電在 2023 年底,正式出貨智慧手錶 Micro LED 顯示器,在小型顯示器上是沒有問題的。而在其他應用部分,在 Touch Taiwan 2024 展上,也看到許多 Micro LED 顯示器應用,尤其是在車載上與大型顯示器上,只要時機成熟,要實現商品化時間應該不會太久。

而成本部分是比較挑戰的問題,尤其在提高良率。不過,這部分台灣有著非常好的上下游產業鏈。例如獲得三星、友達投資的錼創,就是有著各項 Micro LED 技術應用解決方案的公司;還有磊晶、晶粒生產、封裝到模組技術能力的富采集團;最後加上像是友達,在它掌握上下游重要供應鏈後,更容易進行技術整合,將技術落實在各項應用,這都可以有效加速提升良率,更進一步強化成本競爭力。

我非常期待未來台灣的面板產業,會因為 Micro LED 再次強盛,成為最被世界需要的另一個高科技產業。

更多3C資訊
這螢幕比 OLED 更強
這款手機居然比 S24 Ultra 拍照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