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消費申訴創10年新高 線上遊戲連3年奪冠!外送爭議第2名

近年外送平台消費爭議變多。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外送平台消費爭議變多。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但隨之消費申訴也跟著變多,去年行政院消保處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逾7.8萬,創近10年新高。行政院消保處今公布2023年前五大消費申訴案件,冠軍是蟬聯三年的線上遊戲。值得注意的是,運輸類在2020年之後居上,去年高居第二名,消保處官員說,主要是外送平台消費爭議變多了。

2023年國內民間消費成長率概估8.41%,創下近30年最大增幅,且全年民間消費規模突破新台幣11兆元大關,改寫歷史新高,隨著消費規模的成長,去年度全國受理申訴及調解案件計7萬8682件,較2022年受理件數增加8056件,更創近10年新高。

消保處統計,去年度第一次申訴案件為6萬2848件,占全國申訴及調解案件近8成。排名前5名的申訴類型分別為「線上遊戲」、「運輸」、「食品」、「服飾、皮件及鞋類」及「補習班」,總共2萬111件,約占第一次申訴案件32%。

消保處簡任消保官梁明圳說,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消費申訴案件約5萬多件,但2020年疫情爆發後,申訴案件年年都7萬多,主要是疫情改變民眾的消費型態,網購、玩線上遊戲、點外送平台的人都變多了。

梁明圳說,「線上遊戲」已連續3年排名第一,去年申訴案件更比前年暴增6成之多,主要是去年發生一起知名線上遊戲公司伺服器斷線的事件,才讓消費爭議案件量暴增。

梁明圳說,因外送平台、觀光旅遊的消費爭議都歸納在運輸類,在2020年之前,運輸類未出現在前五名排行榜,2020年一度躍升至第一名,2021年也是第二名,主要是疫情爆發後,點外送的人變多了,外送平台消費爭議跟著層出不窮,前兩年疫後報復性旅遊也衍生了很多消費糾紛。

至於從第4名攀升至第3名的「食品」,梁明圳說,因去年發生不少業者違法販售過期食品及食品衛生等事由,包括好市多A肝莓果案、桃園法國麵包及高雄冰店遭檢出沙門氏桿菌。「補習班」則因有業者無預警倒閉,自2018年後首次擠入第5名。

消保處提醒,參與線上遊戲應了解業者頒布的遊戲管理規則及活動中獎機率,避免違規使用外掛程式,並優先選擇國內註冊之公司發行或代理的線上遊戲。 訂購機票時,除確認機票中英文姓名是否與護照一致外,應了解各家航空公司對於退、改票、行李託運等相關規定,另外如有貴重物品,建議置於手提行李就近保管。

使用外送平台送餐服務,消保處建議,應多了解各家業者點餐流程、扣款方式及送餐通聯流程,網頁點選餐點項目後,留存扣款相關畫面,發生消費糾紛時,立即留存雙方聯繫資料,以保全證據。收餐後應從速檢查,如有不符應儘速通知平台,以維護自身權益。購買食品時,則應儘量選購包裝完整的食品,外包裝並應有明顯標示有效日期等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項;另應保留購買憑證,如發現食品有異味或異物,一併留存剩餘食品,供檢驗或證明之用。

外送 疫情 補習

延伸閱讀

Uber Eats喊併台灣熊貓!他急籲「退坑」走為上策 外送員苦笑:至少這件事能統一

台灣foodpanda價值308億讓他嚇壞 內行揪1點直呼:難怪要收購

Uber Eats併購foodpanda 以後如何簡稱? 鄉民解答笑翻全網

Uber Eats宣布併購foodpanda 洪孟楷提立法保障消費者、外送員

相關新聞

幸運兒是你嗎?大樂透頭獎1億元一注獨得 開在這家醫院旁

6月7日大樂透頭獎金額1億元,由一人獨得。由新竹縣竹東鎮東寧里東峰路26號盈多多彩券行開出,這家頭獎彩券行,就在台北榮民...

未來1周全台雨彈突襲 端午連假大雨炸中南部、金馬注意霧擾航班

未來1周受到鋒面在附近和低壓帶、水氣比較多的狀態,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伯東表示,台灣附近都是不穩定、容易下雨的天氣。對流發...

北醫: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 高歐美7倍

國衛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合作研究發現,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於許多先進國家二到七倍,食安專家表示,外食...

深夜23時51分花蓮近海地震規模4.6 最大震度3級

昨天深夜11時51分,花蓮發生有感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北北東方21.8公里,位於花蓮縣近海,規模4.6地震,地震深度36公里。

效期逾30天可標「長效鮮乳」 酪農反彈

紐西蘭進口液態乳明年進口關稅將降至零,酪農憂心衝擊本土鮮乳,也質疑進口「鮮奶」名不符實;衛福部食藥署昨表示,只要保存期限...

明天水氣更多!端午連假濕悶熱 鋒面接力北部時雨時晴

明天持續降雨,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承傳表示,明天至周六水氣多,各地都有降雨機會,午後留意局部大雨;周日至下周二水氣稍減,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