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淦堃:與星爭仲裁地位 港佔內地地利 地緣政治影響下 業界須盡本分保一流司法區 - 20240513 - 港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港聞

港聞二

杜淦堃:與星爭仲裁地位 港佔內地地利 地緣政治影響下 業界須盡本分保一流司法區

【明報專訊】香港在政治爭議中力爭保住法治金漆招牌,同時與新加坡競爭成為亞洲爭議解決中心。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星港各有千秋,「有人同你競爭,先會做得更好」,但新加坡確有進步,當中地緣政治不無關係,同時香港最大地利仍是內地。他表示,地緣政治下,外界對香港難免有不同看法,法律界一定做好分內事,令人覺得香港是一流的司法管轄區,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能坐井觀天,必須在國際版圖佔一席位。

明報記者 林勵

新加坡早年成立國際商事法庭(SICC)處理跨國商業紛爭,並邀請不同地方前法官或律師擔任法官。杜淦堃認為香港絕對也可考慮成立類似國際商業法庭,因香港司法機構經驗足夠,也有外界熟悉的海外法官制度。

香港在1990年代已發展國際仲裁,新加坡律師當年曾來港學師。近年兩地競爭白熱化,在英國瑪麗皇后大學2021年的最受歡迎國際仲裁地排名,新加坡與英國並列第一,香港則排第三位。

杜淦堃說,兩地比較很自然,「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餅就那麼大」,但不一定是惡性競爭,新加坡也有很多值得香港學習的地方。由於仲裁沒有限制出庭,他自己也經常到新加坡參與仲裁案件,感受新加坡是東盟最成熟的普通法司法管轄區,也接近發展迅速的印度,加上多種族文化,附近很多地方選用新加坡做仲裁地。

去年處理仲裁金額數量仍領先

他認同新加坡過去數年進步了,當中不能排除地緣政治因素,例如難免有日本或韓國企業認為不如去新加坡,另外「有一部分因為疫情,我們遲了9個月開(關口),有一堆案件搬了去(新加坡)」,如今已逐漸復常。

他提到香港國際仲裁中心(港仲)去年處理仲裁金額和數量仍領先,例如2023年港仲處理125億美元,新加坡處理119億美元。「新加坡其實只有這麼多人,只可以做到那麼多案,雖然他們都很國際化,但我們的配套其實可容納多些案件。」

杜淦堃說,香港其中一個優勢在於地利,不少內地企業與外資糾紛、內地企業之間的糾紛,都選擇來港處理,同時香港與內地簽署民商事司法互助協議,透過保存措施在仲裁開始凍結內地財產、防止轉移,其他司法管轄區並無類似安排,內地保存安排數字最近也剛累計超過100宗。

杜補充,香港爭議解決也是香港很重要的業務,不止從事仲裁或爭議解決受惠,更是香港作為亞太區金融中心的重要配套。當中,他指出不少內地企業由於控股公司在香港,或者涉及中外合資糾紛,雖然相對內地仲裁價格及時間成本較高,他們仍選擇香港司法制度。他說近年多接觸下,內地律師相信和認同香港司法制度的程度比想像中高。

爭議解決業務 金融中心重要配套

香港社會時有悲觀情緒,擔心人才外流及競爭力減。杜說慶幸法律界仍能吸引最優秀的年輕人入行,兩文三語流利,形容新一代大律師比上一輩優勝,「他們年輕人將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因為香港的角色好清楚,就是在整個亞太區的爭議解決中心,我們需要好的人才」。

今年大律師公會慶祝75周年,他寄語法律界要放眼世界,盡社會責任,不能「只顧眼前下一個case(案件)」。他說公會一方面不忘初心,在法治議題繼續發聲,同時法律界也在社會盡一分力,「無論是海外出席會議、處理紀律聆訊、到中學解釋法治,或到法院擔任暫委法官,都是盡社會責任,「其實大家都可以想遠一點、盡一分力,做好自己本分」。

(香港怎麼辦)

相關字詞﹕新加坡 杜淦堃 香港怎麼辦系列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