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原因|台灣10大癌症6種和酒精有關 酒癮者平均壽命少30歲?

癌症原因|台灣10大癌症6種和酒精有關 酒癮者平均壽命少30歲?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更新:

41歲個性內向的許先生,大學時開始會小酌放鬆情緒,畢業後事業務工作,不但酒量好還懂品酒,不過腹部經常隱隱作痛,容易疲累、吃不飽,就醫發現急性胰臟炎,同時被診斷出糖尿病。

酒精對人體會造成全身性傷害。外國研究統計,酒癮病人產生肝炎的機率高達30-50%,而慢性的酒精使用則與將近四分之一急性胰臟炎有關。台灣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陳文建指出,臨床上可以見到許多酒癮個案因為反覆的胰臟發炎,衍生糖尿病、慢性腹瀉、營養消化不良的問題,雖然症狀與一般胰臟炎沒有太多的差異,但長期使用酒精還會導致諸多問題包括胃潰瘍、出血、肝炎、情緒不穩或是失眠。

相關文章:健康飲酒|秋葵送酒護胃水果促酒精代謝 營養師6招健康飲唔易肥👇👇👇

+6

陳文建說明,過去網路曾流傳少量飲酒對心血管有益,但事實是即便是少量酒精,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風險。在台灣,十大癌症中就有六種與酒精有關,特別是上消化道的癌症。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也提到,酒癮的傷害是立即性的,而且除了身體病變,還會產生行為暴力問題,進而衍伸為家暴、酒駕等社會風險,據統計,有60%的家暴都與飲酒有關,因此萬萬不可輕忽。

許多人因為失眠而小酌助眠,但卻在不知不覺間愈喝愈多;更有不少人從小酌變成豪飲,對此,陳文建表示,「酒精本身具有成癮性,只要透過酒精,無論是想放鬆、想助眠、想紓壓,都容易因此產生耐受性,要愈喝愈多或透過更高濃度的酒類才能達到相同效果。」多數酒癮者在酒量練成的過程中,無形被酒精綁架了身心,只要沒喝酒就會出現戒斷症狀如手抖、心悸、反胃、焦慮難入睡,因此只要影響生活或功能,就應該到身心醫學科門診或戒癮門診評估是否有酒精使用障礙症的問題,透過治療予以戒除。

相關文章:護肝食物|洋蔥蘆筍5食物對抗肝臟過勞 1種助抗癌平衡女性荷爾蒙👇👇👇

+6

陳益乾強調,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酒精造成的毒害遠遠超過其他毒品,酒癮者的平均壽命更比一般人少了25至30歲,可以說是非常嚴重。5月9日是台灣無酒日,特別呼籲民眾「不喝酒最健康」,飲酒沒有任何安全量,即便要喝,有飲酒習慣的民眾一周也不宜超過兩個單位的飲酒量(約500ML啤酒)。

延伸閱讀:

翁愛吃「花生」竟罹中期肝癌!專家曝「4原則」避免將黃麴毒素吃下肚

【本文獲「中天新聞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