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治療可以救一個人,好的醫療政策可以救更多人:奇美醫師廖家德「上醫醫國」的願景 | 張大魯 / 大魯不是麵 | 獨立評論
政策

好的治療可以救一個人,好的醫療政策可以救更多人:奇美醫師廖家德「上醫醫國」的願景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廖家德提供

在奇美醫院心臟內科門診診間,廖家德醫師看著電腦螢幕上的資料,與病人詳細解釋血檢、尿檢、心電圖等檢查資訊、用藥狀況,約定下次回診時間,以上是最基本的詢答。

以為就診結束的病人正準備要起身離開診間時,廖家德醫師出聲留住人,問道:「你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我?」

大多數的病人都會愣住,因為很少醫生會提供這樣的選項讓病人發言。

廖家德說,因為覺得醫病之間,要在短短的時間裡,彼此交換的資訊量很大,自己會很認真想要聽慢性處方病人在過去3個月發生的事情。如果是初診者就更不用講,資訊量更大。「我會克制不住自己在一股腦裡面,想把全部的資訊都接到。」

台灣的醫療環境下,要在這麼短時間裡面,讓彼此在時間的壓迫下,充足交換資訊,「很多時候病人其實是會漏掉……最終他為什麼要走進這個門。」廖家德說,多問一句話讓醫病之間的節奏感能緩慢下來,確認剛才進行的一切都沒問題,甚至提供自己在醫學範疇裡能解答最大的問題、最多的疑惑,使病人得到足夠的安全感,減少後續不必要的紛爭,讓大家帶著有被療癒的狀態離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子做,但是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尊重 。」

不避諱談及自己是同志的廖家德回憶表示,當年還是菜鳥醫師時,被欺負得很慘。

從前只知符合社會期待,現在是醫生也活出自己

廖家德出生在雲林崙背,小學、國中成績都很好,校方鼓勵他考北聯,順利錄取成功高中。在父親的期望下,廖家德放棄最愛的社會組,考上台北醫學大學。「我當年的國文分數是全國第二名,總分是可以上台大電機系,但為了不違父命,只能將志願順序填為台大醫學、台北醫學、台大電機。」

廖家德坦承,大一時因為找不到目標,所以幾乎天天翹課,騎摩托車環島。課業分數及格就好。

直到實習分到奇美醫院才覺醒,一番努力拿到best intern。役畢的廖家德在奇美加護病房服務3年後,考內科專科,在選次內科時,覺得心臟內科不是自己擅長,所以想去搞懂它,「如果1年不懂就用2年吧,再加上我的手很巧,很會做技術性的東西,所以內科的心臟科有比較多可以『動手』的機會,例如心導管。就這樣一步步的在心臟內科學習成長。」

不避諱談及自己是同志的廖家德回憶表示,當年還是菜鳥醫師時,被欺負得很慘。甚至病人無法治療往生後,被資深的主治醫師莫名指責。「當你意識到自己喜歡的性別不是社會傳統認知的異性時,在那個年代、在第一個當下,你只能先隱藏自己,然後開始不斷的懷疑自己,是病了?是怪胎?然後偽裝自己是可以符合這個社會的期待,過著一個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那個人,這種苦只有同志才知道。」

由於廖家德的partner也是在同家醫院服務,同事間的流言蜚語少不了,甚至連主治醫生都在講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更痛苦。「有位主治醫師在查房的時候直接問我: 阿德,你跟Gary是什麼關係啊?你這樣很奇怪耶。」

廖家德說,在那個當下,真的沒有任何準備去接受這樣子的質疑,就只能默默的吞下去吧。直到台灣社會風氣的改變,同婚的通過,才幫助彼此有了政治正確回應的立場與說法。「也許他們內心不認同,但是他們知道嘴巴不能這樣子,這是一種彼此尊重。我不會期待也不會去逼迫每個人一定要接受這件事情。但至少在我直接公開這件事時,我沒有什麼可以再讓你攻擊的點,你也無法抓到任何一個地方攻擊我。」

廖家德從利己變利人、利己變利他。

做學問打開思想格局,從利己變利他

有日,奇美醫院院長問廖家德,未來想要做什麼?

剛從比利時拿到博士學位的他,脫口而出四個字:「上醫醫國」。廖家德解釋說,自己是心臟科醫師,比較常面對『生死』,因為在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有一類的病人是心肌梗塞,很多就在我們面前走了,或者活下來。所以在那個當下,真的可以體會什麼叫做「救一個人」。

廖家德也曾前往倫敦大學攻研衛生熱帶醫學院公共衛生經濟碩士,「經濟是什麼?經濟並不是財經,不是管數字,而是怎麼做效率可以發揮最大,所以我們會去計算很多的成本,如果都是花一樣的時間,但是能幫到的人不是1個、2個,而是更多,10個、20個、100個、200個,那為什麼不往這條路走?」

廖家德說,他的出發點很簡單:現在做的這個醫療行為,價值真的就是這樣子嗎?一般人可能會認為做了這樣的醫療價值處置,就賺到錢了,但是對他而言,並不是這麼在意它帶來對等的薪水,「所以我會花比較多的心力在想,要怎麼樣把這個價值放大。」

在比利時就讀魯汶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博士那一年,廖家德的思想改變更大,從利己變利人、利己變利他。

35、36歲在奇美服務時,如今回頭看,似乎是他利己的階段,「病人數增加,然後薪水增加,教職也順利,論文發表得很好,各項預期的進度都在往前走,但都達到之後,我反思:到底幫到多少人?」

在比利時,廖家德遇見幾位老師,他坦言:「他們大可不必幫我,但他們想要盡己之力,大家『共好』,而且不求回報。」沉浸學術鑽研的氛圍裡,他體悟做學問的趣味,做學問已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鋪墊職場競爭力,而是真的想要了解更多,然後讓自己的格局不一樣。

廖家德除了是奇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他也是「順風號」的CEO。

奇美醫院首開全國先例,設置「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

然而,格局到哪裡,能力就到哪裡。上醫醫國,這是廖家德的直覺回答,但他當時的思考與規劃其實並不高遠,而是一路走來慢慢做一些轉變,他推動健保,給付了心衰竭的藥物,「之前研究已經告訴我們,它就是對病人有益,從經濟角度、醫療政策角度去證實、去說服健保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底下,給付這個藥物,其實對健保反而是有利的,避免病人在住院病房產生更多醫療費用,所以我們就用一些比較實證的方式、科學的方式去推動這樣的政策通過。」

去過英國、比利時研讀許多醫病的學術與架構,回來單純只做臨床醫師的話,廖家德會覺得有一點可惜,所以才會大膽的回院長那四個字,「我希望影響力,可以再更大一點。不是眷戀權位,甚至薪水不用給我,但是還是做得很開心,因為我覺得至少可以擬定一些政策,在奇美就可以做一些數位轉型……」。

奇美醫院院長決定首開全國先例,設置「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並由廖家德主責統籌,結合院內各科專業人士成為「智庫」。

「我們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實證醫學,一個是醫療政策。實證醫學的部分,就是提供醫學證據解決臨床現在的疑惑。」廖家德接續說道,醫療政策的部分,就是智庫,可以提供院長很多幕僚的意見,利於醫院走向數位轉型與智慧醫療等。

醫師的斜槓人生

話題至此,有點專業與嚴肅。我決定聊聊廖家德的「斜槓」。

廖家德除了是奇美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他也是「順風號」的CEO。

順風號是台南一家老宅咖啡甜點店。「我很喜歡老房子,當年覺得醫生開個咖啡店好像很美好浪漫。」廖家德和他的partner、學妹三人買下後開始經營,他同時向員工承諾:只要你待著,一定讓你年年加薪,你可以安身立命,養一個家不是問題,「這是我的責任,社會責任。」廖家德承諾員工,也告訴自己。

在雲林出身、在台北讀書、在國外深造,「但我覺得自己是台南人,當我開始適應那一份甜味的時候 。」台南的步調很慢,可以漫步在老巷弄裡面,開始欣賞老房子的時候,把時間還給自己,廖家德就覺得自己是台南人了。

瀏覽次數:1759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上個世紀的過氣部落客。
什麼?什麼是部落客。
它就像錄音帶一樣,一個被淘汰的商品。
對,張大魯就像錄音帶。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

上個世紀的過氣部落客。
什麼?什麼是部落客。
它就像錄音帶一樣,一個被淘汰的商品。
對,張大魯就像錄音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