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不工 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大巧不工


     但凡一个很晦涩难懂的知识以一个平实表达易懂的道理讲出来的,都是高手,而引经论典,旁证作引的大部分都是在卖弄和装腔,如同大部分学生的论文一样。很多东西道理是相通的,一把宝剑最终是来杀人的,太注重于装饰和华美,自然降低了它的杀伤力,所谓重剑无痕,大巧不工的道理。绘画也是一样,太炫耀了技术就忽视了画面的核心内容,流于形式,我也是在某些方面这个的受害者,努力前行改正,时刻提醒自己别想某些自诩江湖流派大师,或居于庙堂之上行苟且之势,以观其每日所从事职业以何养己,再看其理论相驳,就可知装逼货一个,谁料现今世道如此,独善其身已不容易。

     拿这个写诗来说,写的平实,实在很难,老陶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许有人想你就写了个抬头见南山,有什么好的,其实不然,人与南山在平日已物我两浑,精神融洽,平时酝酿,而一时一发而已,这两句平实但杀伤力极强,将诗人的精神世界以及自我认识的层次很简单的端出来给你。你看,我就是这,你想咋。然后成为千年文人所推崇,你说大家都不行?不可能,就是因为这才是到极致的美。相比另一位文人跪拜大爷王维写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吗?好,但是不免有些作做的成分,你想知道得进山才明白的画面,有造的痕迹。你再看老陶的采菊然后抬头,自然质朴,散发着一种唯物主义的光芒。


  论这些诗有关的知识,当推顾随,他的大巧真是藏拙与内。先生的书和才华,那是值得我毕生学习仰慕的,尤其那些讲堂之上的人,再别瞎讲了,绕来绕去,底下一群吃瓜群众,张嘴惊叹,哇!说的是什么?人要不停提醒自己别被人成长后戳脊梁骨就可以了。突然想着自己以前还讲过堂授过课,掩面羞愧。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