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浮動核電站 &人民幣貶值─習近平的核彈級「絕望劇本」 | 蕃新聞
回到頂端
|||
熱門:

【專欄】浮動核電站 &人民幣貶值─習近平的核彈級「絕望劇本」

銳傳媒/張正修 2024.05.17 05:10

一、市場的不安

最近,金融市場上流傳著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將人民幣貶值的傳聞。金融市場對於中國景氣的刺激對策感到失望,因此期待所謂「有效果的舉措」的傳聞似乎就蔓延開來。

但是,這是一步錯棋。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突然將人民幣貶值,導致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受到巨大的損害。這起被稱為「人民幣震盪」的事件,就被認為是為了刺激中國的景氣所實施的鄰國貧困化政策。

實際上,雖然透過貨幣貶值,中國的出口可能會增加,但由於貶值導致了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貶值,這就一口氣加速資本從中國流出,而進一步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這些傳聞所以在金融市場上迅速傳開,其實正顯示出中國經濟正處於低迷狀態。此外,還有傳言出現稱:習近平正在考慮更為可怕的一招。

二、經濟政策的空轉

中國經濟的內需不足,完全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

在中國勞動節(五一節)期間,從5月1日至5日的長假中,儘管旅行次數增加,但是消費依然緊縮,。

根據官方數據及路透社的估算,國內旅遊者的人均消費額為565.7元(約12400日圓),比疫情前的2019年減少了11.5%。

而經濟低迷的元兇=房地產市場也持續處於悲慘狀態。根據中國的民間房地產調查公司的數據,五一假期期間的一日平均住宅銷售件數比前年同期減少了47%。與2019年相比,也低了約30%。

專家們悲觀地認為,「中國的住宅需求將持續停滯至2030年」。
北京等主要城市的出租辦公大樓之空屋率也達到了20%。

三、中國對電動車的補助金也「沒有效果」

因房地產的不景氣,中國民眾對黃金的需求急劇增加,但在五一假期期間,黃金的銷售卻不理想(5月8日《Record China》報導)。這或許意味著普通市民的經濟狀況惡化,以至於連購買黃金的錢都拿不出來。

中國政府試圖通過振興高科技產業來促進經濟復甦,但這個政策也開始亮起了危險信號。

中國工業部門的企業利潤在今年1至2月,同前年比是增長了10.2%,但在3月卻是轉為下降3.5%。在帶動全球的電動汽車(EV)生產的汽車業,其競爭日益激烈,利潤率持續下滑。

中國政府為了促進汽車更新替換推出了補助金政策(每輛車最多補助1萬元,約22萬日圓),但這可能只是「空談」。原因在於,負責提供40%資金的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

住房購買補助金制度已經實施,但因地方政府財政惡化,就出現了不斷不履約的情況(4月30日《路透社》報導)。

四、中國的依靠是「出口」

中國的大型銀行也因利潤縮減和不良債權增加,業績惡化,無法滿足於苦於資金籌措的房地產企業,並充足對地方政府的支援。

最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整體的融資需求正在縮小。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的社會融資總額(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的貸款)為12兆9300億元(約273兆日圓),同前年比減少了11%。

即使人民銀行向金融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但是民間貸款仍大幅低於市場的預期,這表明了中國經濟存在着嚴重問題。

在壞消息不斷出現的情況之下,唯一的亮點就是出口的增長。

中國4月份的出口額(以美元計算)同前年比增長1.5%,達到2924億美元(約45兆日圓),兩個月來首次實現正成長。汽車和個人電腦相關產品表現穩定。
去年中國的出口額達到3兆3800億美元(約530兆日圓),連續15年保持世界第一。

但是,這也與開頭所提到的金融市場有關「人民幣貶值」的傳言有關。透過降低本國貨幣的價值,向世界出口更便宜的商品,但國際社會卻已經開始注意到中國的「過剩產能」問題,像過去那樣依賴出口的成長已經不再適用。

五、南海浮動「的原子彈選項」

俄羅斯曾建造「水上核發電廠」(2018年),但中國是否也會轉向去實現浮動的核電站呢?

經濟學家之間常說「貨幣貶值是經濟上的『原子彈選項』」,但中國似乎打算在真正的「核」領域上去進行危險的「賭博」。

5月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稱,「中國可能在數年內於南海部署海上浮動型核電站(浮體核電站)」。根據多位美國國防相關人士的說法,中國早在2010年便開始構思《浮體核電站》,並於2016年制定了計畫,要在南海配置20座浮體核電站以供應電力給軍事設備。

目前,全球僅有俄羅斯在運行浮體核電站,但美國當局認為「中國也已轉向要去實現浮動核電站,以提高其在南海的軍事作戰能力」。

浮體核電站的安全性存在疑問,也被指出有污染周邊環境的風險。現在所能祈求的就是中國這一個「愚蠢的政策」不會給國際社會帶來災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