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嘎在二战时期战斗力怎么样?

防喷线:无恶意,单纯好奇 鸭绿江以后都说兔子的陆军天下第一,可抗战的时候打八嘎又付出了那么大代价,如果装备原因的话,兔子和八嘎之间的装备差距比兔鹰之间…
关注者
5
被浏览
609

3 个回答

首先,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日军的装备差距,还真是远远大于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与美军的差距。

其次,美军在朝鲜战场投入的军力并不很强,因为其战略重心还是在欧洲,本身还不是总体战,所以相对这个差距就小一些了。

先说明了前面两点以后,再来说日军在二战时期整体的水平。


首先说海军实力,可以确定是前三,甚至可以说仅次于美军,某个角度来说比英国还强。

其他德国意大利更不同意,毕竟德意还要降一档次了。


空军缺重轰,整体也算是一流,毕竟对手是美国。

陆军,如果在东亚,那是绝对的超一流,毕竟周边一圈农业国,其训练和装备,日本陆军都是碾压优势。

即使在太平洋岛屿上,日本陆军面对美军也没什么明显劣势。

当然,你要把战场放在东欧平原,那日本陆军是标准弱鸡。

日本陆军最糟糕的是装甲部队孱弱,重火力严重缺乏。

这个是基于日本自己对手都是亚洲农业国,甚至这种豆丁轻坦,对付没有重火力的农业国军队,比欧洲战场上横行的重坦中坦都更实用。

即使后面岛屿作战,其实也是足够使用。


也就是在苏德战场上的陆军比较而言,日本陆军确实比不上美苏德,甚至还不如法英。

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是和美军能够比拼的一流军队,对于亚洲其他国家军队武器装备上更是绝对的碾压。

毕竟,日本也算是真正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国没资格比较。


而战斗力,当武器没有明显代差下,战术、训练水平、战斗意志、将领水平就是决定性因素了。

日军训练水平是不错的,这个在二战各国军队中都算优秀。

至于作战意志,武士道精神+大量毒品,日军的作战意志绝对是超一流。

至于战术和将领水平日本也算是一流水准。


也就是说,日本当时整体实力也是标准列强之一。更何况我们当时还是一个农业国,对抗一个先进工业国,能坚持住不垮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有个很悲伤的现实,就是日本入侵中国,其得不偿失的很重要原因是中国基础工业过于薄弱,也就是消耗的工业品和资源甚至都无法靠掠夺弥补,属于亏本生意。


当然,前面说的日本和其他几个参战国的实力对比,是仅限于开战之初,也就是37-40年这个阶段,日本最大的问题是资源不足下作战能力、武器更新甚至是倒退的。

而二战这几年确是各国军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候,8年到44年,很多国家武器甚至更新了1、2代。

比如德军坦克从2号、3号到虎豹和4号后期型号,可以说是真正的跨代式进步。

反坦克火力从开战时候的反坦克枪到末期的巴祖卡、铁拳等等。

就是小日本自己的零战,开战之初可以说面对美海军F4F优势明显,但是后来美军有了F4U\F6F\P51,零战优势就没了。

所以到了二战中后期,日本的相对实力下降是非常大的。

这个也是工业资源实力底子太薄弱了。

一九四二年八月,日美在太平洋瓜上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结果是日美取得了最后的成功,重新获得了对太平洋的统治权,太平洋战役开始了大反击。


日本人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日本人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所向披靡,但是自从瓜岛一战之后,他们的士气就一落千丈。所以,小小的日本,其整体力量为何会衰退呢?真的是败了?


日本人在瓜岛上被打败了,但当时他们还控制着太平洋,影响力还在他们的控制之下。换句话说,瓜岛上的失败并不是导致他们全线溃败的最大因素。

日本在侵略中国的时候,曾经展示过强大的军事力量,那时,日本人杉山元曾扬言三个月之内灭掉中国,然而这番言论却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但此后几年,淞沪等地都陷落了,小日本把中国的大部分领土都吞掉了。


日本能够在战争初期获得阶段性的成功,有很多因素,那时候,我们的军队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在军队的质量上,都远远不如日本,而且,由于内部的动荡,政府的错误决策和绥靖的方针,让日本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


一九四一年,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之战,在太平洋之战之初,日军之强大,令美国海军屡受挫折,直至一九四二年中途岛之役,才将其击败。

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关键在于中途岛之战和瓜岛之战,但是,从这两场战争开始,我们就不能将其从盛转衰的原因,往前推,直到珍珠港。


众所周知,日本的国土面积很小,资源也很少,光靠自己的资源,根本无法支撑日本人在战场上长时间的战斗。


珍珠港爆发前,日本的大部分军事物资都是从美国那里购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政府也渐渐察觉到了不对劲,对日的物资输出也越来越少,这让他们的战斗变得更加艰难。


日本为保存其入侵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北上”,即派遣军队进入苏联,夺取苏联的战略性物资。“北上”,对日本的战事是有利的,如果日本打开了远东,在莫斯科与德国人汇合,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时候了。


不过,日本想要“北上”,难度很大,即便他们占领了远东,西伯利亚那片荒芜的土地,也不可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物资。日本在中国的战场上,本来就很吃力,如果继续和苏联打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更何况,日苏两国在诺门罕已经有了一场战斗,知道苏联军队的厉害,他们不能贸然“北上”。

第二个选择,就是占领东南亚,也就是俗称的“南下”,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日本并不遥远,如果能够掌控东南亚,就可以弥补日本在资源上的不足,实现“以战养战”,说不定还能加快大东亚经济发展的步伐。


但“南下”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了解历史的人都会明白,东南亚有不少的地方,都是欧美帝国的地盘。如果日本真的要这么做,那么他们的利润就会受到极大的损失。


欧洲各国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一旦日本发动战争,美国肯定也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日本就会腹背受敌,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


但无论怎么说,“南下”都比“北上”更能解决日本的问题,因此,经过一番考虑,日本政府决定“南下”。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对美国在珍珠港附近的一个海军基地进行了未经公开的攻击,并在同一时间对菲律宾进行了一次快速袭击。老美损失惨重,只得向日开战,太平洋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太平洋大战刚开始的时候,日本还能依靠强大的海上实力,将美国打的节节败退,但是,日本的防线越来越远,到了最后,整个战局都被拖入了僵局,而他们的后勤也被切断了。


从以上可以看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之所以会被打得如此狼狈,完全是因为缺少了战略性的物资。而物资的匮乏也导致了日本对珍珠港发动了猛烈的袭击,这也意味着日本的失败已经注定了。


文章引用:《太平洋战争》、《二战全史》、《百度百科相关词条——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二战中的日本等》,其中包括:《美国独立宣言》、《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长官、海军上将麦克阿瑟将军、美国海军上将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元帅、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元帅,以及麦克阿瑟元帅,麦克阿瑟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