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心结:不敢炮轰朱元璋,烹炸铁铉,车裂方孝孺_百姓_济南_士兵
评论

朱棣的心结:不敢炮轰朱元璋,烹炸铁铉,车裂方孝孺

1400年,朱棣围济南城,命人日夜炮轰,突然火炮却变成哑炮,燕军还齐刷刷下跪!

因为城上出现朱元璋的画像和牌位,谁敢炮轰!

火炮威力很大,一开始,济南城就出现了窟窿,守城的铁铉一边命士兵堵住破口,一边坚守。朱棣志在必得:今天破城!

谁知,火炮不敢响了,原来守城的铁铉想出了一个攻心计,抓住朱棣的弱点。

他命守城士兵拿出朱元璋的画像和牌位,放在城墙破洞的地方,还有城墙的垛口上。

这些可是铁铉连夜亲笔写的。

34岁的文臣铁铉,看穿了朱棣的心里,戳到朱棣很想掩盖的地方。

因为朱棣举兵靖难召告天下: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绥靖四方……又不令诸子奔丧。阁五月初十亥时崩,寅时即殓,七日即葬,逾月始诏诸王知之。又拆毁宫殿,掘地五尺,悉更祖法。以恶所为,欲屠灭亲王,以危社稷。诸王实无罪。横遭其难,未及期年,芟夷五王。我遣人奏事……不得不起兵御雅。以报我皇考之仇。夫幼冲行乱无厌,慢渎鬼神,矫诬傲狠,越礼不经,肆行罔。我皇考圣灵在天,监视于兹,以惟尔有众是佑。尔惟不一乃心。堕乃志,亦自底于厥咎,陷于孥戮。告予有众。其体予至怀。”

当时,朱棣念了400多字的小作文,意思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好儿子,奉朱元璋祖训,不得不起兵,清理无 能皇帝及身边小人。

而铁铉看透了这一点。

朱棣看着城墙上老父亲的画像和牌位,傻眼了,再炮轰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铁铉,算你狠!

这还不算,铁铉还令守城士兵和百姓在城墙上大骂朱棣,说他是心怀不轨,想篡位,骂得很难听。

而朱棣举兵靖难的目的,一直是他的心结。

此时铁铉直接抓住朱棣的心里,使用损招,朱棣只能望城兴叹,无奈暂停攻城。

回想昨天的事情,朱棣心有余悸。

起初,朱棣和铁铉斗了好几个回合,都没能占便宜,于是决定水淹济南城。

朱棣向城内的10万余百姓放话,将引黄河水淹城。

城内百姓很担心,铁铉眉头一展,说:“别慌,我有一计。”

这时,城外的朱棣忽然听到城内百姓大哭声,随着城门打开,几位老人拄着拐杖蹒跚走出,直到朱棣面前跪下。

老人家表示城内有10万人的生命,若水淹济南城,后果不敢想。为了百姓,我们愿意投降,迎接你们入城。

但百姓们胆小,容易受惊,希望燕军后退10里,舍弃大军,朱棣自己入城受降。

朱棣大喜,铁铉命人放下吊桥,迎接朱棣入城。

当时济南城设置吊桥,城外有护城河,出入就放下吊桥通过。

朱棣带着贴身护卫,朝城门走去,他看到城上站满百姓和士兵,他们神情激动,还伴有热烈的欢呼声。

朱棣很高兴,骑着高头大马,穿过吊桥,心里美滋滋:准备攻下济南城了。

突然,随身侍卫惊呼“小心”,他的头上方迅速砸下千斤闸。

幸好,铁块狠砸在朱棣的马头上,马头血肉模糊,血飞四溅。

朱棣惊魂未定,才知道中计了,护卫迅速给朱棣换上马匹,往回跑。

可是,吊桥准备升起,朱棣全力甩出马鞭,才越过吊桥,差点人马翻倒在地。

朱棣想,如果那大铁块落在自己头上,后果不敢想。

水淹不行,炮轰也不行,朱棣已经围济南城3个月了,济南城却巍然不动。铁铉确实是铁做的。

无奈,朱棣只能暂停攻城,晚上好好休息,明天再想其他办法。

谁知,铁铉不给他们好好休息。半夜又突然搞偷袭。

本来围济南3个月都没有进展,士气低下,加上铁铉的阴招,晚上扰乱军营,燕军疲惫不堪。

朱棣愁眉不展,关键时刻,有一封信让他思路清晰。

原来军师姚广孝建议他回北平,安顿好军心,接着直取南京,打蛇就打七寸,抓住要害。

而铁铉,带领百姓和士兵守住了济南城,守住了10万百姓的生命。建文帝朱允炆龙心大悦,终于赢了一次,立刻赏赐100两黄金给铁铉。

铁铉一分都没拿,全分给士兵,还在大明湖天心水面亭犒赏士兵。

而朱棣对铁铉也恨之入骨:让我抓住你,非扒你的皮。

烹炸铁铉

1402年,朱棣用计抓住铁铉,把他押上大殿。

没想到,36岁铁铉,背着朱棣,挺直腰板而坐,不承认朱棣的皇帝身份。

这可是朱棣的痛处,他命人强按住铁铉转身下跪,但硬骨头铁铉坚决不从。

气得朱棣把铁铉的鼻子耳朵割下,煮熟塞他嘴里,铁铉仍然不屈服,于是朱棣把他凌迟处死。

朱棣还不解气,命人把铁铉尸骨放入油锅烹炸,然后强按住骨架给他跪拜,结果连骨架都很硬气,还差点把朱棣炸伤。

朱棣大怒,把铁铉父母发配到海南,大儿子流放到广西河池,小儿子充军,妻女送入教司坊。

铁铉真的是正气凛然,这骨气把朱棣给镇住了。

朱棣对铁铉的这种恨,恰恰说明他脆弱的那一面,因为铁铉戳中了这一点。

而方孝孺也是如此。

车裂方孝孺

1402年,靖难胜利,朱棣身穿龙袍,志得意满地坐在宝座上,下面是一片祝贺声。

他满心期待方孝孺帮他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名望高,又是建文帝身边信任的人,他亲手写诏书,朱棣登基也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谁知,方孝孺不给面子,朱棣远远就听到他哭声。他披麻戴孝进入大殿,与满朝文武百官的祝贺声格格不入。

朱棣很尴尬,一开始态度还不错,毕竟军师姚广孝提醒过他,读书种子方孝孺不能杀。

朱棣走下大殿,好言相劝,并拿笔和纸。哪知,方孝孺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接着愤然把笔丢掉。

这四个字又触到朱棣的敏 感神经,他很怕别人戳这里。

气得他全忘记姚广孝的交代,直接命人把方孝孺拉到街上车裂,杀方孝孺家人、族人和学生873人。方孝孺妻子上吊,女儿投秦淮河。

“名不正言不顺”这是朱棣很脆弱的地方,谁触到这一点,他的心病就会发作,就会发狂,就会露出他的攻击性。

还有一件事也说明这一点。

1402年,李景隆和谷王打开城门,朱棣在10万大军的簇拥下,趾高气扬踏入南京城,直奔宫殿。

此时,一个人突然堵住他,反问:先登帝还是先拜皇陵?这个人就是杨荣。

这一问,朱棣突然被镇住了,这又击中了他的敏 感神经。

因为朱元璋规定,登帝前先拜皇陵,表示皇位是从先帝那里合法继承下来的,这才符合祖制。

朱棣猛然醒悟,赶紧先跑去祭拜皇陵。

我想,登基后,朱棣每每独处时,肯定也会回想,自己对建文帝一脉,对待支持建文帝官员的惨烈场面,也有可能在打盹的瞬间被惊醒。

于建文四年壬午六月十有七日己巳,燕王即位。 微语尚书茹常:联毋得 罪于 天地祖宗乎?常叩头大言日:“ 陛下 应天顺人,克成先志,何罪 !”上悦 。《罪惟录》

这是他的心结,他内心深处在害怕,害怕别人说他篡位,说他是逆贼,他很不安。谁一触碰到这里,他就失去理智,比如铁铉,比如方孝孺。

于是,他不断证明,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合法的,证明自己是一个好皇帝,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适 合的皇帝。

所以他修改生母,表示自己是嫡子,大哥朱标、二哥、三哥当时都不在了,建文帝也自 焚了,所以他是合法的继承人。

而修改生母恰恰也体现了他自卑的一面。

导致后人也不知道他生母是谁,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吧。

反而我们知道,他反正不是马皇后生的。

所以他迁 都北京

1380年,20岁的朱棣就番北平,20年后,40岁的朱棣举兵靖难。

他在北平生活了20年,他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也是他决定从南京迁 都北京的原因之一。

同时,在南京,我想,午夜梦回,他估计常常被建文帝身影缠绕。

还是离开南京,回到熟悉的地方,才有安 全感,心里才踏实。

所以他编纂《永乐大典》

永乐四年(1406年):

“孔子,帝王之师。帝王为生民之主,孔子立生之道。

三纲五常之理,治天下之大经,皆孔子明之,以教万世。……今当躬诣太学,释奠先师,以称朕崇儒重道之意。

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秩浩繁,不易检阅。联欲悉采各书所载事

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尔等其如联意……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朱棣命人编篡《永乐大典》,我想应该有这样的心里成分:虽然自己杀了读书种子方孝孺,但我尊重读书人。

其实,朱棣也有柔的一面。

靖难时,在郑坝村之战,士兵们激战一天,晚上露天休息,天气又冷。

朱棣贴身护卫用废旧的马鞍升起的篝火,让朱棣取暖。

实在太冷了,几个士兵也不自觉地凑过来。朱棣的贴身护卫就对他们大声呵斥,驱赶他们。

而朱棣立刻制止,他温和地看着士兵,叫他们过来取暖,对他们表示关切。

他的柔还表现在对生命的尊重。

1407年,朱棣去南京灵谷寺进香,路过大树下,一条小虫子从树上掉都他衣服上。朱棣小心翼翼地抖落虫子,当随从要上前踩死它时,朱棣赶忙拦住,说:“此物虽微,皆有生理勿轻之。”

还叫随从把虫子放回树上。

人是复杂的,人也是多面性的。

从靖难起,朱棣的心结,从另一面促 进他不断有所作为,不停鞭策他努力做一个好皇帝,这是非常正向的一面,他确实很有魄力,缔造了永乐盛世。

比如迁 都北京

当时惨元势力还存在,若一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也能立刻做出反应。

朱棣迁都北京后,他在黑龙江流域设置了奴儿干都司,在贵州设置布政司,册封三法王。

迨成组,益封王及大国师、西天佛子等,俾转相化导,以共尊中国,以故西陲宴然,终明世元番寇之患。

朱棣还对北京城进行重建,现在北京外城的九门名称还一直使用到现在。

南墙: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

东墙:朝阳门、东直门;

西墙:阜成门、西直门;

北墙:德胜门、安 定门。

如果朱标还在,不一定会迁 都北京。因为朱元璋中意西安,还安排朱标去西安考察。

癸已,皇太子至西安。百官及者民郊迎皇太子,慰劳之。赐秦民白金及钞。

建文帝朱允炆估计也不会迁 都,建文帝重用文臣,很多文臣都是江淮一带,他们估计也不会同意迁 都。

还有,下西洋的壮举。

现在,西沙群岛西面的岛屿有“永乐群岛”,郑和群礁”,还有用郑和随从名字命名的“景宏岛”,“马欢岛”,“费信岛”。在南海诸岛上,后来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永乐通宝”。

自古以来,这里就有我们祖先的足迹。

朱棣,缔造了不朽的辉煌。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头条看见彼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