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防失智有7招 醫:預防勝於治療 - 自由健康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健康網》防失智有7招 醫:預防勝於治療

2024/05/17 20:02

醫師提醒,預防失智,可以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如:不菸不酒、規律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等;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沈莉馨/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你知道失智症會有什麼症狀嗎?市立土城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謝珮甄表示,失智症是漸進式的功能減退,持續至少3-6個月,包含:語言、執行力、記憶、使用、社會認知。如果有兩種功能減退,而且有影響到日常生活才是。但必須好好釐清,大部分家屬都以為病患是記憶不好,其實是不會做或是不會講。預防失智,可以從良好的生活習慣做起,如:不菸不酒、規律運動、保持心情愉悅等。

謝珮甄在粉絲專頁「珮珮醫師 疼痛的解鈴人 神經內科謝珮甄」發文表示,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台灣沒有逆轉失智的藥物。有些患者在失智症前期(MCI),有機會調整生活型態逆轉失智,但如果放任病情持續,就會轉變成不可逆的失智症。

預防失智7方法

1.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抽菸、喝酒,好好管控自己血壓、血糖 (避免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造成腦部缺血或出血所傷)。

2.營養:地中海飲食或是得舒 (DASH) 飲食方法,多吃魚類蔬果,減少紅肉高油脂攝取,已經證實對腦部有幫助。

3.良好的教育:統計來說,教育程度較高者,比較晚會發生失智症,因為有存"腦本",多多學習新知或是唱歌也是很好的腦部運動。

4.維持人際互動:德國研究顯示,人際互動較少的人,掌管記憶的海馬迴會變小。

5.維持運動:研究指出,持續3個月的運動,一週3天每次1小時規律運動,可以改善腦部功能。而在疫情期間,有運動患者的腦部以及情緒有較好的結果。

6.避免腦部外傷

7.保持愉快情緒:巨大的壓力也會減少認知功能。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