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邁向國際觀光都市超級亮點:廢新生高架 築首都空中花園 - 第 1 頁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台北邁向國際觀光都市超級亮點:廢新生高架 築首都空中花園

台北邁向國際觀光都市超級亮點:廢新生高架 築首都空中花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有機會,一掃幾十年來新生高架附近景觀灰暗沉悶的現狀:將一條只供私人汽車行駛的巨大的水泥建物,設計轉化成一條深綠色的「首都空中運動花園廊道」」。

文:新生高架空中花園運動廊道催生聯盟

【緣起】

一個月後,首都台北將出現一位新的市長帶領台北走向未來4年。我們,一群對台北現在與未來永續發展懷抱夢想的人,在台北發起一項革命性都市林景觀造園運動: 高架道新生 蛻變首都空中公園。

藉由此運動,我們希望將台灣首都的發展,導向低碳節能、永續適居的一流花園城市的方向。我們推動在4年內,把目前3.9公里長老舊的新生高架道路,改造成一條人人可親近並悠閒歇息的巨型城市空中花園廊道,跟台灣第一條「單車高速公路」,並擇段逐步復育其下方的古崛川及部分瑠公圳支流,以增加城市親水空間及調節溫度能力,舒緩台北夏季的炎熱,溫潤冬季的乾冷,讓台北真正成為一流的綠色適居城市。

很快地,當機場捷運與捷運橘線通車,及松山機場可望遷移,台北南北主要幹道貫穿後,新生高架道將不再一條不可或缺的南北交通幹道。我們有機會,一掃幾十年來新生高架附近景觀灰暗沉悶的現狀:將一條只供私人汽車行駛的巨大的水泥建物,設計轉化成一條深綠色的「首都空中運動花園廊道」」。

快速地讓200多萬市民多一處近4公里長,40公尺寬的巨大都市花園,可悠閒地漫步其間,也讓單車通勤者可自在快捷地往返台北南北。我們深信這將成為國際城市廢棄老舊突兀市中心高架道路建設,化腐朽為神奇的城市立體造林、推動單車通勤及永續節能減碳的國際一流典範。

進一步說明,我們對於「高架道新生 變空中公園」的理念是這樣的:

一、城市交通面: 降低私人運具使用,鼓勵城市單車通勤

「一個先進國家不是窮人都有車開,而是富人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A developed country is not a place where the poor have cars. It’s where the rich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 Gustavo Petro, Mayor of Bogotá

台灣長久以來投入鉅資進行公路建設與維護,誤以為這是解決交通問題的最佳策略。然而各項道路建設不僅所費不貲,新的公路往往只帶來更多的車潮,都市交通及停車問題依然嚴重。

台灣城市騎樓、人行道被汽機車運具佔據的滿坑滿谷,不僅行人步行與單車騎乘空間遭到嚴重擠壓,城市景觀也因此紊亂異常,難以與世界知名的美麗城市相提並論。許多國內外的交通研究已經清楚證明,增加道路供給不是解決交通問題的萬靈丹。台灣不少大而無當的公路建設,及私人運具使用成本過低,都再再鼓勵更多民眾自己開車,對氣候變遷與空氣污染等問題毫無幫助。

過去近20年,大台北地區捷運路網逐漸成熟,但高排碳的個人汽機車燃油運具的使用卻依然呈現上昇趨勢。耗費鉅資的台北捷運系統出現顯著的邊際效益遞減現象,未來任何新路線的增加都不再有抑制私人運具成長的功能,主要取代的只是現有公車旅運功能。

我們認為,透過轉化老舊的新生高架成為首都空中運動公園的創新逆向操作,提供單車族世界級的單車高速公路,才可望增加單車通勤及減少個人燃油運具的使用。目前新生高架的使用佔每日台北都會區總旅運次不到1%,在機場捷運與捷運橘線通車後,新生高架在台北市的南北交通上將更不重要。

事實上,老舊的新生高架曾於2008-2009年間封閉近一年,耗資20多億元施工修復補強。當時已經證明,台北市中心少掉這條汽車專用道路,仍可以透過有效的交通管理與替代道路方案來因應交通需求,並同時藉此降低私人汽車需求,轉而鼓勵都市的單車通勤。

在單車路況系統良好的歐洲城市,單車旅運可佔總旅運高達30%,這不僅大幅減低個人燃油運具的使用,也對促進民眾健康有莫大的幫助。台北目前單車通勤佔都會區總旅次不到1%,實有愧於台灣單車製造王國的美名。

二、大幅增加城市公園與文化藝術產業展演面積

新生高架南北綿延3.9公里,以平均寬度 40公尺計,面積約達156,000平方公尺 (47,200坪),台北將在瞬間多了一條總面積不亞於大安森林公園的帶狀空中花園,一條4公里沿線居民都可以親近歇息的綠色散步廊道,其利用度將勝於現有的所有公園。此貫穿南北的空中運動公園廊道也將串連沿線的小公園,成為台北主要綠色森林廊道網絡,這將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樣性與可居性。這片原為水泥高架道路所轉化成的綠地面積,將遠多於過去3任台北市長為台北市區內所增加綠地面積的總和。

除了大幅增加台北綠地公園面積,橋下許多空間也可以讓藝術家進駐創作,營造小型展演空間及經營藝術文化產業,讓台北多一條綠色文化產業廊道,這對振興城市文化生活品質與文化創意產業將有莫大的幫助。

三、生態水文面

1983年通車的新生高架道路乃是加蓋於1933年日據時代所闢建的古崛川灌溉渠道上。擇段復育古崛川,不僅可增加城市氣候調節能力,也可增加都市的親水空間,將嘉惠所有市民,特別是新生高架4公里沿線數十萬居民的生活品質將大幅提昇。

四、台北觀光遊憩超級亮點

台北不是只有101大樓、傳統夜市美食與鼎泰豐。改建後的新生首都空中花園運動廊道,將可望成為全球廢棄貫穿城市突兀的高架巨型水泥道路;大規模轉型城市造林的綠色永續發展奇蹟,成為台北市最知名的觀光遊憩景點,勢必大幅提昇台北國際形象與旅遊吸引力。

五、沿線居民的支持

近4公里的新生高架與路旁大樓極為接近,最近處不到8公尺。多年來汽車日夜高速行駛,所產生的噪音、震動與空氣污染早為沿線居民所詬病。目前有數位當地里長表明願意擔任聯盟運動發起人,希望由下而上表達民眾支持「高架道新生 變空中公園」的民意。

六、國外廢運輸道改空中公園經驗

  • 紐約高線公園(High Line)

位於曼哈頓西側接鄰哈德遜河的高線公園有約1.5英里(2.2公里),其前身是曼哈頓南端運載生活物資進程的重要運輸線。在鐵道運輸逐漸失去競爭力並荒廢多年後,由民間發起將廢棄的鐵道轉化為獨特線性的空中公園,紐約的高線公園,從廢棄的紐約高架鐵道轉化成為空中步道公園,成為令人流連忘返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