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移澳縮影】解構雪梨East Killara如何成為華人大區

在澳洲最新人口普查數據中,雪梨上北的East Killara成為澳洲華人比例第四高的區域,華人比例將近一半。由2006年區內華人人口不足1成,15年後比例已增至近半,East Killara是如何「崛起」成為華人大區?

Is Australia is the most successful multicultural country in the world?

Is Australia is the most successful multicultural country in the world? Source: AAP

East killara 離雪梨市中心15公里,最為人熟悉的就是有關該區的地產新聞,而在6月下旬,就有報導指,該區一棟獨立屋,在35分鐘的拍賣中,以532萬售出。 

根據澳洲2021人口普查數據顯示,East killara成為澳洲華人比例最高的五大華人聚居區之一,雖然在澳洲眾多華人聚集區中,相比一些華人區的華人人數達到數千甚至上萬,East killara的華人數量不算多,但是該區的華人比例卻佔一半,有46.7% ,

另外四大華人聚居地區分別是新州的Eastwood (48.8%)、Burwood(48.3%),Hurstville(47.1% )以及維州的Box Hill(46.6%)。 

但是,East Killara的華人並不是「突然彈出」,從2011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中就已經看到端倪。
️ East Killara map
️ East Killara map Source: 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website

移民多元成熟

在過去15年裡,在澳洲2006、2011、2016、2021四次普查數據當中,澳洲的華人人數和所佔比例一直上升。 

而三面環樹的East Killara情況亦一樣,雖然並沒有林立的公寓、或不同種類的中餐館,但在過去15年,區內華人比例逐漸增加。 

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澳洲總人口當中,華人佔比5.5%,約有140萬人。 

而在East Killara有居民2895人,家庭840個。當中華人居民有1353人,比例達46.7%,其他人口包括英國裔(18.6%)、澳洲裔(14.0%)、愛爾蘭裔(5.0%)和蘇格蘭裔(4.7%),亦有來自馬來西亞、韓國、日本等背景的居民。 

East Killara是一個多元化地區,也是移民聚集的城區。父母在海外出生的居民高達2101人,比例超過7成(72.5%),有關比例亦在過去多年每年上升。 

而無論是在澳洲整體,或是在East Killara區,說普通話的華人移民亦愈來愈多。
Mandarin retains the top spot as most spoken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n Australia, 2021 census data shows
Mandarin retains the top spot as most spoken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n Australia, 2021 census data shows Source: AAP
在2006年,在East Killara區說普通話的居民只有191人,佔6.7%。 

在2016年,當地說廣東話的居民仍然比說普通話的居民多6人,分別是520人和514人,比例分別為17.5%和17.3%。 

但在2021年,在East Killara,除英語之外,普通話已超越廣東話成為第二大語言,普通話和廣東話分別有632人和460人在家中說這兩種語言,比例分別為21.8%和15.9%。 

情況與澳洲整體情況相近,在2006年,當時全澳說普通話的居民約有22萬人,到了2021年則超過68.5萬人,增逾三倍,與East Killara區說普通話的人的增幅相近。 

華人買樓注重「土地使用價值」和「開發潛力」

在許多華人聚集區,公寓是房地產市場的重要類型。 

而在過去的10多年,雪梨一些城區,特別是在主路或鐵路沿線興建大量公寓。 

來自Chadwick Real Estate的蘇菲,在East Killara地區擁有十餘年房地產經驗。她在接受SBS中文採訪時表示,East Killara區一大特點,便是「沒有公寓」。
Chadwick Real Estate房产中介苏菲
Chadwick Real Estate中介蘇菲 Source: Supplied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在East Killara,獨立屋(House)的比例高達99.5%,其它的則是聯排別墅(Townhouse)等房屋,區內並沒有公寓。 

由於房型和區域因素影響,East Killara區周租金中位數1000元,和每月抵押貸款中位數3900元,都比澳洲整體周租金中位數(375元)和每月抵押貸款中位數(1863元)高出一大截。 

蘇菲表示,這個區「離火車站比較遠,但有部分也可以走到火車站,大部分有巴士,也很方便」。 

她認為East Killara區受華人歡迎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土地使用上比較自由」,二是有好的學校。 

在土地使用方面,蘇菲解釋:「華人比較在意這個土地有使用價值,有開發潛力」,她以 Killara區為例,由於Killara的東邊靠近火車站,加上是老區域,政府已劃為保護區( conservation area),因此買了該區房子的人,基本上就不能把房子推倒重建,對華人來說,會覺得有限制。

但在Killara區附近的East Killara,情況就不同,在此區的房子可以推倒重建,沒有限制,因此很多華人選擇East Killara買房子「去建新的豪宅,去建他們夢想的家園」。

買房與教育的關係

教育也是不少華人家庭的考慮因素。蘇菲提到當地的Killara 公立中學(Killara High School),在新州和雪梨的學校中排名不錯。

蘇菲指:「因為學校是公校,所以住在校網就可以直接進去。很多華人就直接選在這個區,上學也方便。」 

蘇菲補充「這一次人口普查上我也看到,基本上 10 歲到 14 歲之間的孩子在區內佔的比例很大,都是家中有學齡孩子的家庭。」

澳洲JPI Education的創辦人 Teddy 住在East Killara多年,他表示,教育是他當初選擇搬去此區的重要原因。
Mr. Teddy
Mr. Teddy Source: Mr. Teddy
他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表示「(East Killara)環境,交通各方面都很好。最主要因為我們有幾個孩子都在附近上學,我們知道學校在這個地區是非常好的。」

他亦認同,East Killara成為華人比例第四高的地區, 與教育「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他說:「因為華人的家庭,特別是在East Killara住的,有很多專業人士的家庭,比如說醫生、律師、會計師等,他們非常重視教育。」 

他提到從雪梨北岸沿線多家知名的公校和私校,包括男校和女校,中學和小學,也都在該區附近。 

在澳洲,要了解一所學校,通常會基於學校的社區社會教育優勢(ICSEA)值。每個學校的 ICSEA 值,是根據家長的職業和教育方面的信息,加上學校的招生數據計算出來。 

數值代表了學校學生的平均教育優勢水平,而澳洲學校的ICSEA平均值是1000。 

根據澳洲課程大綱、考核及通報局(ACARA)管理的My School網站顯示,East Killara區附近學校的ICSEA值都比較高,有的超過1100甚至達1200。 

而針對附近區域華人學生的增加和需求,一些公立和私立學校也紛紛開設中文課程。

East Killara人口結構與澳洲移民趨勢

根據澳洲2006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East Killara區當時人口為2849人,家庭有802個。當時人數排第一的是澳洲裔居民,有1302人,比例將近一半(45.7%),而擁有華人背景的居民佔比例第二,約為15.4%。 

5年之後的2011年,居民數目和家庭數目與5年前基本持平,分別為2880人和818個。但是人口構成組合發生變化。

其中華人居民人數急升至993人,佔28.3%,成為比例最高的族裔,其次是來自英國、澳洲、愛爾蘭和蘇格蘭背景的居民。 

來到2016年,East Killara居民已將近三千人(2978),家庭數量繼續攀升,達843個。華人增至1286人,佔35.9%。其次仍舊是英國、澳洲、愛爾蘭和蘇格蘭背景的居民。 

情況延續至2021年,華人所佔比例再增逾一成。 

East Killara區內人口組成趨勢與澳洲移民大趨勢吻合。按照澳洲聯邦議會官網一篇文章《移民到澳洲:統計數據快速指南(Migration to Australia: a quick guide to the statistics)》指出,英國此前一直是澳洲永久移民的主要來源國。

但在2010-11年度,中國在澳洲歷史上首次超過英國,成為澳洲永久移民的主要來源地。此後,中國和印度繼續成為澳洲永久移民人數最多的兩個國家。 

 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普通話仍為澳洲第二大常用語言,僅次於英語。在家講普通話的人口超過68.5萬人,較2016年再增逾8萬人。與此同時,廣東話為澳洲第五大常用語言。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


分享
Published 22 July 2022 1:24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2:57pm
By Olivia Yuan, Cindy Xie, Xinyu Li
Presented by Hiu Ching La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