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歐洲經濟復蘇前景幾何

2014歐洲經濟復蘇前景幾何

經過五年的危機洗禮,歐洲經濟終於開始擺脫衰退陰影。不少專家預測,進入2014年,歐洲經濟或將出現溫和增長,但要恢復到債務危機之前的產出和就業水準仍需時日。

分析人士認為,為繼續保持歐洲經濟競爭力、維護復蘇勢頭,歐盟層面將繼續推進科技創新,深化財政和金融業改革,並展開數項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進一步享受外部市場回暖的福利。

創新促增長

業界普遍認為,創新環境是評價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因為創新提升勞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能為發展帶來內生動力,也是保持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動機。

歐洲很多方面的技術已處於領先地位,比如低碳、能源、高端製造業等。為進一步增強歐洲的競爭力,歐盟已就加強技術創新以及實現市場一體化等達成共識。2010年6月,歐盟推出“歐洲2020戰略”,為歐洲未來十年(2010-2020年)描繪宏偉藍圖,其中三大核心目標之首就是實現智能增長,即以知識和創新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計劃在未來十年將研發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提高到3%。

2011年11月,歐盟委員會又公佈“地平線2020”科研規劃提案,為此將在2014年至2020年間投入約800億歐元(約合1090億美元)鉅額資金,重點加強工業科技創新,特別是在納米技術、先進材料技術和工業用生物技術等領域的創新力度,同時加強科技創新市場化,奠定歐盟在未來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改革保競爭

歐洲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金融形勢也依舊脆弱。為保證歐洲經濟持續保持競爭力,歐盟層面將繼續深化財政和金融業改革,從而為經濟基本面穩定和實體經濟獲得有效信貸資金提供支持。

債務危機爆發以來,高財政赤字令許多歐盟成員國主權信用下降,國內經濟基本面顯著惡化。為解決財政過度超支狀況,歐洲各國踏上緊縮之路,如今收效較為顯著,如重債國希臘財政赤字率已由2009年的12%降至2013年的約2.4%。

但歐洲國家債務率普遍在高位徘徊,歐元區政府的總債務從2008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0%升至2013年的約90%。歐盟領導人多次提醒財政整固仍要繼續進行,2014年財政緊縮“去債務化”的任務仍是保證經濟長遠發展的重心。

除在財政平衡上的努力,銀行業系統的修復也在快步前行,從而保證實體經濟獲得信貸支持,加快復蘇步伐,保證整體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作為銀行業聯盟第一步的單一監管機制今年將正式生效,另一關鍵步驟——對困難銀行的清算方案也被決策者推動到上半年進入審批立法程序。

自貿區護航

經貿領域的回暖為歐洲一些國家上一年度走出衰退、提高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為進一步享受外部市場回暖的福利,護航歐洲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歐盟層面將在今年展開數項自由貿易協定談判。

歐盟正在加緊推進歐加、歐日、歐美自貿協定談判,還與中國開啟了投資協定談判。歐盟預計,數項自貿協定若生效,將給歐盟帶來每年2.2%的經濟增長,約2750億歐元(約合3748億美元)的價值,並能創造220萬個歐盟境內就業崗位。

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與美國和與中國的談判。根據歐委會公佈的談判時間表,美歐雙方將在今年年初開啟雙方第四輪自貿協定談判,目標是爭取在2014年年底之前達成最終協議。而與中國的投資協定談判也於去年年底啟動,預計到2020年中歐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中國目前只佔歐盟成員國海外直接投資的2.1%,被認為增長潛力巨大,利於歐洲經濟復蘇。

有專家認為,中歐投資協定會開啟更廣闊的中歐合作前景,有可能帶動自貿協定的進程。德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阿克賽爾·貝格爾稱,歐中投資協定對歐盟而言是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的一大檢驗。他說,啟動談判恰逢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出爐,這將為歐中未來商談自由貿易協定奠定基礎,併為雙方在經濟領域提供又一個有效化解分歧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