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禮臻講述96年真淳雅的誕生,易武茶區再起! | PTT新聞
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呂禮臻講述96年真淳雅的誕生,易武茶區再起!

「真淳雅號」被視為普洱逸品之一,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它的源起、價值與風味,在普洱界為人津津樂道,在市場也有著重要的地位。

▲真淳雅號原筒

國家高級評茶師、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淘寶企業旗艦店「普洱藏家」掌櫃魯文鋒,今天就來為茶友分享真淳雅號的故事。

魯文鋒先生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成為白水清先生嫡傳弟子,歷年收藏了百年宋聘號、1952年紅印圓茶、60年代藍印等古董茶,如今將多年收藏老茶經驗,整理髮布在,與茶友分享。

▲「普洱藏家」大門

一、初見易武

1994年,利用一次前往雲南開會的機會,呂禮臻帶了二十多位茶聯會會員,參觀各茶山與茶廠等地。

後在易武副鄉長李佳能先生的帶領下,呂禮臻一行人去找前任鄉長張毅,因為他曾在所著作的書籍中提及到茶,請他做簡報並協助眾人參觀易武大街。

易武大街上,同慶號舊址已經翻修,宋聘號在70年代被燒毀,改建成易武國小,另外包括迎春號、福元昌號、車順號、同昌號等舊址,其老房子都還存留著,可惜的是已經無人管理。

▲福元昌原址

「那時對自稱是茶人的我們來說,看到過去對普洱茶有著極度重要性的區域,現在如此沒落、荒涼,覺得很難過,也產生了一股衝動,想把易武的茶再炒熱起來」。

如是的想法於心頭旋繞著,於是呂禮臻和鄉長簽下三年的合約,開始著手進行易武茶區的再起。

由於長期自然生長,易武茶山的大茶樹就像是未被發掘的寶山般,無論是質與量都相當好,完全是野生喬木種,然而價位非常便宜。

呂禮臻一行人利用書中流傳的做茶古法,並以在台灣做茶的經驗為輔助;

當時也有幸尋得一位已不做茶,但以前做過「宋聘號」的老師父李官壽先生來做指導,同時找到舊有石模,在工序上採用古法,用手工揉撚、石模壓餅,並用大黃竹葉殼包裝。

1994年談好合作後,當年試做一些茶樣,之後在1995年開始生產,1996年後開始量產,約兩年的時間內,呂禮臻就跑了11趟,花費了相當大的精力、金錢與時間。

不過就是這麼一點一點的累積,才終於完成了第一片茶,也就是真淳雅號的誕生,並達成讓易武茶重新出現在市場上的心願。

▲呂禮臻手拿96年真淳雅號

為什麼能夠有這樣的毅力?呂禮臻回答,因為以前喝過很多很好的老茶,了解到老茶是很迷人的,在放了許久後變得那麼好喝,真的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所以他試著去用傳統做法,讓茶慢慢地後發酵與轉變,即使現在喝不到好滋味,即使它不一定大賣,但日後一定會讓更多人喝到易武茶的美妙滋味。

當時市場已是大廠林立,量產且多數都是渥堆製茶,所以呂禮臻以傳統方式製作生餅,曾遭茶業大廠的抵製。

▲真淳雅號餅面

不過真淳雅號的價值便在於以傳統手工古法制作,石模壓出的餅不會太緊,有利內部茶質轉化,活性相當好,而且使用原生種,是易武茶區重回市場的第一款茶,也讓易武風華再現。

「這也是一個機緣,正好我們願意投資傳統做法,易武當地也願意配合,才能讓易武的茶再度出現」。

呂禮臻目前仍存有1996年製的真淳雅號,至今已存放十幾年了,但還是有些許苦澀味,「雖然它的古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做法,但是它的原料絕對是好的」。

▲真淳雅號茶湯及葉底

真淳雅號在市場亮相後,被香港茶商收購,後知名度大開,獲得不錯的口碑後價格上漲,也造成仿品出現。在此提醒茶友,仿品在形狀、外觀、包裝,甚至內票印刷等都與實品不同,一定要多多注意。

▲真淳雅號內票及大票

不過他也表示,每個製茶部門若能打造並做好自己的品牌,抱著「要做出比同業更好品質」的心態,在市場上良性競爭,絕對比一味的仿冒還有意義。

無論對整體市場環境或消費者都是正面的,如此普洱市場才能更長久地走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